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春节的心理学意义

2016年02月13日 心质培养 春节的心理学意义已关闭评论 阅读 866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姚振东转载与您分享,祝您少点烦恼,多点开心!谢谢您的收藏)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临了!今年有将近7亿中国人已经或者正在回家的路上。这么多人千里迢迢、风尘仆仆的赶回家去,肯定不单纯是为了吃那口年夜饭,或者看那场春晚节目,也不只是为了重温爸爸妈妈为我们准备的儿时美味。那还有其他什么更重要的原因呢?
       我们“清华大学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曾经对新浪微博2014年的社交媒体数据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发现春节是我们中国人一年中平均幸福感、关系感和利他感最强的日子。由此可见,佳节时期,我们特别愿意帮助他人,让他人开心,同时我们自己也会感觉到特别幸福!
       为什么“帮助别人,让别人开心”反而会让我们自己也感到幸福呢?积极心理学发现,这和我们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竞争优势有关。
       幸福感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追求与拥有的心理体验,它包括快乐、安静、愉悦等积极情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的进化已经使我们有能力去追求一些让自己感受到幸福的事情:如与人聊天、享受美食、欣赏音乐,甚至甜蜜的性爱等等。而同时,我们也经常听闻某些富豪将自己几乎所有的钱财都捐了出去,让需要金钱的人分享自己的财产。这种慷慨大度的行为究竟是出于何种动机呢?除了我们能习惯性想到的,如减税、名声、人缘、地位等功利性原因之外,还有没有一些源自本能的天然原因呢?积极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所得到的证据表明:人类的慷慨给予其实和亲密聊天、享受美食、欣赏音乐、愉悦性爱等一样,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感!也就是说,通过捐赠,可以让我们的内心体验到快乐、平静与愉悦的情绪。
       
       研 究 1
       心理学家阿克南(Aknin)等人通过盖洛普民意调查,询问了230000多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地方的人一个简单的问题:“在最近一个月中,您是否捐赠过自己的金钱或物品(无论是多少)?”询问的对象有穷人、富人,有工人,甚至还有妓女。同时,阿克南等人还让这些人评估了在多大程度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这个题目上,回答“是”的人幸福感要高于那些没有捐赠过任何钱物的人(Aknin et al., 2010)。
也许,您会立即反驳说,是不是那些感受到自己生活幸福的人更可能捐赠自己的金钱或物品,而那些认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如那些生活失意者)更可能不愿意捐赠!因此,这些心理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学实验来验证:捐赠和给予是不是会带来快乐和幸福。

       研 究 2
       于是他们进行了第二个研究:在大街上随机拦截30个人,让他们回忆给自己购买东西的经历,然后让他们用1到10的整数来评价这次购买后自己的幸福感觉(比如,1代表不幸福,10代表很幸福,依此类推)。这一组是“为自己花钱”。然后,再到大街上拦截另外30个人,让他们回忆为帮助别人而花钱的经历,同样让他们用1到10的整数来评价这次购买后自己的幸福感觉(比如,1代表不幸福,10代表很幸福,依此类推)。这一组为“为帮助别人而花钱”。最后,比较这两个组的幸福感。
       阿克南等人在加拿大和乌干达共收集了820人的数据。结果表明,与“为自己花钱”的人相比,“为帮助别人而花钱”的人有更高的幸福感。
这个研究已经比第一个调查有说服力,但研究者继续设计了第三个研究。

       研 究 3
       研究者让“为自己花钱”的人与“为帮助别人而花钱”的人分别报告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如自己在多大程度上是“快乐的”,在多大程度上是“开心的”。有101名印度人参加了这次实验。
       结果依然表明,与“为自己花钱”的人相比,“为帮助别人而花钱”的人在内心会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
然而,他们还做了第四个研究。

       研 究 4
       阿克南等人让一组大学生为“为自己购买礼品”,让另一组大学生“为医院生病的孩子购买礼品”。然后,让两组大学生分别报告自己的幸福感。这些大学生皆来自加拿大与南非。
       与先前的实验结果一样,那些“为医院生病的孩子购买礼品”的大学生有更高的幸福感。
       为什么慷慨助人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幸福感呢?

       首先,帮助别人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中国人常说的“助人为乐”其实有道理的。这项研究尽管关注的是“用自己的金钱来帮助别人”,但即使是在当下这个商业社会,也并非只有金钱才可以帮助别人,更不是人人都需要金钱上的帮助。在现实生活中,帮助别人的范畴可能会更广泛些,比如,将自己的物品捐献出来帮助别人、利用自己的时间来帮助别人、利用自己的知识来给别人指点迷津、在路上给一个焦急的陌生人详细地指明方向,甚至就是只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闲聊等,都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金钱只是帮助别人一种媒介,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够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来帮助别人,包括财物、信息、知识、体力、时间,甚至是理解、同情、微笑和善意。
       
        第二,
帮助别人是人类进化选择留下的特质。
        就好像性爱使人快乐、享用美食使人愉快一样,给予能带来幸福也可能与人类的进化有紧密关系。就拿性爱来说,个体为了使自己的基因更多地流传下去,就必须使性交活动具有娱乐性,使当事双方都能感受到快乐与幸福,这样,才能使个体更喜欢去从事这一活动(Hung & Liu, 2002),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因得以遗传。可以说,这是上帝造化人类时使用的一个“花招”。
        可以说,在远古的蛮荒时代,种群的生存与延续是非常困难的。为了使种群得以生存,种群会鼓励个体之间互惠互利,帮助生活在一起的其他集体成员,同样也会增进自己基因的遗传与传递,因为这些个体与自己的基因有更多的相似性。进化心理学把这叫做“包含性适应”(Inclusive fitness)。事实上,正是那些愿意讨人喜欢、愿意帮助别人、愿意和其他人在一起的人,更容易活下来,也活得更好、活得更长。因此,可能与吃和性一样,帮助与自己有关系的人是人类进化选择所流传下来的一个特质,是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的物种繁衍下来。
       由此看来,事物确实是矛盾统一的:人类为了生存、为了利益而相互竞争(Milliken, 2008);同样,人类为了能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就需要能够给予、相互理解、彼此同情与相互帮助!而到了文明时代,人们还可以使用各种文化仪式来促进或倡导这样文化基因,包括道德、规范、风俗、教育、奖励,甚至节日来强化和增进这种行为。春节在某种意义上可看作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提倡集体主义精神的一种文化基因!
       马克思说:“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也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幸福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提倡“助人为乐”,“忽已之慢,成人之美”,“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那就让我们主动去给予他人关怀、同情、帮助、照顾、提携、包容和宽恕吧,我们也将从中感到幸福、快乐、道德、愉悦、尊贵以及高尚。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也是积极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结论。
       或许,这就是春节的真实意义!
     (根据项珵《社会文化心理学》课堂作业改编) 

       参考文献:
      1、Aknin, L. B., Barrington-Leigh, C. P., Dunn, E. W., Helliwell, J. F., Justine, B., Robert, B. D., . . . Norton, M. I. (2010). Prosocial Spending and Well-Being: Cross-Cultural Evidence for a Psychological Universa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04(4), 635-652.
      2、Hung, N. S., & Liu, J. H. (2002). Cultural revolution in psychology.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3(3), 289–293.
      3、Milliken, S. (2008). Rethinking the human revolution. Before Farming, 2008(1), 1-9.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