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开学活动怎样设计,能让学生活力无限,让家校关系亲切倍增?

2021年08月21日 信息之窗, 心质培养 开学活动怎样设计,能让学生活力无限,让家校关系亲切倍增?已关闭评论 阅读 98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9月,几乎每所学校都会开设新生课程,军训、新生教育、行为养成……但大部分都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的很少,甚至偏离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帮助孩子们建立和学校、学校的人、未来之间真正的链接。

新学期新生课,如何通过一场活动引导孩子们自己了解学校,了解课堂,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在自我认知和生涯规划上开个好头?笔者复盘了一场成功的活动,为学校开学活动设计提供新思路。

1、开学活动切实有效需要深度打磨细节

一次给学生印象深刻的活动,一定是从他们的需求和成长规律出发的。所以,学校可以将传统新生课程中的模块翻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活力。不同学校在设计活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活动流程拆分,以学生为中心重新设计,对规则、细节进行调整。

● 给学生自我认知和关系建立提供支架

自我介绍是整个新生课程的第一个环节,但是很多学生并不会做自我介绍,原因并不是胆小,紧张,而是对自己没有认知。自我介绍环节,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自我介绍模板作为脚手架,让他们用最简单、关键的信息介绍自己——这也成为了他们规划自我的基础。

此外,活动要基于小组、设置多个环节,让他们对彼此的认识在频繁的合作逐步深入。如,自我介绍后,请组内同学相互追问,让他们彼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团建游戏后,安排游戏复盘,通过自评和互评让他们加深对团队的理解;小组文化建设,让团队拥有了共同的名字、组徽和共同的目标…… 

● 用共创活动培养集体意识

在认识校园过程中,不是由老师给孩子们地图、照片来一一介绍,而是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区域,自己去探索;并为每个小组提供一张空间探索任务单。内容包括:

  • 最想了解的三个区域是?
  • 我探索的区域是?
  • 从教室出发的路线是(简单画出示意图)?
  • 这个空间有多大?(以教室为参照物来描述,例如:半个教室大,两个教室大)
  • 我喜欢这里的?我不喜欢这里的?

学生要详细记录探索区域的关键信息,回班后开展探索成果的分享活动,并将各个小组的作品整合,组成一张超大型校园地图,画出小组探索区域的大致框架图,并做简要的标注。

完成探索后,可以请每个学生自己来当学校代言人,在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资料包中查找资料,小组共创,制作学校介绍海报,并在班级展示分享。

● 规则与习惯来自亲历问题的体会

规则的宣读,其实也是在暗示他们叛逆的方向。公约,是大家共同制定,愿意遵守的约定,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共创规则。

亲身经历有更大的教育效果。可以让由新生访谈“小老师”(学长学姐),通过同龄人对困难、烦恼的讲述,让他们了解新生活将有什么不同,经验何在;如果是寄宿制学校,可以让他们进入一个床铺乱糟糟,垃圾没有收拾……的房间,让他们自己发现在宿舍管理中会遇到什么痛点和问题,如何通过制定规则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提供这样一些情景,他们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让学生直面问题,真正地换位思考。他们会对规则有更理性的认识。教师也能看见自身与孩子内在的真善美,在与孩子对话中共建师生共同体。

● 给学习生活一个引子

新的学校、学期、学习,需要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法与课堂。为此,可以请科任老师对自己的课进行宣讲,讲出有趣点,讲出挑战点;请同学们不做学生,而是作为观察者,观摩一节真实课堂,并填写听课评课表。当他们惊叹于学长学姐怎么可以那么自如地发言,提出那么好的问题,老师怎么可以这么尊重同学时,他们才会真正知道学校的学习中,预习、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魅力所在。互动过程中,请学长学姐来回答新生的问题,既是现身说法,还可以帮助他们再次巩固结构化的认识。

在一些将大量出现自主合作的课堂中,上台展示和演讲是一种常态,如何为学生的演讲提供支架呢?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创作自己的作品,以此为抓手,经历体验、思考、练习、介绍,进而内化和迁移。

