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叛逆,如何做才不被气死?
01
若你家有个“叛逆”的孩子,生活从此便永无宁日。
你会被随时扰动又毫无办法,控制不住去愤怒、失望和崩溃,最后只能寄希望于时间。
今天,我就来告诉你一些本质的、方向性的思考,让你读懂孩子、更读懂自己。
先要搞明白“叛逆”究竟是咋回事?
首先,叛逆与青春期无关。
的确有青春期的孩子不叛逆,相反他们很自律很友善,与父母关系也较和谐,偶尔发发脾气吵吵架是正常的,关系嘛,总有需求满足不了而导致的坏脾气。
还有很多孩子会在幼儿期、青年期叛逆,甚至中年叛逆、老年叛逆——所以,叛逆与年龄无关。
所谓“叛逆”,通俗理解就是“不听话”,那么,不听谁的话呢?
通俗指的是“权威”,比如家长、老师、领导,再比如无形的,像规则、制度、规定、社会准则及普遍价值观。
叛逆就是与它们对抗,不听他们的话,目的在于激怒他们、攻击他们、气死他们。
其次,叛逆行为无对错。
比如你让孩子按时写作业,孩子就不按时完成、拖延、潦草、敷衍;比如你让孩子先不写作业,孩子却要去赌气写作业。
那么“写作业”这件事就谈不上对错——他只是和你对着干,才不管这件事是什么,是好还是坏、对还是错。
由此,我们得出个结论:叛逆在表达孩子与你的关系很糟糕。而孩子绝不承认这一点,在他心里,最好与你半点关系都扯不上。
以上总结如下:
叛逆与年龄无关
叛逆行为本身无对错
叛逆就是反抗权威
叛逆在表达关系的糟糕
02
我以为,叛逆从表现形式上分为2大类:“冷叛逆”和“热叛逆”。
“冷叛逆”包括:不说话、生闷气、把自己关进屋子、不吃不喝不睡、绝不多看你一眼、做什么都不让你知道、把你当空气或当做礼貌的路人、面无表情、充耳不闻或不屑一顾等;
“热叛逆”更常见:大吼大叫大闹大哭,冲你来的;摔门摔碗摔书包甩脸子,冲你来的;自残自伤拿头撞墙,冲你来的;也会抽烟喝酒恋爱交损友,背后也是冲你来的,只是表面瞒着你。
相对而言,热叛逆要比冷叛逆更“友好”,至少他在用怒火传递他需要你,而冷叛逆已开始对你失望。
但凡你能看到以上场景,要记住,绝不是孩子笨被你发现了,而是他们想让你看见,像再说:“我都这样了,看你咋办”或“我已经没办法了,你呢?”
牢记,一切叛逆都在表明:孩子对你还有期待。
期待什么呢?
第一,孩子的叛逆是期待你能理解他。
而悖论的却是,你正在感受他不让你理解。
你越不理解,他越解恨、越有成就;你越莫不着头脑、越无计可施、越抓狂——他们就越满足。
此时,如果你试图通过安慰来理解,比如:“你是不是想玩手机啊”、“是不是想休息呀”、“没关系别太大压力”、“我知道你最近很难过”等,他们会更挫败、更沮丧。
——因为你的理解让他很没面子,好像他有多需要你似的。
他希望你能理解动机,不是内容。
叛逆动机有三点:1、他需要向你扔炸弹来发泄;2、他不希望你很快被炸死,又希望你被炸伤;3、希望炸弹拉响的时候,你是在场的,而不是当逃兵不管他了。
若理解了这三个动机,你就不会“较真”了,特别不会在内容上非要分出对错。
譬如玩多久手机、究竟先复习还是先吃饭、究竟你哪里做的不好、究竟他在生气什么——这你就上当了。
再强调一遍:没有对错,只有情绪宣泄,并对宣泄对象怀有期待。
因为结局无非三种,你赢他输、他赢你输、不了了之,而这三种都是“你输了”。
但凡知道叛逆的底层逻辑,你的一切回应都是某种“配合”,绝不会真被气疯,最终你们是双赢的。
03
第二,孩子的叛逆是期待你能自我理解。
叛逆都在唤醒你的“自我反思”,若这目的达不到,叛逆还会持续。不是让你反思你错了,而是让你理解自己。
比如理解你过往的艰辛。
还记得刚从护士手中接过这个小生命那天吗?初为人母(父)那种复杂的心情,那种幸福与责任、那种感慨与忧虑。
是的,我让你回头看,特别看看你得到了多少温暖与支持。
最艰难的日子你身边有谁?他们在照顾你还是消耗你?伴侣心疼你还是袖手旁观?公婆、父母呵护还是挑剔你?
