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为了惩罚我爸,我割开自己的手腕 | 当孩子自伤时,他在说什么?

2022年10月10日 健心资料 为了惩罚我爸,我割开自己的手腕 | 当孩子自伤时,他在说什么?已关闭评论 阅读 667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全民健心网编辑:朱君)

最近,疫情、战争等魔幻新闻,仿佛变成了潘多拉魔盒。
打开之前,总要做足心理准备,深吸一口气。 可还是会被扑面而来的震惊、荒诞和无奈所影响。 我们一边质问“世界究竟怎么了”“希望究竟在哪里”。 一边免不了叹息: 人生无常,健全健康的身体都可能是奢望。我一定要天天运动、好好吃饭,对自己好一些。 然后咬咬牙,继续咧起嘴角,扛下去。 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人,选择了拿起小刀、圆规、剪子——在自己完整的身体上,留下累累伤痕。 一位值夜班的医生曾发朋友圈,感慨遇见的病例: 14岁了,被父母骂两句后,拿菜刀在左腕留下六刀深深的伤口,幸好没伤及桡动脉。 他们未必不知道生命可贵、未尝不想对自己好一点,却仍选择了伤害自己。 究竟是为什么呢? 今天,健心学堂就和你聊一聊:自伤图片

妈妈:我以为自家孩子很懂事直到看到她手上29道刀疤“老师,求求你们,救救我家孩子。” 上个星期,我在心理热线接到了一位母亲的来电。 “她天天拿刀割自己,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办…… 我家孩子,以前从不要人操心。 哦,只有刚上小学那会不大懂事,不愿意去学校,还老哭鼻子。 有一回闹了一上午,我一着急就打了她。 就打过这一次! 后来她就老实了,现在上初一,一直都好好的。 直到上个月,孩子在学校做了心理测评,学校的心理老师打电话来,让我们多多关注孩子。 我说不可能,孩子这么乖,老师是不是打错了? 我跟老师确认了好几遍,确实是我家孩子。 心理老师让我们别直接跟孩子说,但我觉得不可置信,就直接去问了。 一问呢,她就支支吾吾不说话。 我急得拽了她袖子一下。 妈呀,当场我就吓坏了! 袖子下面,那个手背上、手腕上、胳膊上,都是口子!她还挡着我不让我看! 我趁她睡着了数过,至少29道! 第二天,我旁敲侧击问她,是不是觉得活着没意思。 她就跟我翻白眼,说不一定。 老师,我害怕啊。 你说哪个孩子又不想死,又拿刀割自己的?”

图片

健心学堂说: 还真有这样的人。 并没有想自杀,但又确实的伤害了自己。 这样的行为,被称为“非自杀性自我伤害(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下文简称“自伤”)”。 拿刀割、咬自己、烧自己、撞墙……[1],自伤的方式五花八门。 还有一些,带着时代的“印记”。 十几年前我上初中那会儿,同学们间就流行在手上刻字(用圆规)。 有人刻暗恋对象的名字,有人刻非主流词汇。 跟我玩的好的三五个,就有一半“见过血”。 而现在,“滴血吊坠”仍在少男少女间流行。 买它的人会挤出自己的血,装进空心的小吊坠瓶,然后送给对象。

图片 图片来源:拼夕夕(现已下架)

研究发现,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发生率大约为17%[2],也就是说,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伤害自己。

图片

女儿:我倒没有想死但看我妈抓狂还挺爽 安抚了母亲的情绪,我希望和孩子聊聊。 拿到手机后,她立刻把妈妈赶出了自己的房间。 在女孩口中,我听到了不一样的故事: “我妈跟你说什么了?反正你别听她的。 我没事啊,我也不想死。 为什么拿刀?不知道。 从小我妈管我可严了,我同学们周末都能出去玩,我就别想。 好不容易恩准我出门,回来得给她做半个小时汇报。 后来我也不想出去了,麻烦。 对了,写作业也不能关门。 现在,我也基本不和她说话了,一开口她就要训我。 从小就这样。 我还记得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人欺负我,我不想去。 我妈根本不听我说,就让我反思自己。 上个学期期中的时候,我考得不好,没手机,也联系不上以前的朋友。 本来已经够烦了,她还要一直问我成绩。 那天晚上,我就拿美术课用的小刀,割了手指头两下。 是有点疼,但也有点爽。 期末好不容易成绩进步了,但我妈又嫌不够。 期中的时候我还跟她解释两句,说初一的功课多难,期末我也不和她吵了,听她说完我就回自己屋了。 那天晚上,我就又拿出刀了。 以前她不知道。 现在她看见了,我觉得更爽了。看她着急的样子,我觉得有点虚伪,又有点解气。 现在,她把圆规尺子刀子都拿走了。 不过我在自己屋里,终于能关门了。”  

