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真正大格局的人:不解释,不纠缠,不责备

2021年12月08日 心理教育 真正大格局的人:不解释,不纠缠,不责备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18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屈露露)

作者:洞见·一默

作家何权峰曾说:“气度变大,抱怨就变少;胸襟变宽,路就变广;格局够大,问题就消失不见。”

人生的很多问题,其实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

格局小的人,容易在琐碎的小事中沉沦。

格局大的人,不解释,不纠缠,不责备。自在沉静,豁达从容。

01

不解释,种境界

看过周杰的一个采访,当时周杰在排练《北京法源寺》这部话剧。

记者和他聊起十几年前他和陈道明闹矛盾而被封杀的传闻。

周杰说:“陈道明是我师傅,怎么可能因为一点小事,我师傅把我封杀了呢?”

记者问他:“为什么一直不解释呢?这些谣言对你的名誉是有伤害的。”

周杰说:“伤害就伤害了呗,知道的就会自然知道,不知道的人跟他说有什么用?”

周杰在消失在大众视野之前,被屡屡造谣,但是他从未出面解释过。

专心经营着自己的农场,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而当年的各种谣言,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掉。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生气,这不就是君子吗?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被误解,被误会。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在别人嘴里有多少个版本。

如果总是在解释,那这辈子又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可以浪费呢?

很多时候,沉默不是理亏,而是一种格局,一种境界。

东汉有个卓茂让马的故事。

开国大臣卓茂,功勋卓著,但是为人性情宽厚,仁义待人。

有一次他骑马出门,遇到一个人,非说马是他丢的。

卓茂问他:“你什么时候丢的马?

那人回答:“一个月前。”

而这匹马卓茂已经买回来好几年了。

明知对方认错了,但是卓茂却没有解释,把马给了他。

身边的人都不理解。

过几天,那人找到了丢失的马,将马还给了卓茂,并表示歉意。

卓茂不予计较,原谅了他。

事情传出去,大家都夸赞他敦厚仁慈。

古人说:“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比起解释,沉默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

一言未发,但却远胜万语千言。

当一个人不愿解释误会,反而用自己的力量去化解,去背负。

这样的人宽厚仁慈,福泽也往往更加深厚。

02

不纠缠,是洒脱

陆游曾写过一篇《东坡食汤饼》的散文。

里面记录了苏轼的一件趣事。

苏轼、苏辙都被贬南方,在苍州和梧州之间相遇。

兄弟两人分外高兴,看到路边一个卖面条的,俩人一起坐下来吃面条。

面条很难吃,苏辙拿着筷子唉声叹气。

苏轼三两口吃完,看着弟弟愁眉苦脸的样子,笑着说:“面条这么难吃 ,你难道还要慢慢咀嚼吗?”

人这一生,总会遇到不舒心的人,不如意的事。

与其苦苦纠缠,不如果断放手。

越过去,往前走,着眼于那些美好的事物,才不至于辜负自己,辜负人生。

有个老人家以打铁为生,家里有个祖传的紫砂,天天拿着喝茶。

文物商人见到了,一眼就认出这壶出自名家戴振公之手。

于是和老人商议,以十万元的价格买下。

由于茶壶是老人祖传的,老人有些不舍,最终没有卖掉。

过了一段时间,那个文物商人想来老人家收壶,这次开到了二十万元,并且直接带来了现金。

大街小巷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来到老人家里,想看看二十万一把的壶到底是什么样的。

谁曾想因为人太多,有个小孩被挤倒了。

孩子正好碰到了桌子,茶壶掉在地上,应声而碎。

孩子的父母顿时惊慌失措,忙赔不是,说这么贵重的东西自己倾家荡产也是赔不起的。

然而,老人却并没有发怒,而是沉默了片刻,长吁一口气说道:“算了吧。”

碎了就碎了,反正又不能复原,纠结愤怒又有什么用的。

日子舒心,比什么都重要。

老人倒是洒脱,还是像以前一样卖菜刀、剪子。

据说他一直健康长寿,活到了102岁。

《笑傲江湖》里有这样一句话:

“人啊,要学会往前看,因为每一天都不可能再回头了。”

面对那些糟糕的经历,无能的愤怒,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大步往前,不要被其所累。

不纠结,不计较,坦然接受,然后略过。

格局放大,眼界放宽,人生的旅途很长,不必拘泥在一时一地。

03

不责备,是豁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名士兵在一次激战之后与部队失联。

两个人在森林里艰难跋涉,过了十余天依然没有赶上大部队,而他们已经断粮。

只有年轻士兵身上还有一块鹿肉。

在一次突围之后,俩人刚舒一口气,年轻士兵突然中了一枪。

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泪流不止,并赶快帮他包扎伤口。

俩人一夜无话,都觉得求生无望。

而那块鹿肉谁也没有动。

第二天,俩人被部队找到,得以活下来。

事隔多年,那位受伤的战士杰克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

但是我却没有恨他,因为我知道,他独吞鹿肉,是为了活着回去照顾他的母亲。

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

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容了他。”

《一代宗师》里面说:人这一生,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了自己内心的真诚与虚伪,也就懂得了尊重与理解。

见了天地之广,明白自己的渺小,也就生出一份豁达。

见了众生,明白了众生之苦,所以就懂得了宽容。

当一个人阅尽千帆,洞明世事,内心自然生出一种慈悲与宽厚。

对于别人的伤害与过错,就没有那么多的愤怒和责备。

《三国志》里,刘备攻打雒城的时候,刘璋之子刘循率兵抵抗。

刘循坚守城池,刘备久攻不下。

军师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不幸离世。

城破之后,群情激愤,将士向刘备请命杀掉刘循。

刘备却说:“各为其主,又何错之有。”

最终宽恕刘循,放他回到刘璋身边。

刘备的大度最终触动了刘璋,率领益州百万军民,开城出降。

而得到益州的刘备,不仅很快俘获了人心,也有了和曹操孙权一较高下的资本。

属于刘备的时代,终于到来。

古人说:“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

心胸宽广,仁慈厚道,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

宽容是一种心量,更是一种格局。

唯有那些智慧通达的人,内心才不会打结,这样的人,才能容人,渡人。▽阿甘曾说:“人生是一个不断剔除的过程,慢慢知道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当一个人见过远山沧海,眼前的苟且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别人的非议,无谓的纠缠,内心的怨恨,一一放下。

只有这样,你才能轻装前行,奔赴更美好的未来。

(文章转载于:洞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