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老师请转给家长:新学期遇上“双减”,孩子的教育怎么办 | 头条

2021年09月05日 心理教育 老师请转给家长:新学期遇上“双减”,孩子的教育怎么办 | 头条已关闭评论 阅读 73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欧韶艳)

尊敬的家长,您好!

有一种幸福叫“神兽开学”,您是调好了闹钟静静等待,还是在忍受着最后的“鸡飞狗跳”?相信伴随着这个暑假的,除了水深火热,还有我们跌宕起伏的心情。“双减”如惊雷乍响,接踵而至的每一步都牵扯着我们的心跳。

2021年的暑假,一纸“双减”文件下发,改写了培训机构的命运——全国车站前、地铁中、商圈间,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培训广告悄然撤下,各大机构的业务全面暂停、清查关停,国家对培训机构的整顿力度空前。

在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旗下,“双减”是全国教育改革的第一剂猛药,但绝不会是最后一剂。北京上海已经出台自己的方案细则,各省市也将紧随其后——全国上下,都要让教育回归正轨。

所有的信号,都在传递这样的信息:中国教育已经“变天”。

现实的问题是:再过两天,当“双减”的雷霆之势与新学期相遇,孩子的教育怎么办?学校与家庭,究竟要携手朝着什么方向而去?作为父母,又该怎么办?请抽出一点时间读完这封信,我们在里面一一解答。

图片

引发全国热议的“双减”,全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相关的信息您或许已听过不少,但作为与学校长期携手共进的一方,您还需要与学校对以下问题形成共识:

● “双减”把课外培训减了,孩子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吗?教育将变得不公平吗?

事实上,“双减”的出发点,是要把学科教育回归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减轻家庭经济、精神的负担。当前在控制的,是不合理的“零食”,但不是一禁了之,最终是要让所有孩子的正餐都吃好、吃饱、吃营养。具体来说,是要通过加强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课后活动,从源头上遏制参加校外培训的需求。其中,“双减”意见共30条,有16条都在讲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同时,现在已有省市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而随着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进一步提速,“择校热”也将逐步降温。近日,北京就在“双减”方案中重磅宣布教师、校长实行大面积轮岗,特别在三年内,东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比例,要从10%~20%提升到100%;而上海、浙江等更多省市也早已在探索。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五项管理”帮助学校不偏离教育正轨。其实,义务教育就是国家用法律确定的基本人权,是保障性教育,人人有份、一视同仁,它是非选择、非淘汰、非竞争性的,帮助我们回归原本。

● “双减”政策出台后,转为“地下”继续“攒班”补习,别人“双减”,自己“加码”,就能胜出吗?

事实上,“双减”承接了于2019年发布的重磅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成为推动教育转型的关键一步,包括它在内的几个深化教育改革文件中,都有提到“深化高中招生改革”——把综合素质放到突出地位,而且要依靠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

从这几年的高考试卷就能看出,难题、偏题的比例逐年下降,基础题的比例占了大头。新中考改革后也呈现这样的趋势,而“双减”政策再次强调了降低考试难度。换句话说,赛道换了,以往的培训方式逐渐失灵。从根本上说,私下“加码”并不能胜出,反而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背道相驰。

图片

对于家庭来说,“双减”之后就要回归基本功,真诚地面对学校的课程。

作业方面,国家已明文要求学校不得让家长批改作业,但是家长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如通过培养孩子做作业的习惯,勾画文本,在书上做标记;鼓励孩子给自己讲题,清晰地讲出思路来参与其中。

孩子的作业和在校完成作业的时间会有所调整,回家后的自由时间会增多,取消校外培训则进一步留足空余时间。您需要把时间还给孩子,将重心转移到培养孩子的习惯上来。

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这个过程离不开外力,会经历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您可以参考全国优秀班主任沈磊老师为家长们梳理的清单:

● 学习的习惯

1. 预习

▸ 勾画文本,在书上做适当标记——您可以翻看书本、笔记本给孩子反馈。

▸ 写下自己的理解和质疑;记录自己的难点(有疑问)所在——您可以询问孩子预习中解决的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

