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孩子不说话,检查后发现却是孤独症!

2019年12月11日 心质培养 孩子不说话,检查后发现却是孤独症!已关闭评论 阅读 941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王红蕾转载、编辑,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  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明明是家中第二个宝贝,2岁半去社区体检时,医生使用《0-6岁儿童心理行为预警征象》筛查,发现明明不会说2-3个字短语、不会扶栏上楼梯、甚至不会双脚跳,建议转上级医院就诊。
       奶奶觉得,明明哥哥也是3岁前讲话很少,3岁后变“话痨”了,明明肯定没问题,再等等看吧。
       2岁9个月,明明终于开口喊爸爸妈妈,这让家里人兴喜不已,更加坚定地认为两个孩子都是“贵人语迟”。
       妈妈仍然有些担心,因为孩子主动沟通的语言很少,所以3岁的时候送明明去了幼儿园。
       入园后,语言虽小有进步,但是老师反应,明明从来不和别的小朋友玩,喊他名字没什么反应,不听指令,也不看人。
       家里长辈认为孩子胆小,需要时间适应。
       直到明明3岁9个月,妈妈觉得他跟同班小朋友实在差别太大,终于带到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发育行为专科就诊。
       医生检查时发现,明明不仅语言和运动落后,还“不看、不指、不应、不当”,兴趣很单一,会说的词汇大部分是仿说。
       经过全面评估后诊断为孤独症,目前发育水平只有两岁不到。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起病于婴幼儿期(3岁前),呈长期慢性病程,严重影响儿童健康。
       由于病因未明、无特效药物和干预方法、致残率高等因素,孤独症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明明妈妈仔细回想,明明表情不丰富,需求物品时不会用手指,眼神交流差,呼名反应差,喜欢重复大人话中的词或者重复说话,动作模仿很笨拙,连简单的手势语(如拜拜)都不会。
       一个人可以玩同一个玩具一整天,对妈妈缺乏依恋之情,这些都跟哥哥完全不同。但是都被家里人忽视了,导致延迟诊治,妈妈内心悔恨不已。
       作为家长,应在接受健康体检时定期让孩子(尤其是0-6岁儿童)接受心理行为发育的筛查,一旦发现问题早干预早诊断,莫要持着等待观望的侥幸心理耽误孩子的康复。
       本文中使用的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国内儿童保健、发育行为、心理、精神等领域的资深专家编写。
       在0-6岁的11个关键点,总结了每个年龄点四条核心敏感发育指标,对儿童的语言、智力、行为等问题早期筛查。
       条目简单,信效度良好,有发育问题的儿童绝大部分通过预警征筛查能够实现早期识别、早期发现。
(文章来源:湖南医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