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021年03月22日 信息之窗, 心质培养 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已关闭评论 阅读 4,797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心理咨询的任务包括总体任务和具体任务。

一、心理咨询的总体任务

总体任务:帮助正常人群在生活中化解各类心理问题,克服轻度心理障碍,纠正不合理认知模式和逻辑思维,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适应能力等。目的是提高个人心理素质,使人健康愉快有意义的地生活。

二、心理咨询的具体任务

1.认识自己内外、世界

每个人生存在身外的客观世界中,但却有各自的内部世界。

外部世界由自然运行、变化多端、信息丰富的“现实”构成,但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注:“人定胜天”本意不是“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意义,而是人心若能安定下来,不受外界干扰,不为外物所动,就能改变命运的造化;引申为意志坚定的人,定能战胜一切困难。关键在于对“定”字理解,应为“心安、性定、安定”,而非“一定、必定、定能”);

内部世界则由“经验”构成,可按人的意志去编排。这两个世界被人的认知与实践活动连接在一起,两者总处在既一致又矛盾的状态中。不管是内部世界或外部世界,其本身就五花八门、错综复杂,冲突横生,充满矛盾。真相与假象、利与弊、得与失、苦与乐、压力与动力、诱惑与抵御等共生同在。由于人们常对这种矛盾缺乏明确认知,在面临困境时容易简单地按照内心需求来要求外部世界改变,无法客观认识事物、看待人情,采取不成熟应对方式,从而无法更好地适应环境,内心产生困惑不解、烦躁不安,甚至怀疑生存意义、生命价值、生活乐趣、固有信仰发生动摇,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合理的认知模式”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而“合理的认知模式”确立前提是必须了解自己的内外世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通过咨询,很多人会惊奇地发现,许多心理问题是直接造成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旦理顺了自己的内心“情结”,软弱、动摇、迷茫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坚强、安定、清楚,生活就会变得更惬意、更充实、更美满。因此,帮助求助者正确认识内外世界,特别是认识到自己内部世界的冲突(内心冲突)意义重大。

2.帮助求助者正确“认识自我”

说句实在话,认识自己很难,但我们又不得不要认识自己。心理学的一大任务就是认识自我。“人贵有自知之明”“贵”说明虽然人能够“自知”,但达到“明”的地步,并不容易。每个人独特的的生活经历、不良的人际关系、不满足的物质需求等都可能产生片面的自我认知,使个人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做出错误评估,处于“自知不明”状态。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省”就是“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这是加强修身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这条途径能否正确了解和认识自我?这不免有失偏颇,因为仅按照“自我”标准来反思自己、衡量自己,思考的重点不是“客观事实真相”而是“自我需要”。如果使用“客观行为”标准,就可以通过反省来全面、正确了解自己。

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多归因于外界(外归因)阻碍个人成长,而非“自我需要”是否合理,即使发现自身弱点,也可使用“自我接纳”原则搪塞过去,在“自我接纳”幌子下获得一时安宁和平静,但最终仍然不能达到“自知之明”境界,明确自己前进努力的方向。他的认知最大局限就是把“自我需要”(或自我认知、自我实现)作为最高标准,而非站在“自我”之外,用“第三只眼”看待自己(自我反省),用客观标准衡量自己(社会比较)。

3.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

彼此理解,是满足个体发自人性的依附本能的必要条件。现实世界的名利冲突,无奈而客观存在,这打破了人性的内在平衡,使人的心理产生扭曲、体验到孤独、嫉妒、怨恨甚至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通过协助求助者唤起自己依附本能,就能自觉理解他人及群体的重要性。一个人一旦把自己融入群体中,理解自己与他人关系,就可以成为缓解甚至平复人际冲突、恢复人性平静的关键。

4.学会“面对和应对现实”

心理咨询就是要帮助求助者学会勇敢而真诚地面对现实,提高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有勇气、真诚面对现实。这是学会生存的第一步。逃避现实非常容易,人们只需用全部时间回味过去、计划未来或者消极封闭、极端结束,现实问题就可以被排挤出局。任何人都会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过去的永远是历史,绝对不会重来或倒退,只能负载着我们一切经历,无论苦乐悲喜、得失成败,永远留在我们身后,只能成为脚印,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远离和淡化。未来的仅仅是希望,可以给我们激励和前进的动力,但不替我们解决任何现实问题。没有希望是可怕的,但如只抱有希望而止步不前,远比没有希望更痛苦。如果只躺在床上想象美好的未来,终究是“黄粱美梦”一场。我们很多痛苦烦恼,常常源于不能面对现实。有些人在现实中遭遇到挫折或失败,就逃避现实,有的人感叹“理想很丰满美好,现实很骨干残酷”,变得看破红尘、自暴自弃,有的不再做事或与人交往,变得自我封闭;有的可能沉溺于过去痛苦的回忆,或固执的坠入未来的想象中,在病态的回忆和想象中生存,形成依赖想象和脱离现实的恶性循环。过去的是历史,未来的是希望,只有现在,才是真正属于我们,并可把握的时空。因为对我们生存有真实意义的,只有“此时此地”,因此,我们要“活着当下”,就是该干嘛干嘛,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该学就学习,该作就作,“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其次,要有方式、方法正确应对现实。人对现实事件反应大致包括感性、理性、悟性三类反应。

