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深陷强迫,画地为牢还是突破重围?

2021年03月03日 心质培养 深陷强迫,画地为牢还是突破重围?已关闭评论 阅读 713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桐桐原本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女孩,23岁的她,大学毕业后就找到了一份惬意的工作,与父母同住,相处融洽,一切是那么的幸福和谐。然而,改变从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当媒体报道新冠病毒可能来源于蝙蝠时,桐桐开始担心家里飞进了蝙蝠和蚊子、苍蝇等飞虫,反复检查门窗有没有关好,尽量减少外出,上班时也担心家里的情况,后来渐渐的不去上班了。她越来越担心,开始要求父母帮忙一起确认关门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在父母的视线范围内,甚至去卫生间也要母亲陪,只有父母盯着她,跟她反复保证没有蚊虫飞进来才安心。如果家里没有其他人,桐桐不能去屋子的其他地方,只能躺在床上,等着父母回来解救她,以至于父母不敢离家太久。桐桐的父母被折腾得筋疲力尽,多次要求陪桐桐去医院看看,但她一直拒绝。直到有一天,母亲在家突发心绞痛,情况危急,桐桐却无法陪同就医,看着白发苍苍的父亲来回奔波,她备受打击,她不明白,为何生活成了这个样子?——画地为牢,寸步难行,连最亲的人生病了自己也帮不上忙。桐桐终于下决心让父亲陪同走进了精神科医生的诊室。

01

她真的生病了吗?

桐桐觉得自己可能只是在疫情特殊时期的正常反应。医生解释到,在疫情环境下,正常人也容易担心,会出现洗手、检查次数增多的行为,但一般持续时间短,对生活影响小,能做其他事情,能从其他日常生活中获得乐趣,总体痛苦程度轻。

但桐桐是真的生病了。原因如下:第一,持续时间长,超过半年,而且表现越来越重,没有减轻的趋势;第二,每天的大部分时间(超过1小时)都在“防范蚊虫”的症状之中,没有精力开展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社交、娱乐等均受到较大影响;第三,桐桐自身非常痛苦,精神备受折磨。此外,她还影响到家人的生活质量。

02

桐桐得的是什么病?

根据桐桐的症状,医生诊断为强迫症。强迫症主要表现是反复出现的想法或行为,即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常见的强迫思维包括反复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

“侵入性”是强迫思维的一个特点,很多想法自动冒出来,控制不住,挥之不去,患者也能清晰地感受这些想法是自己的,这是让患者感到痛苦之处。

“过分的夸大威胁”是强迫思维的另一个特点,这种威胁可以是针对生命安全的,比如脏乱的环境、细菌蚊虫等导致自己生病、死亡等;也可以是威胁道德责任相关的,比如事情没有做好使自己承受重大的责任事故;还可以是针对宗教、迷信的,生怕有一丝的冒犯让自己受到惩罚;或者是威胁到自己的某种状态,比如要求注意力百分之百集中等。

桐桐的强迫思维为强迫怀疑,反复怀疑蚊虫飞进家里,让自己感染病毒、生病甚至死亡。

在这种强迫思维的影响下,患者持续处在过度的紧张、担心和恐惧中,感觉惶惶不安,这是我们常说的焦虑情绪。正常人也会出现焦虑情绪,但是强迫症患者的焦虑程度十分严重,为了消除焦虑,应对方法也显得过度,由此产生强迫行为。

常见的强迫行为是反复检查、确认、询问、回忆、计数等,比如桐桐通过反复检查门窗来缓解担心。但是强迫怀疑并不会因为反复检查而消失,而是不断的出现,于是花费的时间越来越长。强迫症如同一个贪得无厌的怪兽,患者同它的较量仿佛进入一个死胡同,各种灾难想法、不安情绪和反抗行为交织在一起,与内心搏斗,与外界抗衡,最后逼得患者作茧自缚、画地为牢。

总之,强迫症是在“过分夸大威胁”的思维的影响下,产生严重的焦虑和恐惧,在行为上采取“过度的自我保护”。强迫症表现可能各种各样,但“重复”和“纠缠”是其核心特征,重复是指患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纠缠是患者自己觉得没有必要,但又控制不住,异常痛苦,这种心理冲突非常尖锐和强烈,常人难以体会。

03

为什么会得强迫症?

强迫症的病因比较复杂,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心理因素。从生物学来看,某些个体存在遗传上的易感性,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相关的化学递质失衡(主要是5-羟色胺、多巴胺以及谷氨酸系统等),随之相关脑区结构和功能受损,个体的认知和情绪调节出现异常,在此基础上,如果个体性格上有一些强迫的特质,比如追求完美、认真严谨、敏感要强、责任感强、道德标准高等,成长过程中又遭受到童年创伤、养育中被过度控制或忽视、生活压力大等等,强迫症容易形成。

从预防的角度来看,遗传的易感性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但并不是有易感性就一定会发病,完善性格的不足、调整养育方式、学习管理情绪和压力等,均能降低发病的风险。

04

强迫症是否必须接受治疗?

桐桐觉得她是在新冠肺炎爆发的环境中起病的,如果疫情结束,她可能就会自己好。医生解释到,大部分的强迫症起病时存在一定诱因,比如身体不适或生病、学习或工作受挫、人际关系紧张、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等。但诱因仅仅是一个扳机点,在诱因出现之前,强迫症的雏形其实已经形成了,比如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失调、思维模式的灾难化、不能承受焦虑情绪、行为方式的刻板等。

听到这里,桐桐若有所悟,她回想起从初中开始,就很怕脏,很在意身体健康,对清洁程度要求高;在学习工作中,自我要求也很高,很担心做得不够好。医生继续解释说,强迫症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较长的潜伏过程,消除诱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如果不接受治疗,生活再次遇到类似情景时,强迫症还是会不请自来,反复多次发作后,强迫症容易以慢性形式迁延下来,因此,及早进行规范治疗非常重要。

05

强迫症该如何治疗?

强迫症常见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建议两者结合治疗,不同治疗阶段有所侧重。

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更快地调节神经递质,修复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善强迫症状和减轻痛苦。药物治疗常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包括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及帕罗西汀等。药物治疗通常需要8-12周判断是否有效,所以患者不要过早停药,如果一种药物有效,应当维持该药物至少1-2年,停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至停用。

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认识和学会应对强迫,学会改善思维、管理情绪及采取有效行为面对生活,并进一步整合力量、完善人格。基于暴露与反应预防治疗的认知行为治疗是主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鼓励患者主动地、重复并长时间地暴露于引起强迫性焦虑的情景中,并且不进行强迫行为,根据暴露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地练习,患者逐渐体验到即使不做强迫行为,焦虑也将会减退,灾难也不会发生。暴露练习是一个痛苦又辛苦的过程,需要患者投入努力、勇气和坚持。

总之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并不可怕,患者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在专业医师的帮助下,接受规范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完全可以减轻症状,突出重围,回归正常工作和学习,去尽情拥抱幸福美好的生活。

(文章来源:精神卫生686)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