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中后,父母该如何做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养育孩子的真相,就是在某一刻,我们必须要转身离开。与其焦虑、内耗,不如坦然接受,用自己足够富足的人生,去映照孩子的未来。 ——虎妈 前几天,在初中当老师的表妹,说起一件事。 她们学校有不少外地生,一部分孩子选择住校。 有位妈妈,向学校提出申请,希望有间宿舍,让她和儿子单独居住。 理由很简单,这位妈妈对刚读初一的儿子很不放心。 不是担心...

重视校园欺凌心理分析和综合治理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校园欺凌 SCHOOL BULLYING 心理分析和综合治理 校园欺凌(school bullying)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7年1月1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2.46亿儿童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而从心理伤害来说,几乎所有在校儿童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校园欺凌的影响,这些影响会持久存在甚至终身难以消除。我国社会对此高度关注,2021年6月1日颁布实施...

学校90%的问题,好的师生关系都可以化解 | 头条

(全民健心网编辑:朱君) 很多校长、老师见到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家校关系该怎么构建才能在孩子身上产生效果啊? 我的回答都是,你们可能发错力了。我们知道,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尤其是师生关系,它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最敏感指标之一。 也就是说,家校关系再如何构建,也抵不上师生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我们常说教育是一个交付变化的事业,家长和学校构建关系,要的也...

焦虑、抑郁情绪如何转化?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成长路上,孩子们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情绪波动很正常,关键是看怎么调节这些情绪,让自己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和挑战。这位老师结合自己的带班经验,分享了三个让孩子们保持积极心态的实操小妙招,一起来看—— “成绩不太理想,困难题做不对,经常有点挫败感。”“感觉被同学孤立了,融入不进去,有些孤独。”“被爸爸妈妈批评了,他们不了解我,不想回家了。”“对...

爸妈染上了“手机网瘾”,年轻人怎么办?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01七旬阿姨微信被封哭诉遭遇 本周,有条热搜,引起网友热议 70岁的李阿姨,在一家超市门前 参加一个能够免费拿抽纸的活动 因为需要参与活动要关注账号后群发宣传 李阿姨不是很懂 便把手机交给活动组织者代为操作 没想到,在多个私聊和群聊发送消息后 李阿姨的微信号因涉嫌违规被封禁 李阿姨在镜头前哭诉道: “两天看不到微信真的很难熬,都...

1一9年级学生好习惯培养指南,转发给家长和老师

(全民健心网编辑:朱君) 又是一年开学时!新学期开始,作为家长,应该先努力培养孩子的习惯。习惯能够塑造一个人,从小养成好的行为规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新学期来了,家长快把这些好习惯给孩子收藏吧。 好习惯要从小养成 有人说,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抓好习惯,再谈成绩,这些习惯,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学生要尊重老师...

家庭教育最大的敌人,二十年前是电视,十年前是游戏,今天是什么?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孩子的身上,往往有父母的影子。 若连父母都无法控制自己,就不要指望孩子能够自觉自律。 ——虎妈 前段时间,我去一个朋友家里做客。 到了吃饭的时候,朋友正在上初二的儿子却迟迟不肯出来,他房间里还不时传来短视频的背景音乐声。朋友见状,只好尴尬地笑笑,说: “不管他,我们先吃吧。” 孩子的奶奶也见怪不怪,一边拿了个小碗给孩子夹菜,一边向我解释...

他是《狂飙》里最值得痛惜的角色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童年是幸福还是受伤,决定了孩子一生的温度。一个和谐温暖、充满爱的家庭,就是父母给孩子人生最好的礼物。 ——虎妈 作为2023年首部爆款剧,《狂飙》圆满收官。 但是看完整部剧后,有一个角色,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他就是高启强的弟弟——“冻鱼杀手”高启盛。 高启盛可以说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他天资聪慧,从小就是全年级第一,又是名牌大学毕业。 而...

如何避免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2月2日上午,江西警方召开发布会,通报了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学生胡某宇失踪事件的最新情况。从胡某宇失踪到被发现的100多天以来,关于他的任何消息都揪着人们的心。 警方在发布会上通报:胡某宇系自缢死亡,录音笔中音频表达自杀意愿。 这场悲剧,让大家唏嘘不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引人深思。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出,面对常...

心理营养: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各有所需

(全民健心网编辑:朱君) 不同阶段的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也不一样。 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为他提供相应的心理营养?一起来看看今天这篇文章吧~ ——虎妈 ◐ 如果孩子三岁前的安全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父母离异、频繁更换抚养人、频繁更换生活地点等,都会对孩子的安全感造成损害,孩子会一生寻寻觅觅。 而要弥补这个需求空缺,需要的时间可能是三年,甚至更长。 行为表现上比如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