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湘西州民中弱势学生焦虑、厌学心理疏导研究

2012年11月20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湘西州民中弱势学生焦虑、厌学心理疏导研究已关闭评论 阅读 929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专用委员会课题“湘西州民中弱势学生焦虑、厌学心理疏导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第一: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的界定
    黎修礼在《精神病是21世纪之患》 中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当今社会迅猛前进,经济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情绪负重的非常时代,生存在现代社会,无论男女老少确实都会产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2002年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做出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示。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提法,从政策层面上体现了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把心理疏导提升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体现了心理和谐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也向公众昭示,心理疾病是整个社会和个人都必须直面的考验,值得人们重视研究。
中小学生因为处于青春期,心理素质不稳定、不协调,情绪敏感、丰富、强烈、极端且易于变化,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1∕5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当前中小学生焦虑、厌学心理日益严重,2007年中南大学做了一个关于湖南省中学生焦虑情绪现况的调查,在5627名被调查的中学生中,焦虑的标准分平均得分为43.68±9.69,有焦虑症状的中学生人数为1068人,焦虑总发生率20.3%。其中,轻度焦虑为759人(14.4%),中重度焦虑为309人(5.9%)。
      据调查,湘西州民族贫困地区学生生存环境相对落后,身心发展带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性,在社会经济急速转轨的带动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规范受到极大冲击,他们自身特有的需求,难以完全以社会许可的方式得到满足,民族地区大量贫困学生还承受着留守儿童的巨大心理压力,焦虑厌学的现象尤为严重。湘西州民族中学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8%,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数1/3。2010—2011学年度,共有127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经济资助,贫困生在获取经济救助基础上,仍然有较为突出的焦虑厌学的现象。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倡导全民育心,而少数民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几乎还是空白,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明显滞后于教育实践。如何对民族地区弱势学生施以恰当的心理疏导,保障完成学业、身心和谐健康成长,成为健全、合格的劳动者,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湘西州民族中学是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对州民族中学弱势学生焦虑、厌学展开心理疏导研究,既能为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树立标杆,又能引领全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全省发达地区及先进单位看齐。
正是基于此,我们提出此研究课题。
       本课题“弱势学生”根据学生家庭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来界定,是指一些生活困难或家庭受到社会排斥的学生概称。“弱势学生”等同于“贫困生”时专指湘西州民中确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接受经济救助的在校学生;“弱势学生”还指单亲家庭孩子或者留守学生。
本课题“焦虑”是指由于对自己的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忧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含有着急、牵挂、忧愁、紧张、不安等因素。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疏导,就会发展成为心理障碍,甚至恶化为心理疾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课题“厌学”,顾名思义,就是讨厌学习,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的概念应该涵盖疏学、怠学、荒学、厌学、逃学、辍学、拒学等相近的概念。厌学的学生除了影响自身发展外,还极有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学生,从而影响班级甚至整个学校。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有重要的影响,焦虑情绪、焦虑症与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有一定关系,厌学者往往表现出敏感、焦虑、过分的行为障碍。
本课题“心理疏导”是根据人本主义原理,结合我国民族特征,继承祖国古代医学中有关精华并吸取国内外各学科中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形成具有民族特色、较为系统的心理疏通和引导方法策略。
第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内外有关焦虑的研究很多。弗洛伊德最早从心理学角度重视并探讨焦虑问题,他把焦虑分成客观性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精神分析学家根据精神动力学的观点认为,焦虑是潜意识中矛盾斗争的结果,其原因和过程不为本人所认识。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著作中确信,焦虑是受压抑的里比多的一种发泄方式。后来他又认识到焦虑是自我和本我之间、本能欲望现实调节之间冲突的结果。当习惯的方式不能应对本能时会造成精神创伤,这时体会到的不愉快情绪即焦虑。沙利文则对焦虑理论进行了修订,认为焦虑是一个人的生理需求未能以社会许可的方式得到满足的结果。学习理论或行为主义认为焦虑是一种获得性行为,是遵循学习规律并与某些情境形成联系的结果。
       焦虑是令人不愉快的,学习焦虑产生后,会动员心理防御机制来与察觉到的真实或潜在危险作斗争,多数防御机制对人类活动有消极作用;或者产生躲避行为,比如讨厌学习、选择退学。
国外的研究检索不到直接讨论“厌学”(be weary with school, be disgusted with school, dislike of school)的资料,关于“逃学(truancy)” Barbara  Sammer在25个逃学者之间进行了对比研究,对家庭、友谊、兴趣、认知做了分析,认为学生逃学的最大原因是厌倦、讨厌学校和老师,认为学校变量的显著性暗示着truancy(逃学)预防和干涉策略应该包括改善学科内容、教学方法和学校风气。Henry Kinherly发现父母的教育、放学后无人监管等与逃学显著相关。
刘玉敏、肖承志、李开学认为消除厌学情绪可采用“乐学法”,解决厌学对策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改进学校教育,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
        国内外教育理论与现实的研究表明,直接以焦虑、厌学问题研究为题的现有成果散见于各种文献之中。但是,民族地区弱势学生焦虑厌学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法、基本途径、有效策略研究不成熟,尤其是湘西州民中德育工作心理疏导研究课题尚属空白,如何对贫困生进行心理资助亟待探索。
