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曾奇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10个解释

2021年12月17日 心理教育 曾奇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10个解释已关闭评论 阅读 488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在心理医院看门诊时,可以发现很多问题都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学习成绩。

有两种情况我们先不谈:一种是生物性的;一种是父母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认为自己的注意力集中。

我们要谈的是,家人觉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也觉得自己注意力不集中。

现在,我们用4种驱力来解释一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事情。我在这里强调一下,我说的是思考模型,在哲学中遵守还原论的原则。换种比喻是,我眼前有很多东西,电脑、台灯、书、键盘、诸如此类的东西,这些东西都由一百种左右的元素组成,而心理学的各种现象都可以归结成4种力。

第一个解释:喜爱的驱力

喜爱会导致快乐,快乐是让人集中注意力最好的方法。孔夫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能从某个事情中得到快乐,就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的事情了。但在边界不清楚的家庭中,某个人的快乐会被视为背叛,快乐本身也会被看成堕落、下流的表现。这就是很多家庭中父母神情肃穆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学派都认为,一个家庭好玩,孩子几乎不会出现问题,家庭不好玩,孩子出问题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二个解释:攻击驱力

如果我们去观察会说话的孩子,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不、不要、不用。”攻击性有什么作用呢?第一个作用是标识自我的边界和主权的意识。第二个作用是使我们能在竞争中获得卓越。为什么有些人在竞争中常常落败?是因为他的攻击驱力在早年中被压抑了,这也是有很多孩子沉溺网络的原因之一,在现实中他是被攻击的对象,这让他很不爽,所以他需要在另外一个世界消除被他人攻击的屈辱感。

第三个解释:关系驱力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活着是为了建立和维持关系。想象一下,如果聚会中有一个人在高度专注地看手机,我们就觉得这个人把大家都抛弃了。在家庭中也是一样,在边界不清晰的家庭中,孩子集中注意力做点什么,都会让父母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就像聚会的例子一样,如果父母早年有创伤性的经历,孩子专注本身就是创伤的激活,就是你抛弃我了。分离创伤是一种普遍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分离创伤,这是一个连续谱,从最大的创伤到最小的创伤,所有人都在中间。

举个例子,最近几十年总是上一代说下一代垮掉了。为什么上一代对下一代有糟糕的判断,就是因为上一代不愿意被时代抛弃,也不愿意退出人生的舞台,就编造一个谎言说下一代不行,我们要继续活着来拯救他们才行。他们对下一代敌意的命名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分离焦虑和死亡焦虑,实际上一代又一代的人长大了,他们都成为了人类的顶梁柱,他们没有垮掉,人类也没有毁灭。

第四个解释:自恋驱力

很多人认为自恋是“自我夸大”,其实更本质的说法是“心中没有别人”。我们看到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他们没有能力向外界投射注意力,为什么他没有能力向外投射注意力呢?因为他以前投射的时候被打回来了,所以他们只能形成自我关注。最高级别的恶性自恋就是自杀,自杀为什么是恶性自恋呢?打个比方,TA买了一把好刀子,都舍不得捅别人,只舍得捅自己。

形成自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TA从来没有被别人当成情感鲜活的人对待过,所以TA也不太可能把别人当成情感鲜活的人对待。说到情感,我想到一个有点难过的事,我小时候背元素周期表,因为没有书籍资料,我根本不知道元素周期表是如何发现的,我只知道有这样一个死东西,这个死东西要背下来。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化学老师会把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故事讲得惊心动魄,而不会像我们之前那样,把它当成是没有情感的死东西来背,或者是一个有负性情感的东西来背诵,有情感连接和没有情感连接的注意力是很不一样的

刚才是从驱力的角度做解释,下面我们就胡乱解释。

第五个解释:权利问题

一个人集中注意力和集中火力去打仗是一样的,如果没有一个统帅部不太有可能集结军队去打仗。TA的人格没有自主权,甚至几点搞数学几点搞语文都要被安排,就相当于没有一个统帅部,所以也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的前提是需要拥有独立自主权,如果给了孩子独立自主权很久,TA还是没办法集中注意力,那很可能是孩子觉得你给的这种独立自主权是假的,迟早要收回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除了要给孩子独立自主权,还要给孩子另外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时间。这个时候就背诵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诗句安慰自己:学会等待。