2. 复习

把知识分类:已经理解的、能够记住的、可以运用的和存在问难的进行归类——您可以查看孩子笔记中的二次痕迹,让孩子绘制思维导图的知识建构,听听他是否能清晰的讲解出解题思路。

3. 订正

▸ 及时订正、换笔订正、规范订正——让孩子清晰讲解解题思路;

▸ 分析错因、整理知识考点、错题再做——让孩子寻找同类题、变化题做。

4. 变式

针对理科,一题多解,举一反三或熟题生考,变换条件考,综合运用——您要鼓励孩子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在交流中促进知识的加工。

5. 积累

针对文科,有专门的积累本(素材、词汇、典型),常翻看+勤使用——您可以做孩子的搭档,抽背或创造语境让孩子运用到生活中。

● 阅读的习惯

阅读能有效促进思维的发展,影响理解能力和表达力,中高考命题趋势是强化阅读要求。您可以进行亲子共读+讨论分析;低年级可以角色扮演;绘制阅读图谱、生成阅读报告。

● 运动的习惯

运动产生多巴胺、血清素、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和学习有关,可以促进记忆力和专注力的提高,对身心和谐发展有影响。您可以结合学校体育课安排,确保孩子每天运动半小时;在单人运动中关注心率;双人及多人运动重视合作能力。

● 劳动的习惯

劳动技能与生活能力正相关,劳动品质有利于培养人的价值观、责任感、独立能力。您可以让孩子整理房间(空间秩序感);学会卫生的打扫、工具的使用、器具的维修(手-脑-思维的发展),并及时肯定他的劳动成果(责任感)。

● 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

有利于孩子公民意识的培养,思维与表达,锻炼对事务分析判断的逻辑性、关联度,并学会甄别与选择。您可以邀请孩子参与家庭生活的决策(如购买什么 - 说出理由 - 对比不同类型的产品)发表意见。

● 兴趣爱好的习惯

这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积极健康;扬长补短,建立自信,自我调节;意志力、受挫力、坚持力的养成。您可以鼓励孩子参与文体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长期学习,但不强迫或总让孩子在亲友面前表演节目。

图片

在与学校并肩的长路上,还需要您在3个方面有所坚持与努力:

● 相信教师的专业精神

家校合育的前提是彼此信任,学校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专业性,不以偏概全,以少数违纪分子代表全体教师。

▸ 按照老师的要求(特别是家长会上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做,关键在于落实,并且有正向反馈;

▸ 熟悉孩子不同阶段的情况,与老师保持适度的个别交流,因材施教;

▸ 不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或学校。

● 联动老师,参与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和孩子的特点,建议与本班老师沟通。提前学习、超纲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孩子的深度思维,反而造成畏难情绪,与任课老师沟通能够有针对性的指导孩子学习。

● 针对孩子的薄弱补足

我们都认可课后个别辅导的重要性,但不意味着给孩子越加课越有用。哪个学科有问题,哪个章节有问题,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概念不清还是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建立起来,一定要捋清楚。

▸ 与孩子做好每一次的成绩分析,找到得失原因,制定调整策略;

▸ 针对自己薄弱的内容(学科/章节)做具体的补偿性学习;

▸ 鼓励孩子找老师过错题,加强一对一指导;

▸ 用好辅导书、线上资源;

▸ 私人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

▸ 坚持底线要求,保护孩子自尊心。

一开始,完成这些有一定难度。但是,大人和小孩,就像相互牵引的星球,我们作为成年人,首先乘上浪潮改变自己,孩子才能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国家也正在制定家庭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父母重视家庭教育,参与家庭教育,而不是将育人的责任转手给学校、培训机构。

当您发现学校的一系列变化时,可以多向老师了解“为什么”“如何配合”,请相信学校、相信老师,相信孩子。

您可以把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腾出来,观察其他父母如何引导,学习成为一名专业的父母。您可以参照“优秀家长的十个行动步骤”来改变自己:

1. 放下以“工具”或“概念”为模板的培养目标;

2. 放下你追我赶、时不我待的焦虑;

3. 认真打量自己的孩子,他(她)的优势、敏感点究竟是什么?