● 邀请家长深入学校、换位思考、走进孩子

好的教育首先要有好的关系,开学仪式还应当邀请家长加入,并让家长们和学校一起以孩子为中心,对共同面对的问题畅所欲言,家校联合施教,形成教育合力。

对此,班主任、导师,一定要在开场就向家长释放友好、开放的信号:“我们将一改之前的家长会老师讲,家长们认真听的形式,而以互动的方式,来听听你们的心声是什么?在教育管理孩子的时候有什么困惑?有什么挑战和问题?”然后组织家长共创问题、困惑、挑战;组织家长以小组的形式交流分享,中途班主任适时总结;增进他们对青春期孩子的了解,促进融洽的亲子关系。  

为了让家长理解孩子,可以请家长回想:“自己小时候有什么梦想,现在实现了没?”这个问题虽然有点扎心,但可以帮助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请孩子给家长写梦想信笺,当家长突然发现,“你怎么这样想?”其实说明孩子长大了。孩子步入青春期,家长如何和孩子不对抗, 做朋友?从了解孩子的梦想开始。

在学生做梦想规划之前,还需要给他们一次深入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兴趣、努力方向。学校老师可以尝试提供脚手架,如基于“周哈里窗”制作的表。他们有清晰的认知,家长和老师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


图片

● 用大舞台收尾,制造高光时刻

在孩子们熟悉彼此后,提供一个展示的大舞台,他们需要自己选出导演、副导演、演员、道具、场务等多个角色,并制定个性化节目单。开场舞、小品、诗朗诵、乐器表演……一切均可,他们的默契、信任、创意在这一刻都迸发出来。

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孩子们到场展示自己的梦想和演出,家长向孩子表达内心想说的话;请孩子们来到家长身边,近距离听听爸妈给你的话,和父母相拥,引导家长鼓励孩子。

2、如何系统设计一场精彩的开学活动?

精彩有内涵的开学活动离不开系统的设计,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从一个核心驱动问题出发,在一段时间里不断丢给学生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看得见的成果,最后还有一个面向公众展示的舞台。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帮助他们规范和管理项目进程,让他们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和能力。不仅完成了新生课程中所有的“知识目标”,还锻炼了能力,提升了核心素养,一举多得。

● 梳理目标、问题、成果

学校可以对活动进行一个知识、能力目标,驱动性问题、成果的梳理:


图片

驱动性问题及成果:

图片

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项目学习为深度学习服务这一宗旨,从知识深度(DOK)的四个层次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有待解决的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在适合的时机搭建适合的脚手架。

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学生对中学生活的认知是从低层向高层发展的,实现一个大循环。每一个环节,学生的探究深度也是从低层向高层发展的,实现若干个小循环。

● 制定项目评价和反馈

每个小环节,都要有评价,一部分适合采用分值,一部分适合表现性评价,也可以根据学校是否将活动纳入学生生涯规划发展中来考虑是否选择二者结合的模式。


图片

从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来制定评价方案,最好将终结性评价权交给家长:

  • 形成性评价

1. 习作评价量规

由语文老师来制定,从语言水平,主题相关度及观点表达等方面来评价。

2. 小组合作评价量规

从小组自评或互评的方式来评价,例如复盘游戏中的反馈表。


图片

3. 及时性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课上表现,及时给予正向反馈。例如学生发言后,请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或是对于学生优异的表现给予小红花等奖励。

4. 非正式评价

老师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或是问题解决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建议、交流、支持和帮助等。

  • 终结性评价:

结营演出评价表(家长评)

● 提前备好实施保障

课程成功实施,和两个团队的建设是分不开的,一个是班主任(项目导师)团队,一个是“小老师”团队。

项目导师团队接到设计完整的项目手册,以及特别录制的课程视频后,要反复研读、推敲和打磨。项目开始前,项目导师们要在校长的带领下仔细学习项目文件,对各个环节进行推演和完善。以及学校整体各部门的通力配合。

活动开始前就要启动小老师筛选机制,并对小老师进行充足的岗前培训,每一位小老师都要对教学环节烂熟于心。同时要制定了小老师评价表,由班主任和新生两个视角对小老师的表现进行打分,评选金牌小老师,给孩子们的努力以认可。

小老师不仅仅作为老师的管理助手,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与学习上做好榜样,通过沟通、示范、陪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弟学妹,既得到锻炼,又提升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文转载于:新校长传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