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最新文件

2016年03月23日 心理教育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最新文件已关闭评论 阅读 924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转载)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指引  
   
     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人格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困扰或问题。在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精神,制定本工作规范指引。  
一、工作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是: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多种教育途径,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尊自信、坚韧顽强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基本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2.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4.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包括:个性品质、自我认识、自信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品质、品德心理、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亲子教育、生命教育、社会适应、智力开发、生涯规划等。其中自我认识、个性品质、交往心理、情绪心理、学习心理、社会适应是核心内容。  
五、教育途径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结合渗透融入,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途径包括:  
    1.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学校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列入课程表,课时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统筹安排,每班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情境设计、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年级以上的教研活动每月不宜少于1次,年级或校级的公开课或观摩课活动每学期不宜少于2次。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  
    2.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通过班会课和班级日常管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工作中,要关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成长、制度文化四个要素的建设。班主任要能够主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的班会课,能够在学生教育和辅导中运用心理学知识。班主任还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在家长会或日常与家长的联系中有意识地指导家长关注子女的心理成长。  
    3.学科教学。教师要将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教学目标中要包含学生的心理成长目标,教学环境要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等心理因素的发展,教学内容要挖掘学科体系中蕴含的心理要素,教学评价要体现发展性、多元化评价的理念。  
    4.心理辅导。学校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基一厅函〔2015〕36号)要求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和遵守辅导伦理。心理教师要通过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除心理困扰。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或发现其他需要转介的情况,能够识别并及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转介过程记录详实,并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在心理辅导工作中,要做好记录,建立心理辅导档案,做好跟踪工作。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  
    5.家庭教育。学校要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活动及家校网络互动平台等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引导家长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6.校外资源。学校要加强与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基层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街道社区等校外资源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六、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纳入教育“创强争先”工作指标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常规性工作,切实落实各项条件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坚持行政主管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学校主管领导加强行政性管理,专业心理教师负责业务性工作,两者相互协调开展工作,做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让每一位学生受益。  
    2.深化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大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按照省教育厅、省编办《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粤教思〔2007〕42号)精神,加强教师特别是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落实学生规模1000人以上的中学、1200人以上的小学的专职心理教师配备要求。设分校区的学校,每个独立校区至少配备1名以上专职心理教师。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兼职教师必须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系统培训。心理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特别是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供有效条件保障。  
    3.强化科学研究。要发挥科研引领功能,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理论研究为支撑,以应用研究为重点,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管理科学化、课题措施制度化、课题活动日常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各级教研机构应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  
    4.健全工作网络。各地要积极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四级工作网络建设。市级层面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指导和服务工作,县(市、区)级层面由县(市、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指导和服务工作,校级层面由心理辅导室负责专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班级层面由班主任或指定教师主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本指引在2016年5月1日正式施行,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5年。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专业要求与工作职责指引  
   

