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父母在童年时一定要给足他这5样东西
(全民健心网编辑:王志敏)
家有男孩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有担当、有修养、有爱心的男子汉。
但这些品质大多不是天生的,都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导和日夜熏陶。
——虎妈
“30年来,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否定男孩的男子气概,认为男孩和女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但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男孩和女孩在性格上是不一样的。”
相比女孩,男孩有着独特的生理特点和成长模式。
这就注定了他们一方面缺乏经验,喜欢冒险;
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有能力,富有同情心,且性格坚强。
那么,该如何把一个冲动、脆弱、情绪化的小男孩培养成关心他人、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的男子汉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
那就是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给够他们这5样东西——
给男孩责任感
在综艺《少年说》中,有这样一幕:
一个男孩吐槽妈妈整天让他做家务,说自己每天光学习已经够累了,还要刷碗、擦地,甚至摘菜。
他越说越委屈,表示:“我还只是个孩子啊。”
然而,男孩的妈妈却没有退让。
她循循善诱道:
“无论你有多大的学问,会说几门语言,这都不重要,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纯爷们。
你现在做家务,你会有责任感,将来,你才会对你的家人承担责任。”
而这一点,恰好与前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魏书生的观点不谋而合。
魏校长也曾在演讲中提到:
“大家千万别小看做家务劳动这件事情,全中国的学生如果都能天天做家务,都知道心疼父母、承担家庭责任,你试试看,社会风气一定不一样。
这是规律,是问题的根。”
责任感,才是男孩一生幸福的基石。
想要增强男孩的责任意识,很多时候,不需要什么大道理。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制造一些需要孩子劳动、付出的机会就够了。
在这个过程中,爸爸要积极参与,亲身示范一个有担当的男人是如何立身处世、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的;
妈妈则要学会“偷懒”,主动寻求儿子的关心和帮助,激发男孩的责任心。
这样,男孩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给男孩规则感
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说:爱与规矩并行,才是最好的家教。
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分寸;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
还记得那个曾“死而复生”的孙小果吗?
童年时,父母离异,对他疏于管教。
以至于他小小年纪就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混世魔王:
为了尝试电棍的威力,就照着别人身上击打,直到耗光电量;为了检查爱犬的训练结果,就让狗咬身边的人;看见女孩欲行不轨,就找人殴打对方……
然而,母亲不想着怎么教儿子规则与敬畏。
反而托人给儿子减刑、办理保外就医。
四处奔走,让本该被判处死刑的儿子顶着另一个名字招摇过市。
也正因有母亲的一再纵容,孙小果才越来越无法无天。
最终,一步步踏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作家戈尔丁说:
“如果一个孩子,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制止,在没有制度约束、惩罚机制的情况下,生物性的恶便会倾泻而出,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规则感就像是男孩身上的风筝线,让他越飞越高,却不会因为“断线”而一头栽在泥坑里。
因此,在男孩6岁以前,父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起权威,让他对父母有敬畏之心。
懂敬畏、守规矩的男孩,走向社会时才会拥有更强的自律和理智,更容易取得成功。
给男孩教养和礼貌
在一期节目中,应采儿曾分享了自己家的餐桌教育:
告诫儿子不要浪费食物;
不可以把菜都转到孩子面前,让孩子先吃;
不能让孩子在餐桌上拥有特权感:因为家不是餐厅,有什么就要吃什么……
当时,嘉宾朱丹不以为意,觉得应采儿对Jasper的要求太多了。
应采儿却毫不客气地反驳道:
“这不是要求多,这是基本礼仪。”
