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习近平希望干部“保持良好心态”

2014年06月12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习近平希望干部“保持良好心态”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20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2010年11月11日15:1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中央组织部举办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到省区市交流任职干部培训班的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希望干部淡泊名利,保持良好心态。对于淡泊名利,保持良好心态,尽管干部都会说,但很多干部都难以做到,“淡泊名利,保持良好心态”是党中央对干部个人修养、工作状态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值得好好品味。
 
  心态指的是人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态,所表现出的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是一种蓬勃向上、健康的精神风貌;不良的心态,则表现出悲观、自满、脆弱、自暴、自弃。从这个意义上看,良好的心态也就决定干部良好的精神状态、工作姿态、工作状态。那么,作为一位党员干部,能否保持积极进取、蓬勃向上、健康的良好心态,不但影响本人事业的成败,更影响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
 
  根据以往一些媒体的报道,确实有一些干部心态存在问题,值得我们警惕,某些年轻干部工作三年不晋升、优秀没评上,就垂头丧气,产生悲观情绪;某些干部离开“肥水”单位就有意见,不愿意到艰苦的岗位上锻炼,不服从工作安排;某些干部看到晋升无望或临退休,就变得贪恋,开始收受贿赂,走上违反党纪国法之路;还有某些干部,作出一些成绩就骄傲自满,不讲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发现自身不足,尖刻对人,宽以待己等等。因畸形心态所造成的种种后果,都与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品质、工作状态,与我们党和人民要求相差甚远。
 
  党员干部对待人生,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消极对事,干部用什么心态对待人生是由党的宗旨、性质、追求、奋斗目标所决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求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感情、有兴趣,有耐心,在不同的岗位上积极进取发挥个人的作用,过去,周总理以良好的心态,一以贯之的对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塑造了大无大有的人格形象;雷锋同志以螺丝钉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万世口碑;现在,温总理周末无假日,日夜奔波,演绎了竭尽心力的奋斗精神,安徽省财政厅领导干部沈浩以良好的心态,不计功名利禄,服从组织安排,下基层带领群众,成就了小岗村群众的事业;郭明义淡泊名利,以良好的心态,通过奉献和付出,通过爱心和善举,成就了他美满人生,为党的事业添光彩。
 
  无数的事实证明,干部有什么心态,就有怎么样的工作状态,保持良好心态就能塑造干部良好的形象,每个党员干部是一枚枚螺丝钉,是一个个标杆,一面面旗帜,并由此产生建设我们国家的无限力量。
 
  能否保持良好心态在于加强修养,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明确指出:党员有个人的利益,而且这种个人利益在某种时候可能和党的利益发生矛盾甚至对立,在这个时候,就要求党员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而不能在任何形式的掩盖和借口之下,企图牺牲党的利益去坚持个人利益。笔者以为,党员干部加强修养保持良好心态,关键就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世界观的改造,在新的形势、任务和考验下,党员干部要时刻搞清楚几个问题,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面对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时,你选择何种利益?面对党的需要与个人需要,你选择的是前者还是后者?面对大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你选择的那种利益?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修养》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党员干部要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能否保持良好心态更在于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党的17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多到群众中去,多到实践中去,多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气,多感受一些生机勃勃的群众实践,习近平副主席讲的好,与老一代共产党员比理想信念,与困难群众比生活待遇,与先进模范比工作奉献,笔者以为,如果我们满眼看到是高楼大厦、是亿万富翁、是高官厚禄、是灯红酒绿,看不到艰苦的地方,看不到困难群众,倘若如此,不但是对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国情的误解,党员干部还必然失去良好的心态,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和人民事业就有阻力,我们只有在困难群众中感受生活,在困难群众中获得力量,我们才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淡泊名利,保持良好心态不是小事,我们国家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一个艰苦创业、积极进取的过程。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党员干部别无选择,只有加强修养,淡泊名利,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保持良好的心态,以良好的心态提升我们的工作状态,确保党和人民事业顺利推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