    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心理教师是学校德育骨干教师。为了进一步明确专职心理教师岗位职责,规范专职心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推动学校落实专职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主业”,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基一〔2012〕15号)、省教育厅、省编办《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粤教思〔2007〕42号),制定本指引。  
一、专业要求  
1.掌握搜集、整理和学习心理学相关新资料的方法。  
2.具备设计教案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能力。  
3.掌握心理测评与心理调查分析的技术,能熟练运用SPSS等软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  
4.具备建立心理档案的能力。  
5.掌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诊断能力。  
6.掌握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的技能。  
7.掌握发展性心理训练的常用方法。  
8.了解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  
二、工作职责  
1.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阶段性、专题性年度工作总结。  
2.根据《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负责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小学每周8-10课时,中学每周6-8课时。  
3.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场所的日常管理。  
4.定期组织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活动,参与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活动。  
5.协助学校落实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方案,预防学生发生恶性事件。  
6.组织和指导学校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7.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服务,建立辅导追踪档案,协助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每周在心理辅导室值班不少于5小时。  
8.每学年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月)活动;开展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制定教育辅导方案;根据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  
9.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页)日常管理,及时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及活动成果展示。  
10.负责做好相关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工作分析、分类归档和情况汇报工作。  
本指引在2016年5月1日正式施行,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5年。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  
   
    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实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了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内容,保障教育效果,制定本内容指南。  
一、小学阶段  
    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提高适应校园生活的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树立集体意识、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和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悦纳自己,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和表达情绪,塑造乐观、向上、自信、诚实的心理品质。  
(一)小学低年级  
1.适应环境: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参考主题】我们的校园;我的小学生活;我的老师;我的新朋友。  
2.认识自我: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表,初步学会自我控制,树立纪律意识。  
【参考主题】我的外表;管住自己我能行。  
3.学习心理: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参考主题】学习要有好习惯;我是学习小主人;我会专心听课;克服拖拉;善于发现;学习用处多。  
 4.自信心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优点,初步感受乐于尝试的积极体验。  
【参考主题】我是一个顶呱呱的人;闪光的我。  
 5.人际交往: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在谦让、友善中感受友情。  
【参考主题】友善朋友多;主动说对不起;分清“借”和“拿”;学会倾听。  
6.情绪调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情绪。  
【参考主题】认识我的情绪;拥抱快乐;情绪红绿灯。  
(二)小学中年级  
1.学习心理: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乐于学习。  
【参考主题】:我会聆听;考考你的眼力;插上想象的翅膀;养成记忆好习惯。  
2.认识自我: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参考主题】老师眼中的我;爸爸妈妈眼中的我;这就是我;我是独一无二的;自信心训练。  
3.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  
【参考主题】我是家庭小帮手;我是一个好学生;我是社会好公民;我是守时的学生;诚实的花朵;诚信在我心中。  
 4.人际交往: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配合,培养学生合群、自主、合作的能力。  
【参考主题】我是班集体的一员;我是老师的小助手;合作力量大;左手和右手;换把椅子坐一坐;用爱心说实话;说“不”没关系。  
5.生命教育:了解生命的历程和珍贵,懂得珍惜生命,引导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  
【参考主题】我从哪里来;热爱生活;生命真美好;阳光总在风雨后。  
6.情绪调适:帮助学生感受个人想法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愤怒情绪及其应对。  
【参考主题】心情变形记;我的脾气听我的。  
(三)小学高年级  
1.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参考主题】认识我的优缺点;我的兴趣爱好;做自己的美丽魔法师;我喜欢我自己。  
2.情绪调适:帮助学生正确地面对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  
【参考主题】情绪“万花筒”;走出情绪低谷;放松自己、缓解考试焦虑;别让烦躁左右你的心情。  
3.人际交往:帮助学生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参考主题】我的朋友真多;让别人接受你的批评;学会合作;乐于助人;信任他人;感恩父母(师长)。  
4.学习心理: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困难,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状态,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参考主题】爱思考,主意多;我的学习我做主;我学习我快乐;多角度思考问题;奇妙的创造力。  
5.青春期心理: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  
【参考主题】男生女生不一样;你好,青春期;学会自我保护。  
6.升学准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参考主题】我能解决问题;时间的妙用;向往中学新生活。  
二、初中阶段  
