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探秘学生问题行为诱因的方法浅谈——师生冲突

2014年03月06日 心理教育 探秘学生问题行为诱因的方法浅谈——师生冲突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21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醴陵市第四中学 李云希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推荐
    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偏离常态的行为习惯,一般是指反复地明显的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影响班级和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行为偏差。学生问题行为一般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心理性问题行为、学习问题与障碍。
    本文从一例学生问题行为所导致的破坏性师生冲突事件咨询解决方法,思考面对学生问题行为给学校、班级带来消极影响时,寻求化解师生矛盾、转换破坏性师生冲突为建设性师生冲突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案例呈现
     A男,高二艺体生,高一时因抽烟受处分;高二某日,再次抽烟被发现,受到班主任老师比较严厉的批评时,A顶撞并做出与老师打架态势……班主任求助心理咨询师。
通过三次咨询,对象分别是:班主任、A的父母、A本人,促成事件比较圆满地解决。
       第一次咨询:班主任
主要是了解事情经过,提出三点建议,
1.在A主动找班主任前,不与A交流该生抽烟和要与老师打架一事。
2.马上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平稳语调告知家长事情发生经过,但不允许家长在与咨询师交流前和A见面和交流。
3.要求A的父母同时来见咨询师。
       第二次咨询:A的父母
走进咨询室时,夫妻俩神情凝重,接二连三的道歉和叹息。
      1.咨询师表明身份的同时,告诉家长咨询解决问题与学校德育部门解决问题的区别——只有帮助和协助,没有处理和处分。如果来访者需要咨询师帮助,就要相信咨询师,坦诚相待,提供咨询师想要了解的情况和来访者认为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相关材料。需要保密的内容请明确提示,咨询师绝对保密。
     2.了解A的成长历程,夫妻二人都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中年得子,剖腹产,宠爱有加,A随父母在学校环境生活长大,从小比较内向而倔强,特别是在父母面前脾气有时相当大,但不管他怎样发火,都没有受到过比较严历的惩罚;小学到初中均在校表现比较优秀,中考以特长生文化第三进入本校就读。从上次受处分后成绩严重下滑,不知道儿子从初二开始抽烟,对儿子抽烟和要与老师打架感到震惊。
     3.分析事件发生可能诱因,让其父母静下心来思考,并与咨询师达成默契,乐意配合做A的工作。
3.1.遗传让A可能有内向而倔强的脾气——父系家族,父亲的“示范”让A习得了倔强和火爆脾气。
3.2.从小在农村学校长大,与老师长期相处,老师有意和无意的“照顾”成为常态,特别是父母均为老师,使得老师的神圣和权威在A心目中较其他孩子提早丧失。很多时候,老师就成了父母的投射。
3.3.平日在家中经常向父母发火甚至耍横,从小就这样,只要不满意就可以向父母发泄,一般不会挨骂更不会挨打,很有安全感。身为老师的父母认为,孩子需要包容和鼓励,不能打骂。
3.4.在受到班主任的严厉批评时,老师成为父母的投射——暴发自在“情理之中”。
3.5. A成绩的不理想,人际关系的困惑等,让A选择了抽烟、与老师吵架等叛逆行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目前父母对A的过多责备与批评,有失“公平”,只会激化矛盾,让A拒绝与父母和老师交流,问题可能陷入僵局而无法解决,A从此一蹶不振,与老师关系会更加疏远。
这也是为什么强调父母与咨询师交流前不能与A见面的原因,如果见面,势必会指责和批评A,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
3.6.A今日所为,与父母长期的教育与影响密不可分,父母协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就是主动承担责任,在儿子面前反思和检讨过去无条件的溺爱、只追求分数、忽视儿子的人际交往需要和心理需求等。
      4.建议:咨询结束后去和儿子见面,做好以下四件事
4.1.检讨和反思父母的责任。
     首先不能指责和批评A,还必须承认本次事件的发生与父母的教育和影响有很大关系,与平常只关注他的成绩,很少关注他学习以外的需要有关。
4.2.父母承诺会在老师面前检讨和反思家教的缺失,请求儿子原谅父母曾经的过失,也请儿子认真思考如何解决这件事情。
4.3.用心倾听儿子的声音,那怕是对父母的责备和批评,也绝对不反驳和辩解。建议用点头、沉思或以下话语适当与儿子交流,如儿子说得对时:“你说的有道理,我们以前都忽略了”,不十分认同时:“你说的可能有道理,我们会认真思考”,完全没有道理时,就只听不说。
4.4.坦诚父母在咨询师处得到了很好的帮助,收获很大,提议A找咨询师交流, A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夫妻俩在走出咨询室时,表情轻松,面带笑容,连声道谢。
        第三次咨询:A主动来访
A表情木然,低着头,手足无措,接过咨询师递过去的茶杯时双手颤抖。
1.表明咨询师的职业准则,如保密原则等;告知A咨询师会根据他的需要帮助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不询问“事件”,只问近来感觉和情绪状态——其实他进门时的状态已经明示,老师一为降低他的防卫心理,二为传递真诚与关爱。
3.了解A的成长经历,补充父母提供的信息。
      从小到大,只要自己不高兴,就会在家里冲父母发脾气、吵架,不管A做什么,从没有受到过父母的责罚。
4.协助寻找本次事件的原因,高一的不适应,导致成绩不理想,抽烟解愁——不是老师所说的“炫耀”、“扮酷”,受处分;成绩再度下滑,形成恶性循环,抽烟再次被抓,将要受到更为严厉的处分!烦躁、焦虑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老师的严厉批评”被投射为“父母的唠叨”,成为A较长时间劣性情绪爆发的“导火索”,班主任老师成了父母的替身……A听着听着,慢慢地抬起头,眼光由疑惑变为惊讶……
      沉默良久,A坚定地点点头,和咨询师的交流也变得比较轻松了,他坦陈:“儿时的成长经历对自己居然的如此大的影响,难怪爸爸妈妈昨天一个劲地向我道歉,而没有象上次一样,唠叨个没完”“其实我爸爸、妈妈也不容易,事事都依我来,没想到会是今天这样一个结果。”