第三、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湘西州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过去不少学生因为贫困而焦虑厌学进而辍学,“湘西自治州中小学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救助保障体系研究”针对民族地区贫困学生救助的理论和应用展开了详实的研究,建立了救助保障体系,规范了贫困生救助工作,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困失学。
     湘西州民中现有64个教学班,2010—2011学年度,共有127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经济资助,其中,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760人;宏志生、希望之星生198人;中央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成长计划等其他6个资助项目资助学生317人。2011届贫困家庭大学生共167人受到资助,受助率达100%。
      民族贫困地区学子在救助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进、提高,获取经济救助的同时,仍然有较为突出的焦虑厌学的现象,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心理问题,使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的意义有两方面,一确保需要经济救助、心理救助学生的就读率,二促进湘西州民中乃至整个湘西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研究价值在于开拓民族地区弱势学生心理疏导新领域,探索民族贫困地区学校从心理实践操作、基本途径到疏导理论的有效程序。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第一、课题理论依据
      弗洛伊德最早从心理学角度重视并探讨焦虑问题,他把焦虑分成客观性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精神分析学家根据精神动力学的观点认为,焦虑是潜意识中矛盾斗争的结果,其原因和过程不为本人所认识。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著作中确信,焦虑是受压抑的里比多的一种发泄方式。后来他又认识到焦虑是自我和本我之间、本能欲望现实调节之间冲突的结果。当习惯的方式不能应对本能时会造成精神创伤,这时体会到的不愉快情绪即焦虑。沙利文则对焦虑理论进行了修订,认为焦虑是一个人的生理需求未能以社会许可的方式得到满足的结果。精神分析学家主张对来访者施以引导,自发的消除焦虑。
        学习理论或行为主义认为焦虑是一种获得性行为,是遵循学习规律并与某些情境形成联系的结果。
行为主义学说,认为人类的行为多是后天形成的,不良行为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不适当的学习结果。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刺激可以引发某种反应,人们逐步条件反射学到可以应付外界事物的能力,如果学不会应付能力或是学会了一些逃避、不负责任的应付方式,就会引发心理问题。桑代克则首次用实验而不是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学习问题,这为后继学习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范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将行为主义的研究原则扩大到两个人和群体情景中的人的行为习得和改变上来。他指出孩子的许多行为模式并不是按强化—惩罚获得,而是通过观察—模仿学会的,对模仿的操作除了受强化的影响以外,还受到个体的自我调整的控制,人们会自己奖励自己,对成绩的满足和不满是成为人们努力的动因。社会学习论者强调强化和惩罚对学习者再现模仿行为的影响,模仿得到奖励,行为即内化,模仿到不适当的行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改变,有人主张用“行为主义方法纠正学生的厌学行为”。
     与行为主义理论相对立,以布鲁纳、奥苏伯尔为代表的认知理论学说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景,在内心经过积极地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用积极态度来思考的人心理是健康的,而倾向于用消极的态度来解释生活中事件和思考问题的人,会出现消极情感,严重的就会引发心理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学说把人看成动物或机器,不重视人类本身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认为,学习者发现学习材料不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或威胁到自己的价值观时,就难以产生意义学习。嘲笑、羞辱、轻视等都会威胁到学生的自我,威胁到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从而严重干扰学习。在一种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环境里学习,就能够解除外部威胁,使自我的威胁降低,学生就会以不同的方式接受经验,增强自我,使学习取得进展。罗杰斯心理学视角的对策被认为更有利于克服厌学情绪。
尽管直接以焦虑、厌学问题研究为题的现有成果中找不到深层次的规律探索范例,但是,与本课题相关的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学说、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学说值得借鉴的观点和主张很多,是本课题开展研究的坚实理论基础。
第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将探明湘西州民族中学弱势学生焦虑厌学产生的问题症结,探索帮助他们消除焦虑情绪、改变厌学行为的心理疏导与干预的具体方法、基本途径,为民族贫困地区学生消除焦虑厌学,身心获得和谐发展提供规律性的策略。
具体内容:
(1)州民中弱势学生焦虑、厌学的调查研究统计。
(2)从个体因素、民族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多渠道、全方位地去探寻湘西州民中弱势学生焦虑厌学产生的深层原因。
(3)探索对湘西州民中弱势学生焦虑厌学现象进行心理疏导、心理障碍治疗,建立健康心理的具体方法、基本途径、有效疏导策略。
(4)完善湘西州民中校园网,由为学生服务扩展到相关人群,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三、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消除湘西州民中弱势学生焦虑厌学心理现象,促进湘西州民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上一个平台,以此带动湘西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广泛深入的展开,探索出消除民族地区弱势学生焦虑厌学心理疏导的具体操作程序、基本途径和有效策略。
      本课题创新之处在于开拓民族地区弱势学生焦虑厌学心理疏导研究的新领域,探索民族地区弱势学生焦虑厌学心理疏导的具体操作程序,填补民族地区弱势学生焦虑厌学心理疏导研究的理论空白。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第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根据国家政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结合州民中弱势学生的现实状况,依据观察法及心理量表对调查对象进行测定,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样本调查和个案研究获取新的事实结论并进行验证,获得消除弱势学生焦虑厌学行为的心理疏导具体方法、理论策略,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辅以统计归纳法、经验总结法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力争达到一个较理想的研究水平。
第二、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筛选课题研究组成员(形成高效运作的组织管理与研究机制)——确定实验研究对象——进行量化研究(所用工具和量表,严格依据心理测量技术要求,回收详尽数据);进行质性研究(对学生科、宏志班班主任、任课教师提供的个案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得出可靠成果——进一步宣传推广。
实施步骤:

