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如何才能让孩子在亲友面前好好表现

2017年02月01日 心理教育 如何才能让孩子在亲友面前好好表现已关闭评论 阅读 739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侯小敏转载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新年之际,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走亲访友。过年期间总会被七大姑八大姨围着,“来,给舅舅唱个歌”“给大姨亲亲”“给叔叔抱抱”... ...虽然很想孩子大方迎合,但是无奈往往孩子并不买账。

       中国人很讲究礼仪,家长们一边潜移默化,一边灌输各种礼仪举止。在亲友面前,更是要“好好表现”。但其实很多父母进入了误区,一起来看看吧~~

误区1:见面逼迫孩子打招呼
        见到长辈熟人,中国父母就会半引导、半强迫地让孩子打招呼,如果孩子躲躲闪闪,父母就会觉得没面子,有些还会埋怨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
【分析】为什么孩子不喜欢打招呼?可能是性格内向,或是处于特定的自我意识萌发期,出现了害羞心理。还有时候是孩子不喜欢对方。孩子没有礼貌的直观体验,只有喜欢和不喜欢。
【建议】父母先和对方打招呼,然后再给孩子介绍你的朋友,如果对方能蹲下来给孩子时间去认识,并且先善意地打招呼,耐心等待孩子的响应,那就再好不过了。等到孩子安心后,再引导她如何做。不打招呼并没有犯错,孩子的个性应该得到尊重。

误区2:好孩子必须有“谦让”精神
        过年期间,家里孩子总是聚到一起,这时候争执也时常发生,家长们总是说“要让着弟弟妹妹”。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激励”了好多代人,可是,不让“梨”就不是好孩子吗?明明是“我的”,为什么必须“让”?
【分析】强迫孩子谦让,这很伤害孩子的物权观。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公平的舞台,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在父母眼里,孩子们无论年龄多小,都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任由成人意志安排的“小屁孩”。
【建议】当“梨”只有一个的时候,为什么不分成两半一起分享呢?当孩子因为一件物品发生争执时,试着蹲下来问孩子:“宝贝,你把玩具给弟弟玩5分钟,然后再拿回来好吗?”引导孩子分享,让孩子觉得分享并不会失去玩具,这远比斥责命令有用。

误区3:盲目过度地赞誉孩子
        小S在微博发过一篇母女间的对话来反思自己:“许老三坐我旁边捏黏土,过一会她给我看,我说:好可爱哦!这是什么?她很冷静的说:扁黏土!突然觉得自己好假,不管3721就喊好可爱!妈妈的通病!”
【分析】中国的家长很喜欢夸赞孩子,对别人家的孩子更是“赞美得不行”,什么好美好帅好聪明哗啦啦大放送。如此省事又饱含鼓励的教育精神,不说违心与否,表扬多了,对孩子也毫无意义。
【建议】好孩子确实是夸出来的。如何夸奖?留心努力、过程取向的赞美引起的效果最好。当孩子听到这样的夸奖,他知道妈妈是认同别人对他的夸奖,并且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孩子对此有客观的认识,会愿意为之继续努力。

误区4:强制消费孩子的才艺
         宾客来访时,很多父母喜欢让孩子展示才艺。有些孩子天生表演欲强烈,而有些却比较抗拒,父母觉得面子挂不住,更有甚者当众埋怨孩子上不了台面。
【分析】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表演?孩子对来访的宾客熟悉吗?有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孩子当天的情绪怎么样?这些都是父母需要考虑的。引导孩子的表演欲是好事,但要问问孩子的意愿,做不做完全由孩子决定。
【建议】将宾客到访的事情提前告诉孩子,让他有个心理准备。孩子愿意表演,即使不完美,在宾客前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并对其鼓励,千万不能指责孩子,挫伤自尊。如果孩子不愿意表演,不要强迫,拉着他的手说:“不表演没关系,那就去玩吧,如果稍后想表演了大家都很欢迎。”这样既给孩子台阶下,又不会使气氛太尴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