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暗示”的力量如此可怕!有些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2022年08月26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暗示”的力量如此可怕!有些话永远不要对孩子说已关闭评论 阅读 676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因为学校有要求,5岁的女儿开始学跳绳。

接连几天都跳不到一个,孩子爸急了:“不能这样跳,这样错了……”“看你笨的呀,我都急死了!”

女儿很快不耐烦起来,最后干脆把绳子一扔,直接撂挑子了。

看情势不太对,我赶紧叫停父女俩。缓了两天后,我接着带女儿去练,各种彩虹屁都用上了:

“你游泳都能学会,相信你这次也能做到!”

“哇,今天多坚持了10分钟,真不错啊!”

“比昨天多跳了两个,你又进步了!”

结果孩子越跳越来劲,每天都坚持练习。几个月后,她就能一口气跳小几十个了。

同一个孩子,仅仅因为大人对待她的方式不同,她的表现就有天壤之别。

这就是语言暗示的力量!

经常被暗示的孩子,大脑会发生惊人变化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证预言”现象。

当父母一直笃定地告诉一个孩子,你聪明又努力,学习肯定没问题!

孩子的大脑就会自产生“我很优秀”“我很棒”“只要我肯努力、用心,学习难不倒我”的观念,并通过不断的努力来达成这个期待。

反之,当父母总是贬低孩子,孩子的大脑就会产生“我很糟糕、我不行”的观念,并用各种行为去“证明”父母的话,比如做事没有动力,难以执行等。

经常被暗示的孩子,不仅心理和情绪受到影响,大脑也会发生惊人变化。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发现:

长期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他们的海马体(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和胼胝体(主要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的体积会明显缩减。

这说明,孩子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都会下降,智商会受到直接影响!

而且,经常被吼骂的孩子,他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会明显下降。

脑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长期大吼大叫的环境中,孩子大脑中的杏仁核(主要是负责处理愤怒和恐惧两种情绪)会被不断刺激。

如果杏仁核反复被刺激,孩子就随时生活在恐惧中。

在遭受到严重语言暴力时,孩子会觉得全身颤抖,呼吸急促,身体疼痛,甚至有恶心眩晕的感受。

一个随时都在担惊受怕的孩子,他的学习注定是低效的。

用积极语言代替消极语言

心理学上曾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权威性谎言”实验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去了一所普通中学,并对几名老师说,“你们是学校里最好的老师,现在我给你们分配了18名学生,他们的智商都很高,很聪明,希望你们可以好好教他们。”

8个月后,那18个被选中的学生成了班上的佼佼者。而且,他们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事实上,这些老师和18名学生的名单都只是随机划出来的,他们并不是罗森塔尔嘴里的“最优秀的老师”和“最优秀的学生”。

为什么这些学生身上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因为接受“优秀”暗示的学生,会用优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慢慢地就真的变优秀了。

这就是积极暗示的力量!

罗森塔尔得出结论: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后,容易接受这种心理暗示,从而朝着标签所指向的方向偏转。

这给了父母一个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孩子按照期望的方向努力。

“母亲的积极暗示,是我一生的光”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残障学生叫李麟青。

他1岁时确诊脑瘫,不仅无法站立和行走,双手也只有三根手指能比较正常地运动。万幸的是,李麟青的智力并没有受到影响。

妈妈一直告诉他,“你跟正常孩子没有什么不一样。”

她陪儿子读书,陪儿子学认字,坚持送儿子去正常学校,接受正规教育。

她随时提醒儿子,“你不拿残疾当借口,它才不会阻挡你做想做的一切。”

每当有人笑话李麟青,每当严酷的现实一次再次向母子俩发起挑战,母亲都会坚定地站在儿子身边,用言行告诉儿子:

“你没问题。”

“你一定会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永远是妈妈的骄傲。”

20多年求学路,李麟青凭借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成为学士、硕士,最后以优异的成绩,成为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残障学生。

博士毕业时,总结过往,李麟青说:“如果被命运偷袭,最好的反击就是逆袭它。”

消极的暗示,像是心灵的腐蚀剂,使一个孩子退缩、自卑、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

而正面的、积极的暗示,像阳光,照耀着孩子,让孩子乐观向上,拥有战胜困难的自信。

父母应该如何用正确的“暗示”来养育孩子呢?

 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我家孩子太磨蹭了!”

“整天就知道打游戏,什么时候学习能上点心!”

这样的话说多了,孩子会觉得,反正父母已经这么看我了,我再怎么表现也没用,不如破罐子破摔。

 用积极语言代替消极语言

把“快一点”,改成“5分钟后出发”。

把“你能不能乖一点”,改成“妈妈知道你会改变的”。

把“你肯定做不好的”,改成“我们试试看吧”。

当我们不断重复积极的语言,孩子也会收到积极的提醒,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动。

 多看孩子的优点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把目光从孩子的缺点转移到优点上,多多夸奖孩子。

在外人面前,也不用吝啬对孩子的赞美。与直接赞美相比,孩子更愿意相信父母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真实性。

 给出明确的指令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讲过一个案例:

有一个6岁的孩子,却能把被子铺得整整齐齐,甚至通过了军队检验。

家长们都很好奇,去问孩子的妈妈:“为什么你家的孩子不仅听话,还能做这么好呢?”

这位妈妈回答:“其实我的孩子一开始也是屡教不改,后来我发现,他不是不听话,而是我说的方法,他听不懂。当我把床单都改成格子的,让他按照线来折叠,他很容易就听懂了,而且做到了。”

所以,当孩子做得不够好时,先不要着急,观察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法,超出了孩子理解的范围。

如果是,请给出更简单易懂的指令。

作家哈尼·鲁宾说过一段名言:

“小心你的语言,它会变成你的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千万别小看“暗示”的强大力量,你说的是“真棒”还是“真笨”,影响的是孩子的整个人生。

多多鼓励和发现孩子的优点吧!请相信,因为有你的鼓励和支持,孩子能更健康自信地长大。

(文章全文转载于:家校共育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