研究阶段 时间安排 主    要    内    容
  • 准备

阶段

2011.10-2011.12 调查了解湘西州民中弱势学生心理现状,查询有关数据,整理课题申报资料,完成课题逐级申报、立项。
  • 研究

实施阶段

2012.01-2012.06 做好开题工作。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成员分工,组织培训。
2011.10-2012.06 下班调研、座谈;进社区走访、收集资料。
2012.01-2014.06 完善湘西州民中校园网心理研究课题栏目。逐步公开发表相关论文。
2012.07-08 召开研讨会:汇总调研情况、修订研究方案。
  • 形成

成果、推广阶段

2012.09-12 实施修订后的研究方案,开展相关活动、现场指导。
2013.01-02 汇报课题开展情况,向社会宣传。
2013.03-12 形成阶段成果。
2014.01-06
2014.07-12
收集完善有关课题佐证资料,完成研究报告、论文集、校本教材,成果推广。
做好结题鉴定的准备工作。

4.课题组织领导及成员分工
第一、课题组织领导
(1)课题组聘请州民族中学校长王斌、副书记谢尔任正副组长,聘请湖南师范大学肖汉仕教授、吉首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孟娟为课题组顾问,加强对本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
(2)课题核心成员
舒  暖(女,州民族中学心理健康教师,教育心理学高级讲师,州教育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省心理咨询协会会员,省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向  刚(男,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州民族中学学生科科长)
谢  晶(女,政工师,州民族中学团委书记)
秦  辛(女,护师,州民中学生科副科长)
龙秋凤(女,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州民族中学学生资助专干)
刘文生(男,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州数学学科带头人,宏志班班主任)
吴  璟(女,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宏志班班主任)
吴国锋(男,中学化学一级教师,宏志班班主任)
向  卫(女,中学音乐一级教师)
姚茂彬(男,中学地理一级教师,保卫科副科长)
沈凯日(男,中学体育一级教师,高三年级德育主任)
杨维民(男,中学体育一级教师,高二年级德育主任)
彭  浩(男,中学体育一级教师,高一年级德育主任)
张秀兰(女,中学数学一级教师)
石孝斌(男,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第二、成员工作分工
(1)工作分工
舒暖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组织策划、总结结题。
向刚负责课题协调、指导。
谢晶、秦辛负责校园网课题栏目的完善与维护。
龙秋凤负责课题宣传、推广、文档管理。
刘文生、吴璟、吴国锋、姚茂彬、向卫负责基础数据资料收集。
沈凯日、杨维民、彭浩负责组织各班开展课题研究。
张秀兰、石孝斌负责数据资料汇总。
(2)成员研究内容分工
A、湘西州民中弱势学生焦虑、厌学现状心理疏导研究(舒暖、龙秋凤、吴璟、谢晶、秦辛) 。
B、湘西州民中弱势学生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向刚、刘文生、吴国锋、姚茂彬、向卫)
C、湘西州民中弱势学生焦虑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沈凯日、杨维民、彭浩、张秀兰、石孝斌)
5.研究成果
第一、湘西州民族中学弱势学生焦虑、厌学心理疏导研究报告(舒暖)
第二、湘西州民族中学弱势学生焦虑、厌学心理疏导研究(论文集)(谢尔、向刚)
第三、校园网本课题研究栏目(谢晶、秦辛)
第四、资料汇编(龙秋凤、石孝斌)
第五、心理健康教育校本研修教材(王斌、舒暖、向刚)
6.经费筹措及管理
申请学校自筹课题研究经费10000元,严格按学校相关制度进行管理。
主要用于:
①资料收集打印、图书购置1000元
②开题1000元
③培训1000元
④调研、出差2000元
⑤论文出版费3000元
⑥结题1000元
⑦其它1000元
7.主要参考文献
《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2002. 国务院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 教育部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2008.4.1.   南海出版社  霍欣彤
《三种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Robert D Nye 著,石林、袁坤 译
《2011人本心理学派代言人:罗杰斯》丛书名: 20世纪心理治疗大师系列  学林出版社  2007年-5-1
《心理与教育统计》  2006-9-1  广东高教出版社 温忠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5-1   武汉大学出版社  郑日昌、刘视湘                   
 
执  笔:舒  暖
                                2012年12月16日
谢谢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www.zhpsy.org

欢迎收藏、宣传、链接中国全民健心网,通过您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