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潜入“约死群”,他发现了“生”的秘密

2021年05月13日 信息之窗, 心质培养 潜入“约死群”,他发现了“生”的秘密已关闭评论 阅读 1,367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单看徐世海的行为动作,他实在符合一个年轻人对于“怪大叔”的所有描述。

他总爱混进一群平均成员年龄只有十四五岁的年轻人的聊天群里。

进群后,他会密切关注群成员的动向,仔细看他们的所有对话,稍有“风吹草动”,马上私聊对方并发起“好友申请”,申请成功之后,他又随时在线回消息…

开车时消息来了,他马上停车回复;睡着时消息来了,他马上打起精神接话。他伪装成他们的同龄人,看他们聊歌星,看他们约着打游戏,或者在群里冒泡,发红包。

在此之前,没有人明白徐世海为什么这样做,一个中年人,怎么就非要往年轻人堆里扎。只有徐世海知道,他正潜伏在一群年轻人的“伤口”上,不但时刻紧盯,还准备随时出动。

而他通过群聊发起的每一个好友申请,发出的每一条消息,都极有可能挽回一个年轻的生命。

图片

徐世海第一次知道“相约自杀”的说法,大约是在去年五月份。

五月十二号那天,他17岁的儿子徐浩宇从17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从接到消息到确认儿子死亡,徐世海久久不能接受,明明前一天晚上还好好的,还在打着游戏的儿子,怎么就突然这样了。

在此之前,儿子从未表现出自杀的倾向。

徐浩宇性格开朗,186的身高,高大帅气,喜欢帮助朋友,也热爱美术,疫情期间,他还画了一幅肖像致敬一线医护人员。

图片

这么一个阳光的大男孩怎么就走上了这条路,徐世海想尽方法寻找答案,但依旧无果。

直到有一天,他登上儿子的社交账号,终于在一个聊天群里发现了问题。

那不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聊天群,群成员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但他们发起的话题,分享的图片、音乐、影像,还有传阅的暗黑漫画却都指向了一个关键词——死亡。

徐世海惊愕不已,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是怎么了,“活够了”“死才能解脱”等负面词汇充斥整个页面,有人在群里发出邀约,“我走了,你来不来”,整个群里的氛围让人不寒而栗。

他渐渐觉得,这个原本建立在交流、交友基础上的聊天群,正在将那些年轻的孩子卷入“死亡的漩涡”。

徐世海做出了一个决定:假装成十四五岁的学生,打入内部,陪那些沮丧而迷茫的孩子聊聊天,将他们从自杀的漩涡中拉出来。

图片

接下来他开始了潜伏行动,他拜托儿子的朋友、同学和周围的年轻人将他拉入类似的群,并时刻留意群里的动向。

一旦有哪个成员表露出了自杀倾向,徐世海就马上行动,将那位群成员设置成“特别关注”,并且申请加好友,申请通过之后,他会主动跟对方聊天。

起初,徐世海搞不懂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和许多家长一样,在他们看来,自己是苦难中熬过来的,有人上不起学,有人早早步入社会。现在的孩子呢,衣食无忧,不用为学费发愁,也不必吃那么多苦,为什么反而动不动就把“死”字挂在嘴边了呢?

等他彻底搞明白这个问题,是在群里潜伏一段时间以后。

那时他已经和几个群里的成员有过对话,他发现以前的想法太片面了,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属于他们的崩溃、烦恼,你不理解,不意味着它就不存在。

在他聊过的年轻人中,有女孩子被骗拍下裸照后又遭威胁;有学生被人掌握隐私后长期勒索;有孩子因学习、生活的巨大压力找父母寻求帮助,而父母认为这没什么的,小孩子无病呻吟罢了。

这些年轻人往往陷入溺水的境地,但在他们看来,没有人能拉他们一把,救他们上岸。至于向身边人寻求帮助,有的是不愿,有的是不敢,有的是干脆就觉得说了也没用,甚至觉得说了比不说更糟糕…


图片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某种程度上来说,“约死群”如同一个“死亡放大镜”。

人总是难免有负面的情绪,而许多年轻人将这当做一个释放的出口,长此以往,约死群成了一个“黑洞”,充斥着各种负能量,这种负能量一旦被引爆,破坏力太大了。

有时候,某位群成员会在群里发一些“想死”之类的消息,只片刻之间,群里其他成员就会跟出十几条、数十条消息。不是劝阻,而是怂恿、鼓励。

他们说家长、老师、朋友什么都是指望不上的,只有死亡才是解脱。

他们会“邀请”其他成员一起“上路”,“这样就不会孤单害怕了”。

他们甚至会大讲特讲各种寻死的方法,为其他成员的“寻死之路”奉上计策。

图片

徐世海知道,这些年轻人原本不会走上这条路的,往往有只无形的手推了他们一把。情绪的煽动,感官的刺激,他人的怂恿,现实生活的卡顿…

压死骆驼的从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

更悲哀的是,有人的死亡可能就只是因为“年轻气盛”,尤其是“相约自杀”,东西买好了,人也齐了,定好的时间也到了,谁也不好意思说“我不想死了”。

这也是他最终决定潜伏进“约死群”并坚持到现在的原因。或许他不能一下卸下悬在他们心头的重担,但哪怕只把那念头消解了一点点,也可能会将他们从悬崖边缘往回拉一把,以免坠入万丈深渊。

