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学生求职应积极主动,避免“倚老”被动

2014年02月20日 心质培养 大学生求职应积极主动,避免“倚老”被动已关闭评论 阅读 720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典型案例
    小黄是湖北省武汉市某高校中文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成绩中等,不显山不露水的,没什么特别之处。毕业在即,同学们为找工作忙得团团转,小黄却天天乐悠悠的,比大一新生还闲。原来这段时间她的父母正四处奔走托人帮她找工作,想方设法把小黄送进某事业单位。小黄也去过一些招聘会,但让双方都满意的工作还没找到,所以她现在就只能在家等父母的消息了。闲来无事,小黄就在家上上网、看看电视。左邻右舍看她这个样子,觉得好奇,小黄怎么能如此逍遥自在,竟把自己的求职,当成了父母的事情。小黄解释说,现在的就业竞争这么厉害,自己所学的中文专业又不走俏,再加上自己也不会别的什么,到哪里去找合适的工作?没办法,只能靠父母找关系解决工作了。

咨询师分析
        像小黄这样的“被动”求职者并非特例,求职“倚老”已经成为职场中的一个现象。事实上,人才市场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近 50%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家庭社会关系是求职最有效的途径。
根据相关数据来看,大学毕业生的数目在逐年剧增,每年大概在 1500万左右,而面对每年只有 700万的工作岗位,求职者的竞争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不少大学生走出校门后才发现从象牙塔走出来,却掉进了“学不能用”或者“学不够用”的尴尬处境。
      调查发现,“80后”“90后”职场新人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到了求职的关口,父母们习惯性地为孩子“包办”一切,这也造就了“80后”“90后”被动求职的“倚老”现象。
以前,大学生毕业后必须马上工作供养家庭,如今经济发展了,很多家庭已不再为温饱所累,大学毕业生择业的时间相对拉长。此外,一些高校设置的专业与市场需求难以“对接”,导致学生缺乏职业技能,找不到理想的岗位,逐渐成为“倚老族”。一些年轻人择业观、消费观不正确,好高骛远、未富先奢,也导致他们逐渐加入“倚老族”。
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父母帮忙找的工作比较可靠,不会上当受骗。

心理处方
        过分依赖别人,就会受制于人,自己失去求职的主动权。大学生求职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己到社会上去闯,靠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寻找和发现就业的机遇和岗位,在社会上确立自己的立足点。
       在求职问题上,父母应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大学生应更多地靠自身能力适应社会。建议家长和孩子在求职之初可以选择与心理咨询专家、职业规划师等专业人士多聊聊,让孩子发现除了父母之外,他们还有别的求助渠道。
        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在心理和思想上做到自强和自立,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是解决“倚老”“被动求职”现象的关键。
        首先,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关注行业动态。
        大学生在高考后选择专业就该看到未来了。从走出家门进入大学校园后,就该想好未来要怎么走,然后朝着那些方向努力。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工作不仅是为了生存,而且是造就梦想的平台。大学生应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发展意愿出发,
进行合理的自我探索和设计,制定出一个长远的、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规划,努力学习相关行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其次,通过社会实践,提前融入社会。
       大学里的社团活动是很丰富的,像一个取名“淘金者协会”的社团,就是通过到企业拉赞助来举办一些学生比赛活动,这中间需要策划、写方案、拉赞助,等等,这些都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大学社团的实践方式之一是活动课程,对学生个性、能力及知识学习都能产生影响。而许多学生寒暑假做些兼职,到公司实习都是提前融入社会的方式。在公司可以学到正式员工的待人接物、礼仪打扮、工作方式,也可以感受企业文化,增强自己的集体感、荣誉感等。
       再次,通过考证提高自身能力。
      现在选择考证提高自身能力的学生越来越多,虽然出去工作后,不能马上胜任和职称对应的工作,但至少在理论知识上比其他人扎实。社会是在发展中的,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也看中员工的学习能力。如果通过学习考取了相关证书的学生,用人单位也会刮目相看。
      现在,微博渐成大学生求职的新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互动性强、关注度高的微博上发布信息。大学生应该多“粉”一些在业界或学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关注他们发布的信息,机会随时可能出现。当然,大学生也可以联系一些有影响力的博主,通过他们的微博转发自己的求职意愿,充分利用好微博提供的信息渠道。这样的“主动求职”比“倚老”的“被动求职”机会广阔得多,而且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