第六个解释:注意力对等原则

我想临时发明一个词,是注意力对等原则。什么意思呢?父母向孩子投射太多注意力以后,孩子需要礼尚往来回应同等的注意力,也需要用90%的注意力回应给妈妈,这样才是对等的,来而不往非礼也。

举个例子,我和一个家庭做访谈,我和这个女孩说:“你的注意力是怎么分配的?”女孩想了一想说:“都在我妈身上了。”她妈立刻反驳说:“你成天打游戏,还好意思说注意力都放在我身上?”她说:“我打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满眼都是你的影子,我的注意力都在你身上了,但我觉得这个不好,所以我需要用打游戏的方式摆脱。”父母真是把太多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了,这会制造孩子和学习之间的障碍。我们建议父母要自私一点,要多考虑自己多爱自己,没事去打打麻将逛逛街,这样双方都舒服一些。

第七个解释:解离

有一个精神分析领域上的变化,以前我们会经常使用“压抑”,弗洛伊德发现的第一个防御机制就是压抑。但是现代的精神分析慢慢会用“解离”这个词替代压抑,解离的意思就是我们的意识会分成不同的版块,注意力不集中就是一种典型的版块状态。

为什么说注意力不集中是“神不守舍”?就是神没有守住这个舍到另一个舍里面去了。他们在不同的意识版块之间穿梭,比如他们上一个小时在用这个意识学数学,下一个小时用另外一个意识学外语,通常情况下这两个意识是交通的,极端情况下这两个意识不知道彼此。所以这样的孩子会出现偏科,某一个意识版块大一些,某一个意识版块小一些。

第八个解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倒置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倒置的,父母变成了孩子,孩子变成了父母。在孩子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候,需要对周围的环境有足够的安全感。但是,父母变成了孩子之后,父母自己就需要被看见,父母像孩子一样发生冲突时需要有人调解,很多人在扯皮后都会让孩子评价一下哪个是对的。这时候孩子就需要变成功能性的父母,TA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因为TA的后方不安全,或者说他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这句话有点恶毒。

第九个解释:父母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人

父母自己就是一个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人,这个传家宝传给了孩子。假如这个家庭中有一个旁观者,就会发现这一家人根本不需要做亲子鉴定,只要看到他们的注意力都不太集中,就知道这一家人是亲生的了。

第十个解释:别人的要求阻碍孩子的集中注意力

任何人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孩子都不能集中注意力,相信每个人都能够体会。集中注意力不是培养出来的,因为培养的时候都有一个培养师(监督者)在旁边,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如果有人让你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因为监督者会分散你一部分的注意力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是别人要求我们集中注意力,我的注意力就集中不了,会有一种听从别人安排的屈辱感,一个人活着最大的需求就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自己说了算,孩子很早就有这样的愿望。

当正常的自我功能变成他人的要求时动机就被置换了,这会严重地影响我们集中注意力的情绪。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孩子集中注意力上,父母做任何事情都只能适得其反,就是你做得越多孩子的注意力就越分散。而且如果父母没有改变,这样做的时间越长,孩子恢复的时间也会越长。

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孩子在正儿八经的读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注意力完全不集中,所以他们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成年工作了以后,父母放弃了管TA,TA慢慢获得了自己的主权,注意力开始集中了,就可以好好学习了。

我也碰到过一些非常特别的例子,一个人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不好上了中专,在工作之后通过努力上到了非常高的位置,这种人真的是让人非常钦佩。如果我们描述一下这个人的成长过程是怎么回事,会发现他的整个成长过程,都是收回自己主权的过程。当TA越来越觉得,TA是一个独立的人,TA的未来由自己负责,TA的行为由自己负责,注意力就越来越集中。

刚才说,父母在孩子集中注意力上面任何事情都不要做,但还是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就是你可以去做分析。我们活一辈子需要了解自己的命运是什么样子,了解自己为什么在生活中有那么多事与愿违。平常我们没太注意这件事,它被我们忽略了,有时候被人提醒一下,这个事情就会得到改观。

最后,我想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用这个替代去看精神分析师。去看精神分析师需要时间,需要钱,有诸多不方便,做家庭作业你只需要纸和笔。用原始的方式比较好,但用手机写也可以。

你需要在满足哪些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够集中注意力?写5条。

我预测一下,你写完5条后会比较伤感地发现,你并没有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条件。

(文章全文转载于:九州心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