图片

健心学堂说: 明明会痛,为什么还要伤害自己呢? 因为换来痛后的平静。 研究发现,自伤行为有调节情绪的功能,负面情绪也会随着自伤降低[3]。 同时,自伤还有可能减少外在的负面事件[1]。 因为,自伤行为带有一定的“惩罚”意味,它惩罚的,是爱着女儿的母亲。 受到“惩罚”的母亲觉得内疚,开始反省和改变。 虽然这并非最好的母女关系,但对女儿来说,已经是难得的“平静”了。

图片

妈妈:那我怎么办不理她的“威胁”可以吗? 这时候,母亲又进来了,想要拿回手机。 女儿生气地喊:“你怎么又不敲门!” 母亲赶忙道歉,像被戳到的蜗牛一样,迅速缩了回去: “老师你听听,我现在,只能顺着她。 她过得逍遥了自在了,我是从早到晚提心吊胆。 也不能让她开门,也不能随便进她屋里,作业也不敢催她做了。 我现在特别纠结,主要就是怕她想不开,吓得晚上我经常睡不着觉。 但第二天又会觉得,她要是就拿这个吓唬我,我能不理她了吗? 不然现在她这样,不学习光想玩,我们还不管,下次月考,不知道得退步到哪里去了。”

图片

健心学堂说:不理TA当然不行。 毕竟,对于自伤行为到底会不会导致自杀,心理学家们也有争议。 有人觉得,如果自伤既宣泄了痛苦,又改善了所处的环境,应该就不会“想死”了。 但还有另一种假设: 自伤会让人对自杀逐渐脱敏,让今后的自杀行为更容易发生[4]。 尤其是,当孩子发现,靠自伤已经没法再调节情绪、改善处境时。 TA就不得不再寻他法了。 这个“法”,当然可能不断“升级”。 所以,发现自伤行为时,家长绝不能置之不理。[5]: 不妨找一个时机,安排一个舒适的环境,在自己情绪也平静的时候,开启这个话题。 不要威胁教训,不要让孩子觉得会因为自伤而受到更多惩罚重点,放在孩子的感受和行为上。

可以这样问:

是因为之前遇见了什么事吗?心情怎样?

这样做了之后,有什么感觉呢?

可以表达你的猜测和担忧:你一定是很难受、不知道怎么办,才会伤害自己的吧;我觉得很心疼,能再多跟我说说吗? 不可以变成说教,不要说: 你真不让我省心你要是再这样,我就不管你了有这么多办法你偏偏选了最蠢的一种…… 这样,也许你会从孩子口中,拼凑出一个你从未了解过的TA。

图片

交谈之外,也请暂且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保持耐心。 毕竟,经年累月的伤痛,也很难一蹴而就地改变。 还有,及时关注和回应孩子的合理要求。 比如,隐私、锁门、用手机等等。 我们也不必等到孩子声嘶力竭、无能为力、只能用自伤来“求救”时,才匆忙放开限制。 最后,如果你觉得这些做法,见效仍然不明显。 那就及时带孩子去看心理咨询师或医生吧。 毕竟,家长也不是万能的。 医生的介入,也能让我们多一点支持,多一分力量。

图片

女儿:伤疤有点丑但我还是会想找小刀 一周后,我又给女孩打去了一个电话。 现在,她可以在放学后和周末拥有一段时间的手机了。 “老师好啊,我这个星期过得还行。 你放心,我也不会总想着割自己的,毕竟伤疤还挺丑的。 但有的时候,我也搞不清自己的想法。 现在我妈对我好很多了,但我爸跟我发脾气来着。 也没啥事,就是那天晚上我吃饭吃得少,又吃得快,吃完想去自己屋里。 他不让,说我就想着玩手机。 我爸平时工作忙,很少理我,也很少发脾气。 但他一急,我妈都拦不住。 就只有那天,我又想找刀子。但是我屋里已经没刀子了。 那天晚上,我就很烦躁很烦躁很烦躁……

图片

健心学堂说: 如果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也正身陷自伤行为。 请先暂停一下,抱抱自己吧。 我知道,你肯定很难受,才会希望用身体的痛苦,替代心里的难受。 但我们,永远是有选择的。 我们可以用更安全一点的痛苦方式,比如拍、捏。 这样同样能很疼,还更“干净又卫生”。 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可以想想:有没有其它自我的安抚方式? 比如,用力地抱住自己,抱住被子枕头; 或者,回忆一些感到安全、平静的时刻。在深呼吸里,让头脑回到那时,全身心地浸泡在那份感觉里。 再比如,找更理解我们的家人作为“队友”,事后向他们寻求安慰。 还不行,就求助专业人士的帮助吧! 心理咨询师永远愿意倾听你的心声,医生也会一直关心你的健康。 他们,都是你的“队友”。

图片

写在最后 自伤,听起来就很可怕。 但自伤的人不可怕。 如果不是已经品尝了足够多的痛苦,没有人会想用另一种痛苦来掩盖它。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或做出一些轻微的自伤。 比如: 主动“陷”在一段糟糕的关系里,压抑自我,讨好别人;   总是幻想一些糟糕的画面,沉浸在灾难般的恐惧之中…… 也许,是时候停下来,想一想了。 无论如何。 世界和我,都深深地爱着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