“不是结果,只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小挫折,如果你可以把这件事当作一次磨练的话,说不定,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咨询师及时打断他的话。
“我应该怎样做?”他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咨询师只给出了一个简介的建议:主动到办公室找班主任,是否需要检讨自己的言行由自己决定。但是,见班主任时一定要有“一个动作和一句话”
站在离老师约1米远的地方,动作——行一个90度的鞠躬礼,一句话:“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并在办公室反复练习这一个动作和一句话,直到行礼到位,声音适中,语气真诚为止。
反馈:
      第四天,班主任反馈情况,语调轻松面带笑容,事件解决基本圆满不容怀疑。
      高三外出专业培训一个半月后反馈,A心态好,专业也很好。
二、咨询解决师生冲突个案的启示
     (一)个案性质与教师的职业敏感性
        A的所有问题行为——抽烟、顶撞老师、欲与老师打架,均是传统意义上的品德性问题行为,交由德育处处理理所当然。但班主任老师以其特有的洞察能力,敏锐地意识到该生的行为一定还有更多原因,是一般的道德品质不良,及时选择向咨询师求助。真正做到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有形于无形,真正体现班主任老师的智慧和素养。
    (二)挫折教育缺失带给教育的困惑
       1.现在似乎有一种导向,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教育,赏识天经地义,批评和惩罚必须小心谨慎,在学校带有惩罚性质的教育手段及易触碰“体罚”学生的红线,在家庭更是唯“小祖宗”是从,哪里还能有惩罚,轻则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指责,重则诱发家庭矛盾。
       2.孩子需要鼓励和赏识,但赏识过了头,效果适得其反,孩子容易产生虚荣、自傲的心理,很难接受不同意见,更不要说批评教育了。A从小在鼓励和赏识的环境中长大,一直以来的蛮横和任性都被视为“有个性”而被包容。
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认为,教育应是十八般武艺,欣赏、激励、批评、惩罚等等,缺一不可。这可谓真知灼见,世界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面对知识、能力、性格、经历、家庭都不一样,而且思想不断变化着的学生,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都需采用。
      3.挫折教育需要惩罚,但惩罚不等于惩罚教育。
再优秀的孩子也有犯错误的时候,犯错误就要面对事实,不能只停留在认识错误的层面上,还要接受相应的惩罚措施。不过惩罚措施要精心设计成改进错误,并能诱导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行为训练。对A训练“90度的鞠躬礼”和“老师,对不起,我错了!”,就是行为养成与思想层面的惩罚与训练相结合。如果只针对问题行为实施惩罚,就有可能强化错误行为模式和增加新的对立情绪。如打架的孩子回家受到家长的暴力处罚,今后如果遇到类似事件,很有可能会以更加暴力的手段发泄他所受到的惩罚。
惩罚教育是一门值得探讨的教育艺术,惩罚是针对比较严重的问题行为所必须采取的教育手段,否则教育效果将会事倍功半。
(三)探寻学生问题行为诱因及解决办法的几条途径
        1.学生成长历程是其问题行为的关键诱因,通过父母和学生本人了解其从出生到现在的生活信息比了解其学习状态有用。特别是0-5岁与谁生活在一起,谁在其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信息更为重要;上学后让父母印象深刻的事件——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亲子沟通过程中,孩子的言行特点,父母的应对方式等。从中捕捉问题行为的“历史”根源,帮助父母认识孩子的错误是从小种下的因,现在结出的果。所以孩子出现问题后,家长不能一味地围绕孩子身上找原因,因为最大的诱因在家庭教育,孩子今天的问题只是他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冰山一角。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咨询师疏理孩子历程,特别是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典型行为方式。
       2.请家长配合解决学生问题行为,不能就事论事,也不能对家长有任何指责的话语。否则让家长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后,再收集全面的信息就会变得比较困难。拉家常式的叙述和认真倾听家长的诉说是收集信息过程的基本态度。
        3.家长在孩子面前承担责任是解决学生问题行为的关键转折点。在了解学生成长历程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父母在孩子面前“认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3.1.让家长真正意识到孩子今日之过,责在父母昔日之教养。
3.2.家长必须收取严肃、愤怒的表情,要以沉重、无奈的表情加上摇头、长声叹息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
3.3.避免寻问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老师已经陈述,更不要分析孩子今日错误的严重性——学生心里其实很明白。
3.4.直接告诉孩子:“尽管你犯了错,但是我们不能过多地责怪你,因为这些都与我们对你的教育有关。”然后按照老师的提示,家庭的不当养育方式造成了孩子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并且是夫妻俩人共同反思。
3.5.最后建议孩子主动找老师谈谈,看看能不能找到比较圆满的解决办法。
       4.在父母与孩子交流后,孩子一般都会因为父母态度的大转变而感动,主动与老师交流并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5.教师在学生主动交流的过程中,多倾听少指责,重协商少命令。关键是要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训练新的行为模式的方法,只有新的行为成为习惯后,旧的问题行为才可以被替代,从而减少重复同一错误的概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