教育目标: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帮助学生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顺利度过青春期;帮助学生进行积极情绪的体验与表达,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抑制冲动行为,提高自控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帮助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技巧,积极与教师和父母进行沟通,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帮助学生把握升学选择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  
(一)初一年级  
1.适应环境:帮助学生认识初中生活的环境变化,适应新环境。  
【参考主题】校园观察家;新环境,新生活;初中生活展望。  
2.青春期心理: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接纳自己的变化。  
【参考主题】青春密码;接纳青春;拥抱青春;青春“多棱镜”。  
3.学习心理: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参考主题】我的预习方法;我的听课办法;我是这样复习的。  
4.人际交往:帮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和教师,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参考主题】有你同行;老师伴我成长;读懂父母心;度过逆反期。  
5.人格发展: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主题】我的存在,我的价值;魅力真我个性;品味你我不同的个性。  
6.情绪调适: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  
【参考主题】爱的力量;乐观百宝箱;希望的魅力。  
(二)初二年级  
1.青春期心理:帮助学生分辨喜欢与爱,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学会自我保护。  
【参考主题】我和青春有个约会;青春的秘密;保卫青春。  
2.学习心理:帮助学生运用各种策略进行有效学习,正确处理厌学心理。  
【参考主题】倾身侧耳,心无旁骛;打开记忆的大门;思维导图;质疑和解疑;学而不“厌”。  
3.人际交往: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道德感和责任感,认识网络的利弊,规范青少年上网行为。  
【参考主题】坚守原则更快乐;“网海”健康游。  
4.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客观和全面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提高自我意识水平。  
【参考主题】正确评价,接纳自我;认识自我与欣赏自我;我的气质;自豪耀我心。  
5.人格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抵抗各种诱惑,学会面对变化的适应策略。  
【参考主题】与社会发展同步成长;诱惑面前不动摇;学会自我控制。  
6.情绪调适:学会有效管理情绪,抑制冲动行为;  
【参考主题】情绪健康维他命;“同理”有妙招;HOLD住我的冲动。  
(三)初三年级  
1.学习心理:指导学生有效运用内外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主题】评估我的学习状态;考试的方法与技巧;面对压力、积极应考。  
2.人际交往: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参考主题】合作与竞争;在团体合作中成长;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  
3.人格发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水平。  
【参考主题】“意”比金坚;“志”在足下;坚持就是胜利。  
4.情绪调适: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快乐“中考”。  
【参考主题】轻松上阵迎“中考”;考试“抢分”有妙招。  
5.升学指导:了解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作出合理的选择。  
【参考主题】普高与职高;我的未来不是梦。      
三、高中阶段  
教育目标: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提升人格魅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压力的意义,积极应对压力,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高一年级  
1.自我认识:深入了解自我的三个维度(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对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进行合理分析,恰当地进行自我定位。  
【参考主题】“多面”的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2.学习心理:掌握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增强入学适应性。  
【参考主题】新学校新起点;我的学习风格;元认知策略训练(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情绪调适:理解压力的意义。积极面对压力,培养心理弹性和抗逆力。  
【参考主题】压力的意义;积极应对压力的品质。  
4.人际交往:了解沟通的技巧,分析自己的沟通模式和特点,优化沟通能力。  
【参考主题】言语沟通的技巧;非言语沟通的技巧;了解自己的沟通模式。  
 5.青春期心理:分析友谊与爱情的异同,恰当把握两性关系。  
【参考主题】友谊与爱情;爱情面面观;将友情进行到底。  
6.价值观:了解目标和理想的重要性,树立努力拼搏的信念,学会选择、学会批判、学会坚持核心价值观,合理进行人生规划。  
【参考主题】目标成就梦想;扬起理想风帆船;价值拍卖会;理想的人生。  
7.自信心(中职学生适用):基于对自身成长经历的回溯,分析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在客观、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整合自身优势,提升自信心。  
【参考主题】:积极归因模式训练;扬起自信的风帆。  
(二)高二年级  
1.自我认识:初步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提升人格魅力。  
【参考主题】寻找我的积极人格品质;展现我的幽默(善良、正直、洞察力等)。  
2.学习心理: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理解思维的价值,学会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参考主题】管理好时间财富;做一个时间规划高手;思维的价值;“异想天开”。  
    3.情绪调适:理解挫折的积极意义,掌握ABCDE认知方法,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参考主题】挫折的两重性;学会运用ABCDE认知方法;愈挫愈勇。  
4.人际交往:分析自己人际关系现状,树立“我好,你也好”的人际哲学,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主题】我的人际关系图;如何“我好,你也好”。  
 5.青春期心理:了解社会对男女生的角色期望和要求,发展恰当的社会性别角色。  
【参考主题】看看“男女有别”;心中的“男神”和“女神”。  
6.价值观:分析“我”在家庭中的角色与义务,学会勇于承担和学会负责。  
【参考主题】我的家庭角色;我的家庭责任清单;我爱我家。  
7.职业心理(中职学生适用):了解自己的学科兴趣和职业倾向,了解社会职业类别和要求,恰当处理自己选择的职业方向与父母选择的冲突,做好职业方向选择。  
【参考主题】职业大搜查;我的职业兴趣;我的职业方向标。  
(三)高三年级  
    1.自我认识:深入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增强自我效能感。  
【参考主题】学会感恩;我的地盘我做主;我行我炫。  
    2.学习心理: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凸显优势,激发学习动力。  
【参考主题】潜能无限;超越我自己;敢拼才会赢。  
    3.情绪调适:剖析考试焦虑现象,掌握克服考试焦虑的考前准备、考中应对、考后调整策略。  
【参考主题】打开考试焦虑的面纱;积极备“战”;放松我有“招”;应考的策略;善用考试结果。  
4.价值观:分析“我”在社会中的角色与义务,学会勇于承担和学会负责。  
【参考主题】社会与我;我的公民责任。  
5.职业心理:了解自己的学科兴趣和职业倾向,了解社会职业类别和要求,恰当处理自己选择的职业方向与父母选择的冲突,做好职业方向选择。  
【参考主题】职业大搜查;我的职业兴趣;我的职业方向标。  
6.职业心理(中职学生适用):在顶岗实习中,体验职业角色,感悟职业的苦与乐,体会不同职业的要求,引领自身合理定位。  
【参考主题】职业角色体验;我爱我岗;未来职业规划。  
本指南在2016年5月1日正式施行,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5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