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深度好文)

2021年04月05日 心理教育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深度好文)已关闭评论 阅读 1,500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编辑:欧韶艳)

01

在一期《少年说》中,高二男生张晨曦上台向自己的父母道歉。

因为自己两年前曾离家出走,害得父母担心,到处找他。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为自己曾经的叛逆,真诚而郑重地跟父母说了一声“对不起”。

图片图片

本以为父母会为儿子的懂事而欣慰,毕竟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能反思自己的成长,感恩父母的不易,鼓足勇气当众道歉,实属难能可贵。

但父亲的回应却出人意料:“成绩还是最主要的,你的篮球时间应该要控制一下。”

图片

儿子在道歉,父母却在提要求。

张晨曦站在那里,从他绞动的双手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纠结,他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每次回家打球,也没有打一下午,也就两三个小时。 我每次打球,是我整个学生阶段最快乐的时间。打球都是跟同学一起,大家有说有笑。 你知道我在家里和学校有多压抑吗? 每次我最期待就是体育课,体育锻炼课。 回家写完作业,待在家里我什么也不做。 我能出去打球,现在你还让我再......”

张晨曦已经哽咽着无法继续说下去,但最后他还是向父母保证:

“我知道学习最重要,篮球时间我会自己缩减,我也会管好自己,下次再也不会让你们担心了。”

儿子看似妥协了,但实则内心充满了委屈。

这样拧巴的场景其实在许多家庭中并不陌生。

孩子:我穿这件夹克帅不帅?

爸爸:你作业做完了吗?

孩子:我想去看演唱会。

妈妈:这次期中考试成绩退步了,我还没说你呢。

孩子:今天篮球比赛我进了5个球,给我们队赢得比赛立了大功呢。

爸爸:你要能把这心思全都用到学习上,我就阿弥陀佛了。

孩子在说A,你在说学习,孩子在说B,你也在说学习。

当学习成了父母唯一的关注点,亲子之间的交流就像鸡同鸭讲,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只是被父母的种种要求所裹挟。

于是孩子干脆向父母关上了心门,甚至反抗父母。

图片

02

其实,对青春期孩子而言,同伴关系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而有一个兴趣爱好对他们来说也至关重要。

运动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必需品,尤其是男孩子,精力充沛,通过运动可以让身体内的能量释放掉,把过剩的精力发泄掉。

由于荷尔蒙的影响,青春期孩子的情绪起伏比较大。

经过一周的学习,孩子积累了许多负面情绪,而通过运动,尤其通过打篮球这种大体量运动,孩子的情绪也会得到释放。

张晨曦和同学一起打球,既满足了同伴交往的需要,也满足了身体运动的需要,对他而言这么重要的一件事。

然而在父母那里,这些都成为耽误学习的事情,孩子和父母的沟通之难可见一斑。

在电视剧《小别离》中,方朵朵的妈妈要求她英语考到85分就可以去古北水镇玩,结果成绩下来了,她考了84.5,妈妈认为差0.5分,没达到要求,所以方朵朵还是去不了想去的地方。

当爸爸跟方朵朵谈到要尊重父母的时候,她掏出试卷,啪的一声甩在桌子上,心中压抑很久的情绪终于爆发了:“现在你们满意了吧!要我尊重你们,请你们告诉我,你们除了尊重分数,还会尊重什么? 我在你们眼里,就是个分数机器。”

图片图片

方朵朵写小说意外被妈妈发现,妈妈大光其火,认为她把宝贵的学习时间都用来干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甚至还翻出参加歌迷会的旧账,这让方朵朵觉得受到了伤害:“你们眼里,除了成绩还有什么?”

然后直接把父母推出了门外。

写小说是她除了学习最重要的乐趣了,她可以在书写中抒发自己所有的心情和感受,可是这唯一的美好也被妈妈否决了,剥夺了。

她失去了一切业余时间,也失去了除学习之外的美好时光。

孩子的爱好,不管是打篮球还是写小说,在父母眼里都变成了阻碍学习的“拦路虎”。

新京报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表明,受访的中学生中,有9成以上的人不愿意把心里话跟父母说。

为什么青春期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呢?

