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是家庭教育的根基

2021年05月23日 心理教育 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是家庭教育的根基已关闭评论 阅读 997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功课,尤其是亲子之间。

作为孩子的第一人生导师,家长和孩子沟通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亲子关系的品质、家庭教育的质量以及孩子的心智成长结果。

可以说,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家庭教育的根基。

沟通方式一说有点泛泛,具体是指什么?沟通作为一个场景化的词汇,包含姿态,语气,原则三个层面。

01

姿态

父母孩子之间最好的沟通姿态,就是平等

孩子虽然是未成年,年龄尚小,但也是一个完整的人。在生活上依赖家长,但是人格上其实是平等的。

由于中国的家教传统,很多家长养成了这样的观念: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他就应该听我的,我有权利教训他!

这有点把孩子当私人财产的意味,而且对此深信不疑。

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家长对孩子虽然也亲、也疼,用尽各种努力望子成龙,但是很多时候还是摆着居高临下的教导姿态,处处树立家长的权威,在亲子关系中居于强势主导地位。

总结一句话,就是并没有给孩子相对平等的姿态。

就相处的本质来说,家长应该参与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主导孩子的成长。

因为孩子成长的最终结果是离开父母和家庭,去社会上建立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孩子未成年时候的教育,除了培养技能和学习成绩之外,更重要的是完善孩子的性格和人格,为了他以后的独立成人打下基础。

良好的亲子平等交流是这样的,先要树立平等观念:杜绝把孩子当成自己童年少年未完成的一部分,多换位思考,理解成长规律高于家长意识,尊重孩子独立思维的倾向,宽容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在不断试错中完善自己。

良好的平等是这样的,从交流上做到尽量亲和友善:凡事多和孩子协商,而不是强压。

即使孩子错了,也要引导启发式的告知他,而不是一味训斥,事事直接否定。

童年被家长否定过多的孩子,长大大多缺乏自信。

02

语气

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同样,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平台。

在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我们很少看到培养出自卑、偏执、狂躁的孩子。

因为父母的语气是孩子接受外界反馈的第一信号,对孩子说话柔和、亲切、友爱的家长,无形中就给孩子构建了一个放松、亲切的小世界,这对孩子适应群体、敢于表达、敢于做自己都有潜移默化的正向引导。

秉承长辈威严的家长,大多不注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淘气,很多家长是伤透了脑筋。在失去耐烦之后,往往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语气。

但孩子的心理本质是脆弱的、易受家长影响的,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戾气也是可以带来摧残的。

一味的打压和粗暴训斥,固然会吓住孩子不成熟的想法和行为,但是也打压了孩子敢于表达、敢于尝试的勇气。

并且,孩子在经过对环境的观察、效仿、思考之后,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我”意识不断增强,并在日常中不断渴望尝试和表现,即不断宣示出个性化的主张,也就是会展现出在家长看来的叛逆。

少年的叛逆,越打压、越呵斥,却会越强烈,进而展现出偏激的人格特质。

所以说,语气不是明显的教育内容,却无比重要。

03

原则

沟通方式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家长在沟通中的原则:

1、以身作则

家长自己做不到的,或者自己都不去做的,却去教育孩子,无论说再多,都会在孩子心中引起怀疑,丧失权威,因为你本身并没有给孩子树立榜样。

因为,你无法拿自己没有的东西,去说服孩子这是好东西。

2、做孩子情绪的稳定器,而不是共振器

所谓孩子脾气,就是总会有些不理性的地方。

父母孩子之间会相互影响,但很多时候孩子闹情绪,只是想从你这里得到一个解释,而不是渴望你也跟着他闹情绪。

家长面对孩子有情绪时,一定要冷静,进而呈现给他一个客观的态度,这样才能让他对自身有明确的认知,试着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

3、鼓励赞美孩子的动机和特点,而不是结果

鼓励式教育,总是在强调赞美会让孩子更自信,但是一味的夸赞孩子行动的结果,只会让孩子飘飘然,赢得肤浅的自信。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鼓励孩子想做事的动机和展现出来的特点,这样才能强化其对自身的认知,进而不断积极主动行动将其转化成能力。

4、敢于认错,学会事后弥补

很多家长,碍于面子问题,对自己做错的事,不愿意承认承担。让孩子感觉父母不公平,不讲道理。

这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方式是父母做错了事,伤害了孩子,要事后勇敢承认,给予理性说明回应。这样不只是照顾了孩子的感受,也为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

5、 话少胜话多,精炼才有效

很多家长,尤其是妈妈们,尤其喜欢专题教育,冗长说教,以为说多了,孩子总会记住几句的。

其实,这种方式违反人类大脑的信息接收规律——没有焦点和重点的表达,说得越多,听众越茫然。

所以,家长教育孩子的话要斟酌好再说。话少精炼,说到痛点焦点,才能更容易进入孩子大脑皮层,让孩子印象深刻。

(文章来源:365家长课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