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关于聊天的哲学反思

2023年05月02日 心质培养 关于聊天的哲学反思已关闭评论 阅读 340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朱君)

和朋友私下聊天,随兴所至,无所不谈,忘了时间的流逝,彷佛斗室之外一切都不存在。

图片

聊着聊着,聊到俄乌之战。A说:“普京之所以开此一战,可能被下属误导,不知俄国之军事和经济的真实情况。”B乃普京粉丝,无法接受这话,反击道:“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比普京更了解俄国?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普京不知道俄国之军事和经济的真实情况?不要信口开河!” A突然觉得很尴尬,引用西方媒体的说法为自己做了几句辩护。B则回道:“西方媒体完全是造谣抹黑普京;你之所以相信西方媒体,完全是因为你曾在美国留学,崇洋媚外。” 于是不欢而散。 从B的角度看,他与A之前聊得开心,一度误把A当朋友,是因为并不了解A。后来聊得越来越多,A在他面前暴露得也越来越多。他才发现A居然是那种让他在道德和理智上都非常鄙视的人。他无法与自己三观不同的人做朋友。 但从A的角度看,他与B之前聊得开心,即使算不上知音,也算是不错的朋友。

朋友之间闲聊,是为了快乐和友谊,应鼓励对方放下戒备,畅所欲言,努力共情地理解对方,不宜批判地考察对方的言论,揭露其认知或道德上的缺陷,并予以谴责。毕竟闲聊不是学术讨论,更不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生活会。

如果B实在觉得A的言论违背他的核心价值,可以委婉地转移话题(这时A不可勉强B聊他不想再聊的话题),也可以直接跟A说:“关于这个问题,我跟你看法不太一样。你有相关资料的话,有空发给我看看,可能是我们看的资料不同。回头我也把我看过的资料发你一份。” B那种回应,是突然要把闲聊改成严肃的学术辩论,甚至道德审判。 很多时候,聊天聊翻了,都是因为一方突然要改变聊天的性质。比如,餐桌上的聊天,本来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人扶人兴,一笑了之。但有人突然拍案而起,痛斥同桌之人用词不当,对某个群体构成侮辱,大义凛然。他试图把饭桌聊天改变成展示自己正义感、并教别人如何说话的道场。 我们不喜欢跟这种人一起闲聊,不是因为他会扫兴,也不是因为我们害怕被他道德谴责,而是因为他不理解什么是闲聊。他认为只要你说话,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必须遵守他认可的认知规范和道德规范;如果没有遵守这些规范,他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谴责你。你跟他聊天,他盯着你说的每一个字,一旦觉得你违背规范,就立刻射出批判之箭。

图片

有人可能会担心:有些闲聊在散布虚假信息,并且非常不尊重某个不在场的个人或群体。这样的聊天本身是不道德的,应该遭到谴责,并立刻终止。假设你是南大哲学系毕业的,你能接受几个北大哲学系毕业生在闲聊时讲不尊重南大哲学系的段子吗?如果有个参与闲聊的北大哲学系毕业生突然拍案而起,谴责其他人不尊重南大哲学系,不是值得点赞吗?假设你是安徽人,你能接受几个江苏人在闲聊时讲歧视安徽人的段子吗?如果有个参与闲聊的江苏人突然拍案而起,谴责其他人歧视安徽人,不是值得叫好吗? 似乎不是。