因为父母只看到孩子分数的变化,而看不到孩子心理的波动;

父母只是单方面地在给孩子提要求 ,而没有坐下来和孩子平等地探讨问题的意识。

我们大人可以扪心自问:你愿意把心里话说给什么人呢?

肯定是一个愿意倾听和理解你,并且最好能够懂你的人,而不是一个整天对你百般挑剔,只是对你提要求,不在乎你的想法和感受的人。

人同此心。

对青春期孩子来说,父母的不理解,甚至不愿去理解,成为了彼此沟通的最大障碍。

03

上周末在等孩子上课外班的时候和身边一个妈妈聊天,她看上去精明干练的样子。

她得意地说,自己对女儿的管教十分严厉,在孩子面前很有权威性,绝对说一不二。

下课后,一见到妈妈,女孩便兴奋地开口说:“今天我在学校……”

女孩的话刚刚开了个头,妈妈就打断她说:

“别跟我说那些学校的破事了,快走吧,我一会儿还要收拾东西赶着出差呢。”

女孩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黯淡,默默地跟在妈妈后面走了。

我暗自可惜:本来是一个多么好的交流机会,孩子想跟妈妈分享自己的世界,可是妈妈却毫不觉察地阻断了女儿交流的通道。

如果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对孩子不耐烦,不愿意去倾听孩子,孩子怎么还会继续愿意和你沟通呢?

除了不倾听,唠叨也是造成沟通障碍的原因之一。

曾经有个调查显示,孩子最讨厌父母的行为之一就是频繁的唠叨。

父母的唠叨,往往带有不信任和指责孩子的意味,将焦虑和压力传递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感受到的是被控制。

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父母还是像小时候那样管教孩子,只能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增加亲子关系的裂痕。

面对唠叨的父母,孩子的应对方式基本上就是“装听不见”,“她说她的,我干我的”“说烦了我就顶撞几句”。

显然,过多的唠叨和说教达不到父母想要的目的,只能让孩子和父母在心理上距离更远,让孩子更不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

图片

04

为什么我们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呢?

为什么我们觉得孩子忽然间就开始叛逆了呢?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一书作者关承华老师认为:

青春期前的家庭教育、家庭氛围、亲子关系,都对孩子进入青春期,或做了有益的铺垫,或埋下了不良的隐患。

例如:

一贯强势、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妈妈,往往换来的是青春期孩子的过激反抗;

过分溺爱,从小百依百顺,当孩子的青春期行为超出底线时,家长已经无能为力;

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为借口,漠视甚至放纵孩子,导致孩子青春期心理的大门对你关闭,危险就将来临。

理智的家庭教育,平等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走过青春期的重要保证。

心理学研究认为,青春期孩子的一个主要人生任务是角色认同,他在定位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渴望独立,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可以是平等交流的陪伴者、支持者和建议者,切不可成为高高在上的说教者、控制者和独裁者。

05

记得多年前看过电影《大河恋》,在布拉德•皮特主演的保罗去世后,他的牧师父亲在教堂说的那段话很让人动容,也让人伤感:

“那些最亲近我们的人通常是我们最捉摸不透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爱他,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去爱我们不了解的人。”

图片

图片图片

亲人之间也有疏离的时候,不管多么亲密,一个人也不能完全地理解另一个人。

对于我们的青春期孩子,即使有时候理解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但如果父母有去理解的意愿,也可以在生活中创造更多机会和孩子交流。

比如参加共同的活动,全家一起去旅行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和孩子打破交流的桎梏,加深情感联结。

若是孩子去参加球赛,你做好司机和啦啦队,去观赛去为他加油,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若是孩子为赢得比赛而兴奋,你可以给他一个热烈的击掌;若是他因输了比赛而懊恼,你可以轻拍他的肩头表示安慰。

这就是家人的意义。

对青春期孩子来说,爱不需要你用太多的言语,但要让他感受到,爱和支持,永远都在那里。

一个朋友回忆到,自己高中时期忙于复习功课时,母亲总是轻轻地放一杯牛奶在她的桌子上,然后悄悄地走出去,她抬头看到的常常是母亲悄无声息的背影。

时至今日,母亲已经过世,当她每次想到母亲的背影,都会感动到落泪。

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要求;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柔软,少一点强硬。

父母可以力争成为孩子成长的加油站,而不要让拧巴的亲子关系成为少年的成长之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