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打乱自己的节奏

2022年05月07日 心理教育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已关闭评论 阅读 704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真正的强者,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北宋道家隐士陈希夷云:“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知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机,保持初心、不乱阵脚,方可守得云开见月明。

01

沉得住气,才能成大器

三国时期,蜀魏相争。五丈原一战,蜀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不便,这时诸葛亮疾病缠身,他深知战事久拖不利,急于速战速决。

司马懿正是识破了这点,任凭蜀军在阵前叫骂,不为所动,只管紧闭营门。

诸葛亮又生一计,他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裙衫,还捎上了一封信说:

“司马懿,你如果还算个男人的话,就尽早和我一决雌雄!”

司马懿仍旧岿然不动,甚至将诸葛亮送来的裙衫穿在身上,两军阵前搔首弄姿,并带着嘲讽的口气念起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并客气地要使者转告诸葛亮不要“食少事烦”。

诸葛亮听完使者的回报后,又气又恼,从此心神不安,一蹶不振。

蜀魏两军对峙百日,最后以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而告一段落。

蜀军不战而退,司马懿不费吹灰之力,就除掉了平生的劲敌。

无论你的资质有多好,如果不能在关键时刻沉住气,很容易就功亏一篑。

被称为“国内女老生第一人”的王珮瑜在京剧界备受青睐,因为她出色的唱腔,大家都称她为“孟小冬第二”。

但是,外界呼声越高,她内心越焦灼,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事业正处于巅之际,她不管不顾领导的好言相劝,毅然决然辞去上海京剧院的工作,单枪匹马成立了个人工作室。

原以为可以大展身手,没想到,不到一年,工作室就经营不善,倒闭关门。

在现实的重重打击下,她不得不灰溜溜地回到原单位,踏踏实实唱京剧。

后来谈起这段经历,她不由感慨道:“那时候太冲动了,因为太急于证明自己。”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最正确的。

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慌乱的手指,奏不出激越的命运之歌;急躁的步伐,踏不出美好的人生之路。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沉得住气,才会有所收获。

火急火燎只会弄巧成拙,不慌不忙方能得偿所愿。

02

不和别人比,好好过自己

有一次,科学家颜宁正在看《欢乐颂》,她的一位学生跟她说:

“颜老师,安迪在金融界的地位一定没有你在学术界的地位高,工作强度一定没有你的大,可是你看她赚多少钱啊。

你每天那么辛苦,你的工资比她少好多,你看人家的衣服多漂亮,你难道心理不会不平衡吗?”

颜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她:“那你觉得安迪就比我幸福吗?难道金钱就成了衡量自己幸福感的一个标准了吗?”

活在自己的节奏里,哪怕外界再多声色犬马,依然不慌不忙,颜宁的成熟通透,令人称赞。

其实,不受外界干扰需要一种定力——不和比别人比,好好过自己。

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

他自幼就活在父亲的光环下,急于在书法界闯出自己的名声。

到了十四五岁时,他的书法已经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了,但是跟父亲比,却依然相差甚远。

各种杂念萦绕在心,他时而模仿父亲的风格,时而怀疑自己的功底,无法静心练字,于是,他苦恼地问父亲:“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王羲之没有说话,带他来到后院,指着一溜排列的十八口大水缸说:

“你不需要想太多,只要用这些水磨墨写字,等你把这缸里的水都用完,字自然就练成了。”

于是,王献之听从父亲的教诲,不再每天想着如何超越父亲,而是老老实实遵从自己的习惯和特点,一笔一画、沉下心来钻研书法。

最后他取得了一番成绩,被誉为书坛的“亚圣”,成为“书圣”王羲之身后的第一人。

放眼现实社会,不少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和周围人比职位、比孩子、比资产,比来比去,心里只剩下日益膨胀的欲望,南辕北辙地追逐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如作家李思圆在《生活需要仪式感》中写的那样:

“真正拥有品质生活的人,从不与别人比较,而是与自己比较,在有限的条件下,永远呈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面貌,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心灵。”

人生没有可抄的作业,每个人都自成一派风景。

姜子牙80岁挂帅,司马懿60多才受到重用,刘备40多岁才有了自己的队伍,被拒绝了12次之后,J.K罗琳才出版了第一部《哈利波特》......

他们的生命旅程无不缓慢,却不急不躁,终究收获了自己的花开满园。

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心猿意马,不左顾右盼,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03

对自我认识清醒,才能脚步稳健

苏州爷爷潘玉麟,匠心满满,把一碗糖粥做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又甜又糯的糖粥远近闻名,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但是很多人光顾多次却都没有口福,悻悻而归。

因为潘爷爷的粥很难吃到,有不少网友称他为“苏州最高冷爷爷。”

“任性”的他每天雷打不动12点才出摊,卖完就回去睡午觉,绝不多做一碗。

而且,一遇到天气不好、打牌的时候,他都不出门摆摊。

和潘爷爷坚持只卖糖粥不同的是,他周围的摊贩很多都开了连锁店,顺带卖凉粉、芙蓉糕等各种当地美食,摆摊时间很长,赚得比他多很多。

这些年无论顾客反应多么强烈,要求他们增加糖粥的卖量,可是潘爷爷始终不为所动。

他说,自己的精力有限,如果做太多了,质量肯定就不能保证,他不能坏了自己的招牌。

在他的坚持下,粥铺的生意反而越来越好,他的糖粥成了大家去苏州时必吃的美食。

高冷的潘爷爷看似亏了,事实上他对自我认识清醒,量力而行,才让自己的手艺有口皆碑。

心理学有个效应叫“巴纳姆效应”:

我们常常会受到周围信息的干扰,从而迷失在自我当中,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

若对自我没有清醒的认识,任何风吹草动就可能偏离轨道,任何外界干扰就容易违背初心。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认清自我,才是急躁人生的缓和剂,焦虑生活的定心丸。

04

真正厉害的人,不打乱自己的节奏

正如《纽约比加州时间早3个小时》这首诗说的那样:

“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每个人的“时区”是不同的,有少年得志,就有大器晚成。

身边时不时有朋友会领先,你一着急就会做很多盲目的错事,其实很多人就是这时候被焦虑打垮的。

殊不知,稳住自己的节奏,不因眼馋他人而大乱方寸,这就是一种成功。

《无声告白》里有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海茫茫,岁月尚长,在属于自己的航道里保持节奏,不疾不徐,你终会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章全文转载于:洞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