保留一些不太关心真理和道德的场合,让每个人都能放松地表达真正的自我,促进互相理解,非常重要。辨明真理、维护道德的事可以留在其它场合做。

比如,在跟你的闲聊中,我——一个安徽人——发现你非常歧视安徽人。我可以先倾听你的观点,站在你的角度理解为什么你有这样的观点,然后跟你说我的想法:“安徽有些人的确如你所说的那样,我也不喜欢。但我也遇到许多不错的安徽人。我感觉每个省的情况可能都差不多。也有人讨厌自己的家乡人。比如朱自清,写过一篇文章叫《我是扬州人》,很直接地说:‘我有些讨厌扬州人;我讨厌扬州人的小气和虚气。’” 这样的回应,似乎比【要求你拿出支持“大多数安徽人都有——但其他省的人都没有——那些缺点”的证据,或批评你“地图炮”或“妖魔化安徽人”(Anhuiphobia)】更适当。毕竟我们在闲聊。严肃的辩论和道德批判可以留待其它场合。 在闲聊之外,有太多适合辩明是非的场合。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在网上发一篇帖子,或在学术期刊发表一篇论文,或在相关学术会议上发言,或约一场严肃的辩论。 在闲聊之外,也有很多适合道德批判的场合。比如,我们可以在一些内部生活会议上对同事进行道德批判,也可以在社交或传统媒体上对公众人物进行道德批判,还可以发个私信给别人,专门向他表达我们的道德谴责。 当然,我们在公共场合(或私下直面对方)做道德批判时,需要慎之又慎。因为要合理地对某个人进行道德批判,我们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 我们弄清楚了所有相关的事实:这个人的确做了X,他的心理状态的确是Y,他的身体状态的确是Z。(弄清楚心理和身体状态很重要,因为如果一个人有精神疾病,或在某些事情上很无知,或被人下了迷幻药,或被人拿枪指着,他可能不用为他所做的事负责。)
  2. 我们诉诸的道德规范的确是正确的:如果一个人做了X,而他的心理是Y并且身体状态是Z,那么他做了道德上错误程度为D的事,并且应该受到L等级的道德谴责。
  3. 我们诉诸的谴责资格条件是正确的:只要一个人具备条件C,就有资格在道德上谴责那个做了X的人。
  4. 我们的确有谴责此人的资格:我们自己具备条件C。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很难同时满足以上几个条件。首先,我们常常在没有弄清楚所有相关事实的情况下,就开始站在道德高地对别人进行开炮。其次,我们常常低估或高估一件事的道德错误程度,也因此弄错当事人应该受到多大程度的道德谴责。此外,在看到别人犯错时,我们的道德优越感会涨潮,常常忘了反思自己的道德缺陷,误以为自己有谴责他人的资格。 如果没有非常好的理由相信自己同时满足做道德批判的几个条件,我们最好(在公共场合)克制针对具体某个人进行道德批判的冲动。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道德圣人都提醒我们不要judgmental,不要"只见别人眼中有刺,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

图片

这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讨论不道德的现象。我们可以讨论假设的情况。比如,我们可以说:张三是不是真的做了X,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是Y,他的身体状态是否是Z,我们姑且不论(如果事态严重,就是法律问题,自有警察调查,我们不必担心)。假设有一个人真的做了X,他的心理状态的确是Y,他的身体状态的确是Z。那么他在道德上有什么错?应该受到多大程度的谴责?讨论这些问题不会误伤好人,也会有助于大家反思。


反驳一:在私下闲聊中歧视安徽人,属于无伤大雅。但假设你参加一个三人聚餐,其中一人在餐桌上津津有味地闲聊如何杀人放火。这种人禽兽不如。难道你不应该立刻打断他,并对他进行道德上的谴责和训诫吗?难道你要共情地理解他吗?

回应:(1)或许应该说:私下闲聊虽然与公共讨论和学术演讲不同,不必遵守严格的认知规范与道德规范,但仍需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如果某人的闲聊违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应该立刻打断他,并对他进行道德上的谴责和训诫。不过,这个回应要说明为什么【在私下津津有味地闲聊如何杀人放火】违背了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毕竟这不同于在行动上杀人放火。(2)或许也可以共情地理解一个有变态邪恶之思(但无变态邪恶之行)的人,在私下闲聊时不对他做道德上的谴责和训诫。比如,可以对这种人说:“我有时候也有一些邪恶的想法,很好奇自己为什么会那样。可能是因为人性本来是很邪恶的,如果没有监督和惩罚,人什么都干得出来。不过,也有心理学家说:邪恶的想法是因为大脑的某些化学变化造成的,而这些化学变化是因为心理压力大造成的。如果我们一直有很变态邪恶的想法,会伤害自己和家人,还是逼自己去看一下医生。” 这是一个共情的回应(注意:共情不是认同,更不是赞许),没有道德谴责与训诫。直觉上,这种回应并无不妥之处。

我个人更偏向(2)Being judgemental,太着急地要把自己眼中的恶人绳之以法,或鞭之以道德,不是一种德性。如何避免这一点?如何拿出一点时间去共情地理解?私下闲聊似乎是最好的方式。 反驳二:不满足那几个条件的道德批判有一定好处。我去“喷”人,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导致我神经敏感,看到让我不爽的都要骂一番,但我不能接受自己骂街的形象,所以借着道德语言来合理化自己的骂街(道德心理学家对这种现象有很多研究)。这样“喷”人,或许不够有德性,但显然有助于我们宣泄情绪,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仅仅讨论不道德的现象,则没有这个效果。 回应:根据本文的观点,在朋友私下闲聊时,一个人可以用道德语言“喷”不在场的人,宣泄自己的情绪,维护心理健康。但在公共场合,如果我们没有非常好的理由相信自己满足道德批判的几个条件,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对具体的人进行道德批判。当然,我们可能控制不住自己。如果做道德批判跟吸毒、看片一样可以暂时缓解我们的生活压力,我们就会上瘾,没能力戒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