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重庆市江北区:心灵训练 点亮农村孩子心中的明灯

2012年11月28日 健心新闻 重庆市江北区:心灵训练 点亮农村孩子心中的明灯已关闭评论 阅读 923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来源:中国文明网
                                                              中国全民健心网转载
 

——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骨干人员培训班发言材料

    重庆市江北区复盛实验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学生697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54.80%,农民工子女占45.20%,他们中的多数孩子既有朴实、勤奋的优点,也有自由散漫的习性,同时还有自卑自闭等心理缺失。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对我们这样的学校尤其必要。去年,我校有幸列为首批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承建学校。一年多来,我校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心灵训练”系列活动,不断引导孩子们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培养良好习惯,92%的农村孩子在多项行为表现中发生了可喜变化,为培养农村未成年人健康心理品质奠定了良好条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主要做法

  2011年以来,我校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平日放学后、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全校学生开展 “七个一”心灵训练活动,促进农村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一是编印一套心灵成长课本。围绕农村孩子心理特点,邀请市教科院、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的志愿者深入农村家庭调研,分析农村孩子心理状况,编印了一套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理解父母、控制情绪、同伴相处、坚强意志、寻找梦想、文明礼仪等心灵训练校本课程,为心灵训练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建设一个心理咨询室。在中央文明办和市区各级文明单位大力支持下,我们逐步建立了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能满足个体和团体辅导及家庭教育咨询的心理咨询室。设有电话热线、短信联系、QQ沟通、预约面询,还有心理摄影、阅读疗法、朗诵疗法、心理广播等辅导室,搭建了助推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服务平台。

  三是开展一系列校园心理剧表演。采取剧前培训、家长参与,剧中评剧、专家点评,剧后评论、问卷调查,撰写心得、座谈交流等办法,定期开展校园心理剧表演活动,这是我们在全市率先开展的一种尝试。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理剧都是发生在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虽然没有专业背景知识,但是内容真实、参与度高,不少学生发出了“我才是真正的主角”的呼喊。有的学生写道:“不,我不看电视剧,不看大牌明星,我只看我们自己的校园心理剧。”有位同学写下了《仿陋室铭》:人不在多,几个就行,剧不在长,一段则停。斯是陋剧,唯吾用心。不用搬课本,我们会创新。学生来表演,老师来点评。可以扮校长、演母亲。无忧虑之忧己,无冒犯之怒人。台上十分钟,课后勤练兵。众人云:“何陋之有!”。4年级1班的沈琳同学曾经是一个自卑自闭的孩子,通过在心理剧表演挖掘出的表演特长,她成了学校的小明星,还被大家选为班干部。沈勇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在表演中,我分享了快乐”。老师们都说:“校园心理剧比说教、比学校规章还管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用校园心理剧这道文化屏障隔离社会不良文化”为题报道了我校活动情况。

  四是开展校园心理绘画。一画一世界。我们在重庆市首创校园心理绘画活动,志愿者通过孩子们放松随性的绘画这个无意识的窗口倾听绘画者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心理障碍。实践证明:心灵绘画活动是低成本、大面积、快速度帮助学生宣泄和释放情绪,认识了解他人和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有的绘画笔锋凌厉如斧劈,有的混乱如煮烂的面条,反映出孩子们不同的焦躁的心理。志愿者通过心灵绘画活动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排解情绪,成为毕业班学生最喜欢的选修课。

  五是开展校园心理征文。每年我们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心灵话题,组织孩子们围绕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撰写体会,让学生通过征文自主地表达观点看法、宣泄情绪。孩子们一篇篇如何面对挫折、爱护动物、珍惜生命的征文让我们感受到一颗颗阳光健康的心灵。5年级2班的王超同学表示,通过征文,我逐渐明白了爱惜自己才能更好地爱惜爸爸妈妈,才能爱惜别人。德育主任秦启文高兴地说:“校园心理征文是我们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最有效指标之一。”

  六是举办心灵训练教育周。我们将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校园心灵训练教育周”。在这一周里,我们开展心理咨询现场会、家庭教育指导、心灵电影、心理趣味测试、心理绘画展示、心理剧表演、心理拓展活动等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欢的心灵训练体验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使学生在参与中体会了快乐,感受了幸福。

  七是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我们一直将关注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提升乡村学校少年宫育人效果的重要手段,申请了重庆市市级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研究”,对留守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的个别和团体辅导提供理论支撑。研究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沙盘游戏中显示出的全是各种各样的动物母子图;有的孩子抱着咨询室的小熊,依偎玩具大熊身旁低声哭喊:“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抱抱我。”有的孩子直接招呼老师:“老师,你来抱抱我。”每一封留守儿童写给爸爸妈妈的信里都是孩子对父母浓浓的思念。针对孩子们对亲情的渴望,我们策划了“孩子,让我抱抱你”大型关爱留守儿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重庆时报还主动以一个半版篇幅为孩子征集“爸爸妈妈”。活动当天,孩子们盼来了来自重庆市各个地区250个爱心志愿者,在心理学博士老师深情而智慧的引导下,全体留守儿童在泪水中感受了“爸爸妈妈”的深情爱抚,使大家都经受了一次强烈的心灵震撼,感受到了大型团体心理辅导的强大魅力。

  二、启示与思考

  (一)心灵训练必须明确三个行动原则。一是效益最大化原则。在满足特殊人群个性化需要的前提下,必须考虑到所设计的活动更具有全体性和全面性,在充分利用农村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上,我们每次活动都争取做到参加人数多、受益面广、活动成本低,力求四两拨千斤。二是资源整合原则。要立足学校实际,充分整合行政、专业资源及各类社会资源;三是大胆创新原则。只要有利于提高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理论,就大胆实践探索。正是遵循以上三个行动原则,我们才创造出了多项重庆率先的经验和做法,受到媒体报道上百次。

  (二)心灵训练必须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有机结合。乡村学校少年宫所创造的良好人文环境,十分有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去年我校首次购买花草树木、镜子来美化校园时,一些老师们以农村学生会折坏花草、打碎镜子为由强烈反对。但是,经过心灵训练和优美的环境熏陶的农村“野孩子”们,逐渐和环境融合在一起,没有发生一起老师们担忧的事件。此事经过《人民教育》刊登后,引发了大家对环境给孩子行为带来影响的深入思考。

  (三)心灵训练必须和家庭教育教育有机结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避免“5+2=0现象”的重要前提。特别是针对农村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由学校积极主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对于推进心灵训练具有特殊意义。为此,我们坚持对每个孩子开展家访,经常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发放家庭教育宣传资料,鼓励孩子给打工父母写信,让孩子们和父母进行网络聊天,鼓励孩子为父母建立家长档案,让孩子了解父母所在城市、工作环境、收入开支、烦恼和心愿,让孩子和家长把对方的心愿写出来,从而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孩子自我教育的良性互动。

  法国教育家爱尔维修指出: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载体,不断改进心灵训练的做法,努力把广大农村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重庆市江北区复盛实验学校)
谢谢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www.zhpsy.org

欢迎收藏、宣传、链接中国全民健心网,通过您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