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拖延症的概述、病因、症状、就医、治疗、预后及注意事项

2022年11月06日 心理保健 拖延症的概述、病因、症状、就医、治疗、预后及注意事项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8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一、概述

  • 严格来说,拖延症算不上一种精神疾病
  • 一种推迟任务的自我调节失败形式
  • 普遍存在,主要治疗方法为心理治疗
  • 治疗与预防都应注重日常生活自我管理

疾病定义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指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有害的自我调节失败的形式。拖延症者会因为要开始或者要完成任何任务或决定而感到焦虑,从而将拖延作为应付这种焦虑情绪的形式。

严格来说,拖延症算不上一种精神疾病,无论从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还是中国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拖延症并不在疾病名词列表中,但这种普通存在的拖延行为反映的是不同的心理问题。

这种行为常伴随有自责情绪、负罪感、自我否定、贬低意识,严重的会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流行病学

拖延普遍出现于日常生活中。调查显示,在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拖延症有较高的出现比例。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有拖延情况出现,50%认为自己一直在拖延。

疾病类型

有三种较为常见的拖延类型:

对让自己感到不愉快的事情拖延;

对难以完成的事情或工作拖延;

对需要做但难以做出的决定拖延。

二、病因

拖延是自我调节失败的典型表现,拖延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影响因素可能有焦虑、抑郁、低自尊、完美主义心理以及紧迫感、反思性、教育环境因素等。造成拖延症的主要原因包括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心理因素。

基本病因

因大学生是拖延症的高发人群,所以以下内容主要针对大学生,阐述产生拖延的原因。

1.客观环境因素

1环境因素

教育环境:可能是造成大学生拖延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拖延症主要集中在大学本科阶段爆发,其可能的原因为时间管理能力欠缺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诱惑,而深究这两点背后的原因则是由于高压学习环境的骤然消失带来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方法的落差。

  • 处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的中国学生,考入好学校的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竞争激烈,来自家庭和学校的管控也较强。升入大学后,这些令他们产生学习动力的因素骤然消失,再加上大学期间拥有大量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学生成为了拖延症的高发人群。
  • 在中学尤其是高三期间,常有老师或家长给孩子灌输“辛苦这一年,考上大学就解放了”的想法,让学生们产生了“上了大学就不用辛苦学习了”的补偿心理,从而造成了松懈和拖延。
  • 其次,学习方法的落差也是造成大学生拖延症,不可忽视的另一主要因素。相较于高中阶段在家长老师监督下的学习,大学学习较注重自主能力,然而大部分同学缺乏这种能力,失去监督和管理,拖延症便产生了。

生活环境:网络、手机、电视、报纸、音乐等也使人们受到的诱惑更为多样,可以更轻易地得到放松与娱乐,这也是造成拖延症越来越多见的原因之一。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也可能是造成拖延的因素之一。在专制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可能通过拖延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抗拒,在溺爱环境下成长的小孩也可能因为个性懒散而产生拖延行为。

2任务本身的性质和特征

  • 任务的难度:一般情况下,浅显易懂、时间限制短、趣味十足、对个人需求满足程度较高、较能调动人参与和完成的积极性的任务,完成效率较高;越是深奥难懂、时间限制长、枯燥难耐、对个人价值满足程度低的任务,往往越容易引起拖延。
  • 任务的奖惩大小与及时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五大层次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越高层次的需求越不易达到,但达到后获得的满足越大,而人们在进行任务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执行那些能更容易实现的更低层次的需求满足的任务;或者为避免受到惩罚,而在任务结束期限前完成任务。一般情况下,奖惩大小和奖惩及时程度与个体是否拖延成反比,即奖惩越小、越不及时,人们越趋向于选择拖延。

2.主观心理因

1人格

人格特征与是否拖延有很大的相关性,人格中的神经质以及责任心与拖延相关。

  • 责任心从更大程度上来说是拖延的根源,责任意识缺乏,会导致思想行为上的懒散和拖延;
  • 情绪波动较大,常有忧伤、焦虑、抑郁、脆弱等情绪的人,在拖延症群体中也占据较大比重。

2思维方式

拖延症的个体常有完美主义者的思维方式。

  • 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积极完美主义者常会积极寻找方法完成任务以实现预期目标,而消极完美主义者则更多采用拖延来逃避失败。
  • 消极完美主义者对高标准的追求,伴随着与任务完成有关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低自尊,这常是造成拖延症的心理因素之一。
  • 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畏惧批评的人,往往由于担忧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而逃避执行任务,或是想做好极度充分的准备再完成任务,从而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而形成拖延。

另外,对任务的抵制心理和抗拒“被命令”的心理所产生的负性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3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具有成功达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 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会低估自己胜任任务的能力,从而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常感到焦虑和无助,进而一再地推迟任务开始的时间,期望通过拖延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 也有极小部分人群由于过分自信而故意拖延,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在最后期限完成任务。