4. 尊重每一个内在可能与外在契机;

5. 培养自主兴趣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6. 确立自由的边界,给孩子自主管理的空间;

7. 帮助孩子把日常生活学习必然发生的场景,当作能力训练和素养积累的切入点;

8. 帮助孩子超越自我设限与心理难关;

9. 帮助孩子找到当下的兴趣点,搭建学习挑战的平台;

10. 相信他(她)的生命自有适应变化、抵抗风浪的内在潜力......

图片

“双减”并非短期措施,本质上是对整个国家战略规划人才需求的呼应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里写到了中国对12个领域的新规划,并对教育提出了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追求品质与公平。其中,职业教育规划也纳入其中,观念转型、各项配套和政策已经在逐步推进。

在越来越复杂的全球局势中,国运与个体的命运将紧密相连。您会发现,国家正在对各式人才与新兴领域予肯定,给孩子越来越多的路径选择,不是让所有鲤鱼都把“成为龙”作为一生的目标与意义;不是将所有孩子推上一条窄窄的独木桥,相互仇视、排挤竞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是逼迫每个孩子成为超人,全能型选手从来没有出现在人类史上,爱因斯坦也只会拉小提琴,不会弹钢琴,他是物理学家,不是化学家。

当下和未来的教育,是希望更多普通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所在,因材施教地帮助他们成为“自己”,既能抓住事业的起点,也能实现个人的幸福。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复杂、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能否解决、如何解决,取决于核心素养。您可以通过这样的比方来理解“核心素养”——

很多人都认为购买一辆车既能成为资产,又能节省交通成本。但实际上,买到手的车很快就贬值了,每年还得花上万块的保险费,停车、加油,如果还要保养,又是一笔开销,考虑到使用频率问题,最后算下来,可能还不如打车。这之中的知识我们每个人都学过,但不是所有人都真的理解了它——很多人没有真正掌握原理并实际运用起来,就是因为缺失素养。如果我们通过学习,改变了底层思维和大大小小的生活决策,就说明我们培养起了素养。

所以,减负,只是通往未来和理想的答案的一半,另一半,是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此,所有学校都要发力,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秩序,培育孩子核心素养,引入专业的教育研究和资源,课堂、作业、活动,都将发生变化,不断给孩子们提供不一样的东西,今天一杯牛奶,明天一杯果汁,后天一杯茶……由孩子自己去发现喜欢的、适合自己的。

图片

培育孩子核心素养有两方面工作极为重要,既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长期坚持。对于如何实现,我们梳理了一些专家的建议:

● 分析孩子的学习风格

植物自有周期,一旦错失时机就失去了色彩,孩子也是如此。

▸ 主动了解多元智能理论;

▸ 观察并分析孩子的风格倾向:视觉学习、听觉学习、动觉学习、触觉学习、小组学习、独自学习……具体而言,可以观察孩子的“坏习惯”,能发现孩子潜意识里习惯的体验和学习方式;

▸ 鼓励支持孩子既有风格,并作针对性强化训练。

● 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

双减政策后,外力干预少了,真正考验的是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激发后天形成的。

▸ 引导孩子制定合适的目标;

▸ 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

▸ 奖惩并行,及时表扬、定期反思;

▸ 契约精神,约定亲子的行为。

● 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怎样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热爱,结合自己的热爱去自我驱动,也是我们这一代父母需要思考的命题。您可以试着:

▸ 创设问题,鼓励孩子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家里电器坏了,制定旅游攻略等);

▸ 家里购买适当学具(含实验器具);

▸ 经常向孩子“请教”,与孩子一起讨论题目或分析问题。学习兴趣往往来自于孩子的求知欲,改革文件也强调运用知识。与孩子一起讨论、多倾听,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

▸ 用如评价表、折线图等,记录孩子的积极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切忌填满孩子所有的时间。

孩子的成长,就像植物的成长,植物成长的力量是从“留白”里来,“留白”需要空间和时间。足够的留白,才能抬高他生长的空间,抬高他人生的高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