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关注躯体化反应

2014年09月24日 健心资料 关注躯体化反应已关闭评论 阅读 921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文章作者:方伯言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李云希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每次出门诊后都会涌起总结一下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者情况的愿望,并且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今天借这个栏目向广大患者朋友们谈一谈躯体化反应这种临床现象并总结一下主要表现及病因。
        在我们神经内科门诊每天就诊的患者中,大约50%左右的患者或多或少的患有这种疾病。这类病人常反复求诊,申诉各种身体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经过各种检查,却未能发现相应的身体疾病的证据。
        那么什么是躯体化反应呢?它是指一种体验和表述躯体不适与躯体症状的倾向,这类躯体不适和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但患者却将它们归咎于躯体疾病,并反复求医。抑郁症与焦虑症(尤其是惊恐障碍)是躯体化最常见的两类原因,过去也称为“神经症”,现也称作“隐匿型”抑郁症。这类病人几乎100%首先到综合医院,求治于非精神科医生,其中以中医科及内科居多。通常,医生根据躯体主诉进行许多化验检查,但查不出异常结果,有些被误诊。
        常见的主诉为持续性头痛,沉重感,带紧箍咒感;头脑晕晕沉沉,记忆力减退;失眠,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多梦;周身疼痛,包括颈、肩、背、腰痛;出汗、心悸、发冷,胸闷、胸痛、窒息感、心动过速、面手发麻等。还有的患者有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等。病人坚持把这些症状归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但检查并不能证明有关器官或系统发生了身体疾病。该类患者往往3-4次以上进出诊室,医生的答复不能使其满意,依从性较差。
        各类躯体化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对精神刺激及相应的情绪激活动主要采取了躯体性反应方式而不是认知性反应。总结该类疾病的病因,除了有精神障碍外,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工作生活压力大:这类患者以大城市白领居多,长期的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久之出现抑郁焦虑状态,但抑郁焦虑的症状被隐藏起来,却用躯体隐喻方式来表达情绪苦恼。
        2、生活没有目标:这类患者以无工作人群居多,整日无所事事,会使人产生孤独和失落感,导致心理和生理的障碍。工作使人健康,科学家们发现勤奋工作的人比一般的人活得更长久,职业妇女比家庭主妇更健康。
        3、对疾病的恐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但随着而来的是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尤其见到周围亲戚朋友患病的例子,对疾病就更加恐惧。常常对照自己的症状认为也患上了某种疾病。
        4、躯体疾病的困扰:这类病人常常患有躯体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患者常常担心自己拖累他人或产生自卑心理或害怕疾病加重复发,不能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因此产生的心境障碍。
        5、医源性因素:很多这样的病人本来是一个小毛病,但由于过度医学检查、模棱两可的诊断说明,甚至不适当的科普解释及治疗,都可能使躯体化倾向出现或加强。这在基层医院及社会上一些不正规的健康体检中非常常见。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被吓出的病。”
 
        所以呼吁各位朋友们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工作,身体不适到正规医院就医;呼吁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诊疗中重视伴有躯体化现象的这类患者,规范治疗,防止过度医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