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学生暴力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2015年11月04日 心理教育 学生暴力行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已关闭评论 阅读 79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年会参评论文)
         作者:攸县丫江桥镇中学  文浩

【内容摘要】
    我们现在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校园越来越不平静,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盗窃财物、持刀杀人等重大危害校园及社会治安的事件时有发生,血淋淋的事实启示人们:拒绝暴力行为,打造和谐校园是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学校和老师的重要职责,本人以真实的事例分析了暴力行为的诱因,以及怎样预防暴力行为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社会原因  家庭环境  道德滑坡  倾心交流

以下都是真实案例:
   一、2010年下期,我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因无钱上网,残忍杀害收购废品的老太爷和他的孙子。
   二、2012年上期,我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王某和初三学生李某,因小事发生口角,随后两人相约到操场打架,王某持刀刺死李某。
   三、2103年,我市某私立学校两学生在网上发生口角,随后在某处大打出手,结果一方把另一方刺死。
   四、2014年上期,我市某中学初三学生夏某到邻近中学打球,政教老师以“影响本校学生正常上课”为由进行劝阻,劝阻未果,夏某当场大打出手,致使该老师重伤住院。
……
    众多实例,触目惊心,引人深思。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类在走向文明,为什么在众多的学生中存在着这么多不和谐的音符?为什么辱骂老师,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盗窃财物,持刀杀人等事件不时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中?在媒体无法覆盖的空白地带,还有多少诸如此类的血腥教训呢?
青少年暴力已成为学校、社会、家庭安定的重要隐患,它不论国籍、不分性别、跨越学校,并且呈现出低龄化、集团化、手段残忍化等特点,如果我们听之任之、不加以科学分析和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根除其病灶,而让它蔓延开去,那将会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和舆论压力。
    拒绝学生暴力,打造和谐校园,是每个奋斗在教育前线的老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出现“学生暴力”现象的因素:
    一、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进,市场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经济的普及,国内外大量包括暴力、色情等方面的不良信息充斥网络,学生们或被迫、或主动接受了这些信息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意识等错位思想时刻冲击着我国几千年来搭建起的伦理道德大厦的基石。学生群体部分尚未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迷失方向。多彩世界里的各种思潮、各种现象成为青少年学生堕落的最直接因素。
社会中有阳光,生活中也有阴霾,不少学生办事情冲动,不注意后果;讲粗话、痞话;出口伤人、动手打人、集众斗殴、打击报复、抢财劫物等等。整个学校中也涌现出那种奢侈之气,霸道之气和骄横之气,在社会中的不良习气,歪风邪气等诸多“恶因”沆瀣一气,立体化的构成了当代“学生暴力”现象。
    二、个体生活环境因素。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长们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大力支持子女的求学之路,希望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这也让家长们期望过高、干涉过多、呵护过分,加重了青少年的心理负担。
有的家长只能片面地看待子女的优缺点,不会根据子女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再加之,当子女遭遇挫折时批评多于鼓励,使得子女自信受损,自尊受挫,不能及时向父母抒发情感,甚至导致亲子之间的冷漠和疏远;有的家长关爱过度,在溺爱的感情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唯我独尊;有的家长处罚过重,近乎虐待,使子女身心受到摧残。家庭的过度压抑,过度管制,叨叨唠唠,缺乏自由民主的气息,不少学生遭受创伤、挫折,变得退缩、自闭乃至各方面的退化,变得好冲动、情绪化,容易攻击他人,精神甚至出现异常。
例如,上届初三年级陈某,由邻近学校转入,第一次见面感受就是那种冷漠、散漫的孩子,课堂上受到老师的批评,她就容易冲动,还扬言要打老师,家长来校交流,她也是站在一旁不言不语,后来老师了解到她母亲早年离家出走,她长期处于缺乏关爱、教育不全的环境才发展到今天。
     三、个人道德素质因素。在中学,许多老师感到困惑:现在的学生真难“伺候”,上课难、管理难、思想工作进行难。学生们往往不能充分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不少学生不尊重老师,辱骂老师,指责老师,上课不认真听讲,讲小话、传纸条、打瞌睡。晚就寝后,在老师查寝之后,纷纷爬墙出校,进入歌舞厅、网吧、电游室等场所,沉迷于网络游戏、色情录像之中,深不可拔,通宵达旦,彻夜不归。同学之间,为了一点小事而出口伤人、动手打人。在篮球场、足球场、食堂餐厅为争夺“领地”,甚至一句玩笑话大打出手的现象实在太多,这次被打的学生,下次就纠合一伙人打回去,冤冤相报,永无止境。
    去年,我校发生了这样一件流血事件,三年级学生李某和王某两个学生都不爱学习,喜欢打打闹闹,李某召集一帮哥们胡作非为,经老师多次教育未果,后来因事王某不听李某安排,李某用小刀刺穿王某小肠,王某被送往医院抢救,大动手术,这是血的教训。
由此看来,学生个体道德修养和文明习惯的欠缺是造成学生暴力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四、人际交往欺骗因素。诚信是学生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难题。学生们常常言行不一,欺骗老师和家长,选择隐瞒自己犯的错误,打人或者被人打都不会告诉老师,而是学生通过暴力的手段解决。
    五、学校教育质量因素。学生是社会新潮最直接的追求者、崇拜者、冲击者,学校思想观念陈旧,方法落后,学生和老师缺乏沟通,缺乏心与心之间的对话,特别是有的老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心理上受到压抑,变得自闭,缺乏自信心,不少学生烦闷、烦躁,动不动就来火,缺少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缺乏对学校的信任,学生的情感得不到升华。
    “学生暴力”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如此巨大,那怎样才能预防“学生暴力”呢?