图片

事实上,有这样想法的,还不止徐世海一人。

同样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胡明,曾和徐世海有一样的遭遇。

2018年,胡明的儿子胡小天突然离世。

那时儿子在恋爱中,每天都会跟女友发消息,5月26号,儿子早上给女友发消息问好,晚上就没动静了,女友感觉有点不对。

第二天,他仍没给女友回消息,女友感觉情况不好,得知消息的胡明赶紧报警,而警方查出,儿子多天以前就已经到了武汉,他又马上追到武汉。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6月8号晚上,一位派出所民警突然打来电话,让胡明看新闻,武汉那边发布了三个烧炭自杀的孩子,胡明当时大脑一片空白,不好的预感越来越强了。

没过多久,警方核实身份的电话打来了。

对方安慰他坚强,可是最终确认的场景依旧让胡明现在都不敢回想,那时天气很热,十几天的时间,孩子的状况是胡明永远的痛。后来他得知,一起离开的三个年轻人,胡小天22岁,另外两个一个23岁,一个26岁,都是年轻人,都没有成家。

和徐世海一样,胡明也想不通孩子怎么会走上这条路,直到他登录了儿子的社交软件,账号头像亮起的瞬间,消息迅速涌入,有人说“快看,鬼来了鬼来了”,有人说“兄弟你没死啊”,还有人说“兄弟一起死吗”。

群里放起了丧乐,有血腥的图片,还有各种自杀的内容,有一个视频,是一个孩子从悬崖跳下去的场景。

浏览着消息,这辈子已经见识过很多风浪的中年人胡明感到毛骨悚然,他坐在沙发上一动不敢动。他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质问:“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你们想干嘛?你们看见别人死就高兴了吗?”

他还骂了几句脏话,他恨他们,他们还活着,他的孩子却已经死了。

图片

后来,群里有年轻人加他好友,他想想同意了,最多的时候加了五十多个人,这些年轻人基本是十七岁到二十几岁中间。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

情感问题,经济问题,欠钱的,赌博的,传销的,工作不顺的,医疗事故的,创业失败的,品学兼优父母仍旧不满意的,有富二代,有记者,有创业者…

有个孩子告诉他:我知道你想干什么,我们纠结于现在,未来,而你纠结于过往,你感觉过往自己没做好,想从我们之中得到点安慰。胡明觉得,他说得很犀利。

他跟年轻人们聊天时,总会先说一句“在吗”,其实,这一句句话,他总觉得是在跟自己的孩子说的。

时间久了,胡明总结了一句话,他们不是魔鬼,他们是一个个孩子。”

而一个大人往往又是不忍看着孩子受苦的,于是,胡明也开始了自己的“劝生”之路。

图片

胡明在劝那些年轻人时,总会把自己的经历发给对方。

一些孩子看完后给他回消息,“叔叔,我看完决定不死了,谢谢你叔叔”,还有个女孩告诉他,“我要是死了,我的父母可能和叔叔你目前的状况是一样的。”

胡明这样做,相当于是把自己最真实的痛苦展现给那些孩子看,起码让他们知道,死亡真的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

一线的转机,可能就能救一个人。


图片

而不论是徐世海还是胡明,在聊天中都会遇到很固执的年轻人,他们总被踢出群,被屏蔽,被删除好友。

曾经,徐世海劝说两个年轻人,但对方说了句“再见”就再没了消息,后来他得知两人死亡的消息,久久不能释怀;胡明也遇见过有人拿儿子的死亡刺激他,然后再不发一言。

为了避免这种失联的状况,他们总会留意着多注册一点账号,然后再想其他的办法。

徐世海会时常往群里发红包保持活跃,胡明会像说相声一样跟对方拉家常,有时实在劝不动,胡明会直接报警,警察也会马上找到这个年轻人。

有一次,胡明和一个叫“林园”的孩子聊到凌晨。第二天,林园约了两个孩子在湖南准备自杀,万幸聊天中胡明要到他的电话号码,他报了警,警方根据定位在湖南车站截住了已经买好车票的三人。

林园实施过几次“约死”,另一回,他已经被胡明说动了,但他担心另一个同行人会自杀,就找胡明求助,让胡明赶紧报警。

胡明后来劝他,“你还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你是一个正常人。”

图片

用儿子的账号聊了一段时间,胡明先后救下了二十人。

在聊天进行了两个月后,因为面对的悲剧越来越多,胡明身心俱疲,在亲人的劝说下,他最终告别了儿子的网络空间。

所有消息从账号里消失的时候,胡明大哭了一场,他决定讲出自己的故事,希望不再有年轻人重蹈覆辙。

另一边,徐世海也在“劝生”的同时开始理解年轻人的压力,并劝家长们多多理解一点,他也希望他的经历被更多家庭知道,让别人家参考,不要发生这样的悲剧,毕竟,很多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论是徐世海,还是胡明,他们都有一个身份是父亲,也都有一个身份是“劝生者”。

曾经有人说他们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孩子都没了,还做这些有什么用呢?

其实,胡明曾在采访中被问过一个问题:“你也不认识这些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位爸爸说:“如果当初有人劝我儿子,他可能就不会走了。”

(全文转载于:震惊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