诱发因素

焦虑、抑郁、低自尊感等心理因素和外界的诱惑等,都可能是拖延症的诱发因素。

三、症状

拖延症常表现为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常伴有自责情绪、负罪感、自我否定、贬低,严重会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典型症状

拖延症常表现为在知晓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大于拖延的积极后果时,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

这种情况在学校和职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

  • 学生总是到最后期限才开始执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集中到考试前最后一周或半个月才开始课程的学习与复习;
  • 职场中对于工作中任务的拖延,尤其是在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任务时,人们更倾向于拖延。拖延症对于任务完成的质量有严重影响,有时甚至会造成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导致团队项目的失败等。

伴随症状

拖延者在意识到自身拖延思想或面对拖延造成的不良后果时,可能会产生压抑、烦躁、沮丧、自责等情绪,但在下定决心要行动后,却依然拖延,这可能会使拖延者的不良情绪持续积压,形成恶性循环,极大破坏个体的心理健康,使个体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四、就医

拖延症属心理障碍,应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但目前尚无明确检查与诊断方法。

(一)就诊科室

精神科、心理科

相关检查

由于拖延症算不上一种精神疾病,因此没有相应的精神量表进行测评,也没有相应的特异性检查。

五、治疗

拖延症的治疗应从日常生活下手,结合心理学方法,使个体摆脱拖延。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也无需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

1.转变认知观念,建立积极情绪 

  • 拖延者往往是由于沉迷于拖延所带来的短暂欢乐,或是在最后期限完成任务所带来的刺激,而故意拖延。
  • 转变其认知观念,首先应该让个体意识到拖延的危害和沉重代价,理性分析因一时拖延而未完成任务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如烦躁、焦虑、自责、负罪感等不良情绪,以及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等。
  • 督促患者建立忍耐力,注重长远目标,明白及时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 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应该相信自己有完成任务的力量,树立成功的信念,建立完成任务的内部驱动力,追求成功。
  • 完美主义者应抛弃对高目标的盲目追求与交流,具有畏难心理的人应该抛弃自己无能自卑的念头,相信对完成任务这种事情的评价并不代表对个人的评价,尽量在认知上变得理性,有清晰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在对待任务的情绪上变得积极,忍耐对任务的不喜欢,设想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培养时间观念,克服自身的懒散惰性,从态度和思想上战胜拖延。

2.即刻行动,摆脱拖延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可让咨询者以家庭作业的方式不断进行自我管理和行动,咨询者应积极完成被咨询者布置的任务,在拖延思想出现的时候使用思维阻断法,立即对自己的拖延思维说“停止”,并用“即刻行动”的思想抑制它,想象拖延的严重后果并厌恶拖延,通过自身的意志力和自控力约束行为,积极行动,战胜拖延。

六、预后

拖延症往往预后良好,在进行合理自我调节与自我管理后,拖延症一般可以痊愈。但在某些诱发因素下,拖延症复发概率仍较大,故应当注意日常生活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调节,避免拖延。

并发症

拖延症者常会意识到自身拖延思想、或因拖延造成了不良后果,而产生自责情绪、负罪感、自我否定、贬低,严重的会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日常

对于拖延症的护理及预防来说,日常生活管理尤为重要。在生活中应当注意自我监督与自我调节,避免拖延症及其带来的危害。

1.家庭护理

可拜托家人或朋友帮助进行监督,如:提醒督促任务的进行与完成、实行奖惩措施、帮忙监管自己的手机等物品避免自己分心等。

2.日常生活管理

锻炼身体,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时间、充足睡眠等可以使拖延者提高身体机能,容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避免因分心导致的拖延。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是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要建立积极 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拒绝悲观失望。

确立目标,分化任务:对拖延者而言,任务本身就是目标,却缺乏有效的机制约束其拖延行为,因此需要加强时间管理,将任务分成各个小部分来进行,使任务看上去更简单、直接且具有可行性。另外可对个人事务进行优先等级排序,首先完成较重要的任务。

建立奖惩制度,并强化:奖惩制度作为一种外在的监督体制对克服拖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设置在完成任务后,及时得到与任务大小、难易程度相匹配的自我奖励进行正强化,没有完成任务则实施相应的惩罚进行负强化。

强加限制,减少选择: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应尽量保证环境的干净、简单,使能令自己分心的事物远离自己,如手机等。尽量寻找其他人都很认真工作的氛围,督促自己不可懈怠。

3.预防 

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适当接受减压疏导,关注个人心理健康,发现类似问题及时就诊或到心理门诊咨询,对于预防拖延症的发生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七、注意事项

以上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文章全文转载于:百度健康医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