    一、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所以在创造社会环境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国家文化部门应加强对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网络的审查和监管,对那些有暴力、凶杀、淫秽的图像拒绝播出,加大监督力度,打击传媒方面的不法分子;
    2、国家应大力弘扬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大力抨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让正义之风在社会上传播,让青少年心理感受到社会的正义感;
    3、国家加大对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助人为乐模范、爱岗敬业模范的评选,制成专题片,走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榜样时刻在身边、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心怀学业、家庭、社会。
    二、打造家庭的第一道“防线”。家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群体,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都与家庭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要克服学生暴力,家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时刻关爱着孩子。前不久,在看《变形记》节目时,一个孩子看到母亲第一次给他买来的雪糕,感动得流泪,孩子多么渴望父母家人给予他们的爱,而不只是金钱,所以父母在关爱孩子的时候,应多方面去关爱,不仅询问学习、更要询问生活,特别是包括生理方面的情况,理解他们学习上的压力,和青春期的烦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长是他们最大的支柱,家庭时刻充满着温暖;
    2、家长要有责任感、正义感,要以身作则。有着几十年班主任经验的我,总结一条规律:那些有暴力行为的孩子,基本上是家庭不和睦,家长没有正义感、责任感,不能以身作则,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家长性格应谦和,处事不急躁,时时刻刻对自己的行为严格约束,家长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孩子,有时家长的行为不文明、不规范,孩子们会不自觉的进行模仿。
    3、多与孩子心贴心的交流。听许多家长说:“我和我家的孩子交流得很好”,其实他的心离你很遥远,不出事情还不知道,只有与孩子心贴心的交流才能打开孩子的心扉,畅所欲言,在和孩子交流时,首先最关键的是降低姿态,不做施令者,而是要和孩子们做朋友,做孩子们的聆听者或朋友,其次在设计交流得话题时要合理、要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我在平常设计这样一些话题进行交流:(1)进入中学后,你感到很快乐吗?(2)你有哪些压力?(3)你觉得你眼中最好的老师、同学是谁?(4)你最喜欢哪一本小说?(5)你如何看待中学的男女关系?(6)你如何看待学生的成绩?这些话题很容易拉近亲子间的距离,很容易使孩子不产生叛逆心理,从而性格也不倾向于暴力;
    4、带领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性情烦躁,容易激动,作为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做可以缓解情绪压力,扩大自己的视野,更感受到和谐的可贵和生活的美好,比如说:动物园、海底世界、植物园、科技馆、博物馆等,这对重塑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三、强化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防护。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要阵地,学校应把孩子视为人格独立、意识自主的主体,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学校应坚持开放性、民主性、实践性原则,对于各种价值观念,要引导学生进行认真分析、比较、鉴别,变不利为有利;建立平等而有序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与学生交朋友,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德育知识的教育,更强化为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行动力,另一方面,学校德育不能只给学生空洞的教条式教育,更重要的是将各种生动活泼的道德情境呈现给学生,敢于并善于进行阴暗面教育,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自律、学会选择。
    四、佩设法律防护金剑。法律是一个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一把悬在众人头顶的“达摩克里斯剑”。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引入课堂,可举行庭审入校、模拟辩论等特色教育活动,聘请法制副校长,并经常举办专题讲座,对违法的学生采取留置、劳教等措施,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丑恶,真正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及不良后果。
    五、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现在学校的暴力行为增多,手段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加强心理分析、学会心理疏导、加以矫治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加 强各学科心理渗透,另一方面发挥班团队活动的作用。开设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灵有约”的交通站,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心理课程,把心理课程当做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心理教育,一是监测,二是疏导。对不同学生,不同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对有暴力学生要加强心理劝导,对粗暴、生硬、不讲道理的的学生,可采用冷静疏导法,对自暴自弃的学生可采用有点激励法,对多愁善感、情绪低落的学生可采用情感疏导法,对有打架斗殴、抢劫等行为的学生可采取法律疏导法。
   血的教训是不能忘记的,拒绝学生的暴力行为,打造和谐、美好的校园是政府各部门、家长、学校老师以及学生自身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冷漠;多一份理智、少一份冲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怪;多一份耐心、少一份忽略,孩子的心灵会打开的,性格会变得温和的,校园的色彩会更加迷人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