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关注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

2015年02月02日 心理教育 关注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已关闭评论 阅读 823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杨向东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四对矛盾经常会出现冲突:1、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与需要缺失的矛盾。2、人生发展关键期与关键期发展受阻的矛盾。3、个体成长趋势与环境限制的矛盾。4、青少年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
        美国心理学家希瑞尔指出:“在人类个体发展的阶段中,再没有比自我功能脆弱的青少年时期更容易因公共羞辱和同伴诋毁而疯狂的了。”例子:电影《失控的校园》
林孟平博士指出,“我常常想,当一个人生活各方面都无法获得归属与安全感时,那种无根而漂浮的感觉,很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他的人生取向。静思之中,我只觉得内心的绞痛,又有那深沉的惋惜和遗憾。”
        林孟平博士指出,“若要尊重与接纳每一个学生,除非我们对人的本质有积极的信念,相信每一个体独特的潜能,重视每一个体的人性尊严和价值,否则我们不可能做得到。当一位老师对学生有了基本的信任,他不但能欣赏学生成就和优美的一面,同时,他有能力去体谅和接纳学生的错失、困惑和混乱,因为他相信人的可塑性,可改变性。而教师的接纳、尊重、饶恕、忍耐,会引导学生的转变与成长。”“只有当人们滥用权力来贬低地位比他低的人的时候,才播下羞辱的种子。年长日久,羞辱转化为愤慨,倍感刺痛的受害者可能渴望报复。结果,相对温和的沉默抗议者有之,激烈的杀人报复者也有之。”福勒博士深刻地指出:“教育改革,无论激进还是保守,都不能使青少年对学习感兴趣。其原因就是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的所有教育机构中弥漫着一种尚未被人认清的等级主义。在一种等级主义的学习环境中,保护尊严的需要转移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对许多人而言,如果长期认可不当,6岁时就会丧失自信,12岁时心理损害就无法逆转。”
        对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影响最大的是教师的情绪失控和言语失控。而教师情绪和言语失控的根本原因不是情绪调节能力不强,而是因为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误判”;而“误判”必定激起学生更激烈的反弹,于是引发师生之间的恶性互动与恶性循环,甚至将事情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这又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职业挫败感和职业倦怠感,于是又会激发教师一再的情绪失控……..
        所以解决师生矛盾的根本在于教师要读懂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尽可能减少“误判”。有时候,学生的问题看起来似乎很复杂,某些表现甚至非常出格,匪夷所思,让班主任老师感到焦头烂额,无从下手。但如果我们能沿着一种正确的思路,去揭开学生表面那层张扬、坚硬的外壳,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包裹的是极其脆弱的人性需要——唯恐被否定、被排斥、被边缘化,唯恐失去尊严、失去朋友、失去关爱。
        要帮助全体教师学习师生沟通的艺术,努力克服在管理教育学生过程中习以为常的命令、控制、训斥、说教、讽刺、挖苦、揶揄、不愿意积极聆听等错误做法,而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倡导的真诚、接纳、尊重、同感、倾听等理念、方法与技巧,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氛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