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易怒的父母吗?总吼孩子是病!得治!
拿破仑曾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拥有性格温和、好脾气、了解孩子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彤彤刚上幼儿园不到半年,却被老师找过四五次家长。因为彤彤非常调皮,不仅喜欢大喊大叫,爱发脾气,还总是打别的小朋友。有一次因为两个小朋友抢一个玩具,她把对方的手都咬出了血。
老师对她也是非常头疼,只能一次次找家长,让父母多多管教。通过和彤彤妈妈谈心才知道,原来彤彤父母脾气都不太好,暴躁易怒,家里总是纷争不断,平常的育儿方法也非常简单粗暴,多以打骂为主。
正因如此,从小被父母动辄打骂的彤彤,也养成了暴躁易怒的性格,容易用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养孩子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简单粗暴的方式或有一时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
01
害怕冲突,总是讨好别人
小区里有一个叫毛豆的小男孩,经常可以看到别的小朋友玩着他的玩具,他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
小伙伴之间发生争执,他也任由别人欺负,玩具被抢也不敢声张,只会躲在一旁远远看着,想上前又不敢上前。
毛豆的父母性格易怒、互不相让,家长的这种相处模式,给孩子带来了恐惧,让他害怕和人发生争执。为了避免冲突,孩子会下意识的养成讨好型性格,迷失自我。
02
照顾所有人,忽略自己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凌霄的妈妈因为家庭变故,变得格外情绪化,敏感又暴躁。
她把女儿出事的责任都推在年幼的凌霄身上,对他指责打骂,最后抛弃他离开了家。
妈妈的所作所为让凌霄一直生活在自责和恐惧之中,从小就特别注意看别人的脸色,总是习惯性地照顾别人。
在母亲出事后,也只能做出妥协,去照顾她和同父异母的妹妹,就算被妈妈发疯似的行为折磨到遍体鳞伤,他也独自忍受,每天靠吃大把的药物维持着自己的生活。
可是最初女儿出事,真是儿子的原因吗?不是的。
明明是母亲去打麻将,把两个年幼的孩子锁在家中,未尽到监护责任,悲剧发生后却把问题推到了儿子身上,为自己开脱。
我们身边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家长,遇到问题时,习惯性地去指责别人,而不是自我反思。经常可以听到家长对孩子说:“要不是为了你,我至于这么累死累活的么?要不是你,我早就……”
父母经常怒气冲冲的指责孩子,会让孩子心里有很强的负罪感,造成错误的自我认知。
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本应是被照顾的年纪却被动地承担起照顾他人的担子,照顾所有人的感受,却唯独遗忘了自己。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亲生的就是亲生的啊!上一秒钟刚刚被我凶,下一秒又在我怀里叫妈妈。”
孩子总是那么轻易地原谅父母。
如果是你凶了同事或者其他亲戚,没一段时间,肯定是修补不好关系的。有的还因此反目成仇。
也许正是因为能这样轻松地获得孩子的原谅。所以很多的父母就觉得吼吼孩子没关系啊。
还有一部分的父母会说:
我有脾气未必要憋着啊,把自己憋死?我们小时候不都是被打骂着长大的,不也很好吗?
有人说,教育最大的死敌,就是父母的坏脾气。
这一点孩子知道,父母也知道。他们甚至时常提醒自己要克制,可每当孩子迸发出一点点火星和变化,都足以把他们点燃。
你也许觉得只是用高音制造一点噪音,来达到震慑的效果;或者觉得自己只是一时失控,内心还是爱孩子的,不是吗?
于是马上一次又一次原谅了自己的失控。
但你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孩子最信赖、最爱的爸爸妈妈,一切从你的口中出来,杀伤力就成倍的增加。
所以说养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真的没错。真正地改变自己,还是得剖析自己。
最怕的就是明明知道自己有问题,还打死不承认的人。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要学会善待孩子,其实也是善待内心的那个自己。
当你理解孩子,平和对待他们,孩子也会幸福快乐。
(文章来源:我爱我心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