或许在有的父母眼里,自家的孩子怎么都是好的:旁人眼中的无礼,被父母看作是勇敢;旁人眼里的口无遮拦,在父母看来是随性直爽。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已经把孩子变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就像主持人金星说的:
“孩子走入社会招人厌烦,才是真正失败在起跑线上了。”
而有远见的父母都知道,穷养富养不如教养。
能力决定了一个人能飞多高,教养却决定了一个人能飞多远。
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
对长者的尊敬、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在公共场合的素养、挂在嘴边的那一句“请”和“谢谢”……才是男孩行走八方的通行证。
给男孩探索的自由
英国“Nurture纪录片频道”曾做过一个实验:
邀请10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去一个房子里住五天,房子里准备了各种玩具、纸笔和颜料,厨房里有充足的食物,外面还有一个大花园。
期间,没有大人的干预和照顾,一切都由男孩们自己说了算。
没想到,男孩们彻底“放飞自我”了:
打水仗、在墙上涂鸦、把爆米花扔得到处都是、在走廊骑车、互相在脸上画画……
这一幕幕,自然看得父母们血压升高、胆战心惊。
然而,事实上,在男孩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最不可或缺的养料莫过于冒险和探索。
《大西洋月刊》就曾发布过一项研究:
以安全之名的过度保护,将独立、冒险和探索精神从男孩们的童年中剥离,不仅没有使男孩们变得更加安全,反而限制了他们的潜力。
登高、爬树、打闹……
这些父母严令禁止的举动,往往能够激发男孩的斗志,让他们拥有更强大的自我效能,从而产生“我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自信。
所以,下一回,父母别再急着责备那个因玩耍或探索把自己浑身弄得脏兮兮的男孩。
毕竟,满足了探索欲望的男孩,才能长出一颗强韧的心脏,风吹不倒、雨打不垮。
给男孩管理情绪的能力
儿童教育学家金伯莉·布雷恩研究发现:
孩子任性、发脾气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情感的发育超过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特别是男孩,他们各方面发育相较同龄女孩来说都更为迟缓,也更容易情绪失控。
如果总是阻止男孩发脾气,或是以暴制暴,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妨碍孩子大脑的正常发育,让他们陷入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情绪的混乱中。
就像绘本《生气的亚瑟》中所描述的那样:
当亚瑟对妈妈说“我要生气了”时,妈妈正忙着收拾厨房,便随口敷衍道:
“那就生气吧。”
没想到,亚瑟的怒火一发不可收拾:
他变成了闪电,把房间里的东西都劈得七零八落;
又变成了狂风,掀翻屋顶,吹走路灯、广告牌和小汽车,让整条街都变得混乱不堪;
他甚至震碎了地球,让宇宙爆炸……
可妈妈还是没能看到亚瑟愤怒背后的痛苦,只是一遍遍重复着:
“够了,够了,别生气了……”
最后,亚瑟只能坐在一片废墟中,黯然神伤:根本没有人关心他到底为什么生气。
对此,《男孩的思维方式大不同》一书中,介绍了几种适用于男孩的情绪管理法,比如:
故事法
相比抽象的大道理,男孩的大脑决定了他们更容易被具体的故事所触动。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给儿子讲一些关于情绪的绘本故事。
讲述的过程中,多引导孩子描绘自己的感受。
比如:
“你觉得他为什么要生气?”
“他生气是因为觉得父母不在意他了对吗?”
“如果你是他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沙袋法
研究表明,男孩更喜欢通过身体来体验、表达以及发泄情感。
可以在书房给儿子放置一个沙袋,并且告诉他:“这是你的地盘,当你需要发泄时,可以来揍揍沙袋。”
但也别忘了教育儿子:
虽然他可以击打沙袋,但并不意味着他可以毫无顾忌攻击其他人或物体。
总之,当男孩感受到了我们对他的爱与接纳,情绪的潮水就会渐渐褪去,露出理智的岩石。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
“作为父母,我们不是要拔苗助长,让孩子成为我们心中的那样。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样子,男孩尤其如此。”
养育男孩,就像种下一棵树苗。
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感到烦恼,为他们的好动、贪玩、倔强而头疼不已。
但只要我们悉心浇灌,给予他们阳光和养料,他们终会慢慢抽枝发芽。
最后,成长为一棵能够为父母、为家庭遮风挡雨的大树。
愿我们都能给足儿子这5种养料,让他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文章全文转载于:男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