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接纳自己,叫醒自己,改变自己

2022年07月19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接纳自己,叫醒自己,改变自己已关闭评论 阅读 504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马宁宇)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人活一世,我们一生都在改正缺点、追求完美,可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人。

我们只有接纳自己,才能叫醒自己,从而改变自己。 

01接纳自己

我经常想起一句话:“只怕站,不怕慢。”

是啊,人生,只要自己允许,一切都是开始。

三国时期的刘备,在徐州担任最高长官时,由于徐州是块肥肉,袁术,曹操,吕布个个对徐州垂涎已久,时刻想占领徐州,进而问鼎天下。

可刘备的战略意识不强,又处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面对着南面的袁术,西边的曹操,北边的吕布。

刘备是大战大败,小战小败,被打得头破血流,鼻青脸肿,最后,刘备丢了徐州,狼狈地逃到了新野刘表那里,从此远离了中原大地。

这一年刘备42岁,在一次和刘表喝酒的过程中,刘备感慨,自己40多岁,一个中年油腻大叔,还蜗居在这个小地方,一事无成,悲哀啊。

在接受这一切之后,刘备便没有“躺平”,而是重新分析,振作起来,去三顾茅庐,东联东吴,西控巴蜀。终于在60岁的时候,称帝为王。

蒙田曾说过:“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一个人懂得如何作自己的主人”。

不管是面对那个高光的自己,还是那个无助的、脆弱的自我,你只有敢于接纳自己,才能掌控一切。

而我们总是在接纳别人的时候,很容易,接纳自己却很难,你只有正视自己的错误与短板,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人生最大的修行,是接纳自己,是非对错,都要接受,爱恨情仇,都要放下,好事坏事,终成往事,学会接纳,才能解脱。

02叫醒自己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成长的意义在于增加人生阅历,丰富生命体验。”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过去,我们已经走了很多路,未来,还想要走更远的路,就得努力提升自己。

东晋大将陶侃,是一个寒门子弟,进入官场时,世族不理,高官鄙视。

到了42岁,陶侃还是一事无成,不甘心的他,换了一个方向,披上战袍,建军功去了。

可刚有点成绩,就被一些小人,将他一脚踢回了老家。

回家后的陶侃,没有闲着,他努力锻炼自己的身体,每天早上,将一百块砖从屋后搬到屋前,晚上又那一百块砖,从屋前搬到屋后。

家人纷纷安慰他怎么啦,陶侃说:“我不能懈怠,得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重新开始!”

这一搬,就是十年。陶侃从57岁搬到了67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龄,陶侃就该给自己准备棺材了。

可朝廷遇上叛乱,晋明帝想起了,这个能征善战的陶侃,于是,有着健康身体的陶侃再一次领兵讨伐。

最终,陶侃取得了胜利,也被封为大将军,可以持剑上殿。

有句话说得好:“实现理想的人,都能够叫醒自己。不沉迷颓废。” 

我们总以为,学习是学生时代的事,后来才明白,保持学习,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在这个快节奏发展的时代,我们总是着眼于,别人的升迁快,机会好,却从来没注意,自己是否清楚前行的目标在哪里,活得是否明白。

很多时候,知道前行的路在哪里,才能更好的出发,也不会做无用功。

03改变自己 

特别欣赏一句话: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

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 

是啊,我们总想着去改变别人,可到最后,不是别人改变了,而是自己越看越不顺眼,越来越不舒服,只有改变自己,人生才会越来越顺。

在《新唐书·娄师德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说狄仁杰,在当上宰相之后,骄傲得不可一世。甚至还排挤他的恩人娄师德,以致娄师德被外放。

武则天看不下去了,就问狄仁杰:“娄师德这个人怎么样?”,狄仁杰说:“他在职期间,谨慎守职,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武则天又问:“娄师德会看人吗?”,狄仁杰说“我与他同朝为官,从没听说过他会看人啊。”

于是,武则天就把娄师德,举荐狄仁杰的奏章,拿给狄仁杰看,狄仁杰读了之后,惭愧不已,直言自己不及娄师德。

从此,狄仁杰也学娄师德,举荐贤人,勤于吏治,最终,成为一代名相。

孔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别人,却不知道,真正的高手,是改变自己。

是,改变自己是艰难的,但只会难一阵子,不会难一辈子!

当你不满意别人时,就是要改变自己时,要知道,人的最高本领,不是智,也不是强,而是适,一种适应任何条件的能力。

从现在开始,按照自己的目标,一步步改变自己,一点点完善自己!就会改变结局。

在《无声告白》的书中,写着这样一句话: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不管世界多么繁杂,人心多么浮躁,爱自己,才是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

你只有接纳自己,才能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才能突破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成就自己,从而走向幸福。

(全文转载于:国学生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