感性反应是对外部事物情绪化、儿童式应对行为。众所周知,儿童理念尚未发展完善,面对外界事物反应方式包含着更多的情绪成分(孩子为了达到目的用哭闹等反应方式,其实不是孩子的手段,而是这个年龄阶段正常反应特征,这仅是成人依据自己行为动机,去揣度孩子而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不同生活应激事件,出现悲伤、焦虑、恐惧等各种情绪情感,很自然正常,但如一个成人一味沉浸于此或每逢遇到事件,不管性质和大小,不分时间和场合,一律采取情感式反应,就会觉得这个人很“幼稚”,甚至心理有问题。

“理性反应”是用概念和客观逻辑关系去反应外界事物。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成熟的表现,这能使人准确判断形式、形成完善对策,有效应对事件,在心理健康成人中表现最广泛。

“悟性反应”是在理性高度发展后表现出一种超越感性和理性反应形式。它不是回避与超脱,而是一种积极面对的心态。这样的人内心平静、充实、泰然自若,能从事物本来面目(真相)去看待它,没有偏见、真实、自然地接受。能以积极而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方式处理问题,真正做到“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些人能站在位置的一定高度,以一种超然脱俗的态度,用哲理看待、看穿外界事物(包括无常理可循、烦乱无须、短期无法明朗化甚至个人无法承受的事件),将其与自身名利等相关东西剥离出去、搁置起来,置于可有可无地位,将无法接受的情感“压抑”住,不致崩溃而获得暂时安宁,这是“隔离反应”,不是悟性反应

三种反应方式各有各的用处,现实人生中,没有感性,没有七情六欲,生活质量必然低下;没有理性,会变成无头苍蝇;没有悟性,必然蒙蔽双眼,为烦恼所困。三者必备,各有轻重。人生应该是“左手握住理性,右手握住感性,脑袋装有悟性”,才能拥有健康、快乐、平衡的人生。

5.了解和改变不合理的观念

很多人经常盲目确信自己的动机、需要是正确、合理的,误认为自己十分清楚需要什么,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人被自己不合理的欲望、观念和非理性思维以及相对“过时”幼稚的应对模式引入自己无法摆脱的纠结、困境之中。

通过咨询,在咨询师中立、理解的态度接纳、和谐的关系中,让求助者体会到不同的沟通应对模式、感受到内心的真实需求、相信自己选择和应对方式是合理的,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学会评估自己是思维观念是否合理,从而解决当前心理问题,也能看清未来努力方向,加速自我成长,学会自觉生活、交往、学习和工作。

6.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若想改变受不合理行为模式困扰的现状,就必须在咨询师协助下,建立一种新的、合理的行为模式(相当于“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有按照合理的行为模式去生活、工作,他的行为才可以变成“新的有效的行为”,所谓“新”是过去从未尝试过;“有效”是说这种行为可以满足自身发展、建立友好人际关系、获得知识技能、满足成就感等的需要。

针对心理问题,鼓励求助者采取有效行为,可使其摆脱苦恼、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咨询师根据实际,可通过公开直接、直截了当方式(明确建议、具体指导,注意求助者自身觉悟和心理准备,防止适得其反)或含蓄间接、暗示性方式(如类比、列举事例、自我暴露、榜样示范等),来启发、鼓励和支持求助者建立“新的有效行为”。

解决心理问题关键不在于求助者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欲望,而在于是否具有合理的认知以及发自内心想要改变的动机,进而将合理思想和观念付诸行动(即合理的认知动机--合理的思想观念--合理的行动实践)。合理的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其反馈的信息可使人坚信自己有能力自律,确定满意的自我评价,合理的自我接纳、道德上的自我肯定,同时满足了自我社会需求,消除了道德冲突,维持了心理平衡建立了维护心理健康的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有时求助者形成了合理想法,可仍然不能行动起来,并为此而苦恼,怎么办?

此时,咨询师一方面要意识到此时恰恰是协助来访者建立合理行为模式的最佳时机(“危机”就是危险中有机遇);一方面应当要“按计划行事”,按部就班地协助求助者实施每个有效行动。因为,任何“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都是由若干具体的有效行动组成,此时要克服急躁心理、分解行动、循序渐进(不可能一口出个大胖子),逐渐形成。如要建立合理的社会交往行为模式,可实施如下若干个行动:和蔼诚恳地接待他人,平心静气地与人交谈,耐心地倾听他人,真实地表达自己;共情的理解别人,善于原谅他人,名利面前善于退缩,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对他人无私奉献、对自己恪守勤俭等等。

(全文转载于:包昌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