养育环境是个“系统”,是给养育孩子的你提供“营养”,一个无法得到营养的母亲无法给孩子好的养育,爱不是天然的,是需要有“被爱”经验的。
所以,父母无需过度愧疚,别觉你当初没养好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温尼科特就明确指出:即使你在孩子的早期阶段做得很好,之后也做得很好,你仍然不能指望机器会一直顺利运转下去。事实上,你一定会遇上麻烦。你在后期遇到的某些麻烦是天然存在的。
比如理解你的早年。
关于原生家庭我假设你是知道的,不再展开,只说一句:你对待孩子的态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早年你被对待的相似或相反的模式,结果就是“似曾相识”与“矫枉过正”,以及“刚刚好”。
再比如理解你的婚姻。
越是叛逆的孩子,背后承载的越是难以言说的婚姻关系。
当夫妻之间彼此消耗、连年征战、冷漠暴力的时候,没有谁可以完整对待孩子。
试想一个失业的、整天被伴侣指责挑剔的、或面临婚姻危机的母亲,怎可能有精力对孩子?即便她强忍做到,谁又能保证负面情绪一定不投给孩子?
第三,孩子的叛逆是期待你允许他独立。
这里,我会告诉你“叛逆的本质”。
一个健康的人格基础是:自己说了算、敢于承担风险与责任。
这需要得到足够的、足够好的爱。
一个得到足够好的爱的孩子,是不惧怕与父母分离的,而分离意味着独立。
相反,一个没能享受过“被爱”的孩子,绝不可能真正分离。
他们在一种“不友好”的环境中成长,譬如被虐待、被捆绑、被忽视等等,一切都是“以爱为名的控制和利用”。
这样的孩子无法形成真实依恋。就算与天天与父母见面,但内心并未在一起,就不可能“健康的分离”。
而叛逆就是这种“不健康的分离”——用叛逆来推开父母,强行让自己独立。
这是一种虚假的独立,换句话说,孩子害怕分离,但为了摆脱难以忍受的关系,不得已为之。
事实表明,虚假独立的孩子们长大后依旧困难重重,表现在自己的恋爱关系、亲子关系、内心冲突上,你看,代际之间传承了。
所以,孩子叛逆的本质是:“通过痛苦的推开来表达依恋”——通过叛逆来索爱。
04
那么,面对孩子的叛逆,你到底该怎么做呢?
第一,要在孩子一次次叛逆中去理解孩子、理解自己、理解婚姻、理解你的过去。理解越透彻,你就越不被叛逆所累;
第二,要“配合”,不逃避、不与孩子在叛逆行为上争辩。你理解了叛逆的动机和本质,就绝不会真被气死,只是在配合促进孩子成长,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第三,事实上,孩子叛逆行为爆发那一刻,其实你什么都做不了。
什么安慰、讲道理、打压他、陪伴他、深呼吸都无济于事,你要做的就是等这一切过去。
真正起效的地方是日常,而非叛逆爆发期。
我刚说了,一切叛逆都在“索爱”,因为他们就是不甘心啊,所以你要去给。
不再自身难保的你,要把他当做“教他学走路时的年龄段”——什么耐心、鼓励、肯定、呵护、亲密都不在话下。
这对你绝对是个挑战!当然,也是机会,青春期的叛逆是孩子给你最后的机会。
日常给到了,孩子对你就有了真实依恋,你们就真实在一起了,孩子才可以与你内心分离,从而独立。
这是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叛逆。
最后,你一定会问我日常具体该做些什么,对不起我不知道具体做法。但我建议你再从头仔细阅读这篇文章。
因为一千对亲子关系就有一千种具体做法,你知道并理解了方向,若还是不知道该咋做,我断定,孩子叛逆的还不够,或者你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已经受损。
此时,你就需要专业协助,如同你教孩子一点点学会走路。
(文章来源:德瑞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