A-A+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2个小诀窍让孩子学习时间管理

2021年08月05日 信息之窗, 心理教育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2个小诀窍让孩子学习时间管理已关闭评论 阅读 856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编辑:屈露露)

相信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似乎都很难有自己的时间观念,不仅行动起来磨磨蹭蹭,办事效率也很低。

之前也听到一些朋友抱怨,每天晚上8点就开始叫孩子去洗澡,但总是拖拖拉拉,光是收玩具就要半个小时,有时候十点多还不睡觉。早上起不来,洗漱也慢吞吞,上幼儿园总是迟到,总是会担心孩子这么没有时间观念,之后上了小学要怎么办?

孩子真的很难感知时间,即便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类的名言警句背的滚瓜烂熟,但到了做事行动的时候依然是拖拖拉拉,佛系的我们立马变成“斗战胜佛”,跟在孩子屁股后面一直催催催。其实,不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而是时间太抽象,孩子根本体会不到。

认知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时间观念和自身的时间知觉密切相关。所谓时间知觉,是人对事情发生的顺序性(时间顺序)和持续性(时间距离)的直觉反应。

这样的直觉反应并非天生存在,而是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累积而发展,大部分孩子的时间知觉在3岁左右才开始萌芽。

所以,我们想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就必须先给孩子时间,让他分清楚时间顺序,能够把控时间的距离。

一天有24小时,一个小时有60分钟,可是一个小时有多长,10分钟能够做多少事情,有些孩子是真的没有概念。就像小宝总是会跟我说再给他10分钟看电视的时间,然而过了半小时他还是坐在电视机前,我告诉他时间到了,他总会问我他的10分钟怎么过得这么快。

有时候,孩子的拖延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贪玩,而是他们真的无法准确估算时间的长短。

心理学家曾经将6-14岁的儿童进行时长估计实验,结果表明:6-7岁的儿童对短时间的估计不够准确,容易变化且不稳定;而8-14岁的孩子则对短时间的估计相对准确,时间观念逐渐形成。

但对于半小时以上长时间的估计,受到情绪、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事,更别说小孩子了。

定时器可以让难以估算的时间距离变得可控,能在时段结束时用声音的方式提示孩子,而我们可以用来培养孩子孩子时间观念的第一招,就是在做任务的时候使用定时器。

不管是看电视、让小宝练琴,或者写作业和读书,我都会在一边给小宝放一个定时器,先跟小宝商量好这件事要持续多久,然后设置好,告诉小宝等到定时器发出响声的时候就是我们停止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因为这代表我们最初约定的时间到了。如果没有完成或者不想停止,就必须接受惩罚,扣掉一颗能够获得奖励的小红心。

如果小朋友已经会看钟表了,我们就可以用闹钟来代替定时器,闹钟上的指针和刻度可以从视觉上刺激他们。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小朋友度过这段我们商量好的时间里,家长不要一直催促、唠叨,让孩子能够成为自己时间真正的管理者。

第二个就是关于时间先后顺序的问题,小朋友搞不懂时间先后顺序怎么安排,半小时就能够做好的作业愣是持续了两个小时,写写停停,打打游戏喝喝水再继续写作业,写一次停五次。

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记录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是建立时间次序感的有效方法,这也是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第二招。

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并不复杂,每天做的事情比较固定,我们可以和孩子先记录和观察一段时间,然后把同一时间段里做的事情整理出来,形成一个规律,就可以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去执行新的一天,从而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时间顺序感,才能更好高效地完成任务。

之前我和小宝整理了一个时间表:7点起床,7点20分刷牙,7点30分吃早餐,7点50分去上学,八点15分到学校,8点40分上课,12点吃午饭,13点午休,14点上课,17点放学,17点20分到家,18点吃晚饭,19点练琴、阅读,20点30分看电视,21点30分洗澡,22点睡觉。

我们会把时间表贴在小宝的小桌子上,等小宝完成了就自己去把一项任务划掉,或者在那项任务的后面贴一个小熊贴纸表示做完了。

这样的方式充满趣味,除了能让孩子感受到一天中时间变化与自己生活事件的联系,还能让孩子从小适应规律的作息。当孩子进入小学以后,还可以借助日常记录来制定自己的每日或者每周计划,主动进行时间管理。

教会孩子时间管理,让孩子清楚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只有能够把握自己的时间,拥有时间观念,才能在和同龄人的赛跑中始终保持前列!

(文章来源:家校共育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