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如何理解和帮助拒学的孩子

关于拒学 拒学是指学龄期儿童以及青少年因为社会心理因素不愿意(拒绝)到学校上学的一种状况。拒学的主要特征有四个:上学严重困难,经常长时间缺课;对上学有严重的情绪困扰,如发脾气、痛苦或在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情况下感觉不舒服等;上学时间,孩子不去学校待在家里,父母都知晓;不存在严重的反社会障碍,如青少年犯罪、干扰性的行为和活动等。 拒学往往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有一个渐进发展的...
NEW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客气的人,多半是以下几种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对外人礼貌客气,但对亲人却容易暴躁发火。 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复杂多样的。 以下是四种常见的类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类人的行为模式。 1、对外人和气,因为没人惯着 周国平有句名言: “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则是种教养。” 很多人发泄惯了,会把亲人的包容当成理所当然,把家里当成了负面...
NEW

孩子输不起、玻璃心?这些提升孩子“抗挫力”的建议,值得一看

有些孩子很快就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而有的孩子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力? 挫折是具有两面性的,它可能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也可能是前进途中的助推器。每个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都会产生挫折感,只不过程度不同,结果不同罢了。 有些孩子很快就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而有的孩子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如何提升孩子的抗挫力?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1、适当...

批评孩子,常说这几句话,他会一天比一天优秀

有位家长朋友最近吐露自己的烦恼,不知道从什么开始,他开始不敢对孩子说重话,小孩天性就敏感,生怕孩子因此伤心或做出极端的行为。 不敢批评孩子,确实是如今很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事情。 但我们都知道,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听到好听的话,批评的声音纵然“刺耳”,却也是每个孩子的成长必需。 为人父母,我们真正需要重视的,是批评的方式和内容。 很多时候,孩子禁不起批评,不是他们太脆弱...

国家卫健委:心理援助热线技术指南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发布《12356为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 有心理困扰、情绪问题,想咨询心理健康知识,以后可以拨打“12356”。 心理援助热线作为一种行之有效且方便、经济的服务形式,已成为向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途径,在处理心理应激和预防心理行为问题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然而,怎么接听心理热线呢?具体流程是什么?要用到哪些心理学技术?怎...

识别抑郁症自杀倾向的3大关键迹象与预防策略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都渴望阳光与欢笑,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困在了抑郁的黑暗角落,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抑郁症,如同隐匿的风暴,悄然侵袭着越来越多人的心灵。 在我国,抑郁症患者数量的逐年攀升,不仅是一个统计数字的增长,更是无数家庭陷入困境的真实写照。 家属们看着至亲之人被抑郁的阴霾笼罩,内心满是焦急与无助。 然而,面对抑郁症可能引发的最极端后果——自杀倾向,...

家长最伤孩子的10句话,第5句说得最多

以下这些话 所有父母一定都会有中枪的 我自己也无意识说过几句 以下是我自己的处理方法, 可能不是那么完美, 但多数还蛮适用的, 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不妨来说说看哦! 1. 我还不是为了你好! 拜托,千万别用你的爱来捆绑我、控制我、要挟我! 我会这么说: 其实我还是在为了你好,但是换种说法听起来就完全不一样,让他试试另一种办法,有选择的余地他会更欣然地接受。   2. 你还...

人民日报:1-14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养育重点(漫画版)

你知道1-14岁的孩子是怎么样的,心理有什么变化吗?如果老师和家长能把握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养育重点,孩子便能脱颖而出,真正地赢在起跑线上。 人民日报推荐各位老师家长学习:1-14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养育重点,一起来看下吧~1岁半岁:帮孩子建立安全感的一年 从1岁半开始,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 面对个时期的孩子,父母应...

中小学全学段学生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汇总

孩子心理会随着成长而变化,但无论如何,请务必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成人的关心和爱,让孩子知道,面临挑战时你会在他身边。  今天喜猫就梳理了孩子们各个时期会呈现出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帮助家长们,也帮助从事心理工作,尤其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工作的同行们,更好地理解孩子,走进孩子内心,与孩子沟通。 小学一年级  心理特征 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因...

做个幸福的人需要学会这九点

第一句:学会制造快乐 人活着, 不可能一直幸福快乐, 总会有悲伤和烦恼。 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努力忘却烦恼, 把快乐迎接。 第二句:学会自我欣赏 谁都有缺点和不足, 不要盯着它们不放, 要看到自己的优点, 要发现自己的潜质, 学会自我欣赏, 努力发挥所长。 第三句:照顾好自己 没有谁都成为你的永远, 没有人能一直在你身边。 你要有养活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