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悲痛!又有学生跳楼:毁掉一个孩子,就让他沉迷“垃圾快乐”

2023年03月26日 健心资料 悲痛!又有学生跳楼:毁掉一个孩子,就让他沉迷“垃圾快乐”已关闭评论 阅读 509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全民健心网、健心学堂编辑:于梦娇)

教育路上,父母要以身作则,别再靠嘴教育孩子,请用行动做榜样,带动孩子远离垃圾快乐。

01

毁掉一个孩子,就让他沉迷“垃圾快乐”

前几日,微博上有一条热搜关注度极高。

山东青岛,一位14岁女孩在医院给奶奶陪床时突发心源性猝死倒地,经过紧急抢救,女孩成功脱险。

了解后才发现,原来是女孩在寒假痴迷手机,父母想让她进医院给奶奶陪床,以此控制她的手机瘾,结果没想到适得其反,孩子更痴迷了,持续玩手机81小时后险猝死,与死神擦肩而过。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沉迷手机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近几年来由此引发的亲子冲突和悲剧不胜枚举:

辽宁,一名初三女生沉迷手游,一个月刷掉家里6万存款,因恐惧与内疚,从阳台跳楼自杀;

杭州15岁少女因手机使用问题与家人发生争执,从19楼跳下,当场死亡;

北京一名初二学生,因成绩不理想,爸爸没收手机,索要无果后,跳楼自杀;
......

孩子沉迷手机,无非就是被手机中的“垃圾快乐”所裹挟,光怪陆离的各类游戏和越刷越上瘾的短视频,让无数本该拥有绚烂璀璨人生的孩子,一键开启颓废模式。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原本计划玩一把游戏,刷20分钟短视频,但是一不小心就浪费了大半天时间,并且心甘情愿的沉溺其中。

我们在各种各样的短视频内容和游戏中得到及时的反馈,这些反馈刺激大脑,分泌出让人感到快乐的多巴胺。

对于心智不成熟,自控力差的孩子来说,短暂的快乐会在无形中诱其上瘾,成为“时间杀手”后便开始摧毁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上进心,让他们逐渐丧失学习力,在垃圾快乐中虚度光阴。

至今想起朋友家的儿子,仍不免一阵叹息:

初中那会,他的儿子成绩很好,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

但是高二那年,朋友夫妻俩去外地忙生意,他们给儿子买了最新款的手机,原本是想着方便联系孩子,殊不知儿子却沉迷于一款游戏无法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朋友懊悔,没收了儿子的手机,将儿子转到了一所封闭管理的学校。

即便如此也于事无补,变本加厉的是他的儿子还在校外网吧认识了其他学校的小混混,一放假就和他们鬼混,还借钱给自己买了手机,尽管混到了高考,最终也只考上了一所专科院校。

本该拥有大好前程的孩子,却因为一头栽到垃圾快乐中,亲手把自己的人生,断送给了玩不完的游戏。

科技时代,家长不可能为孩子打造一个无手机接触的无菌环境,手机也并非洪水猛兽,真正毁掉孩子的,是他们所沉迷的“垃圾快乐”。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教育只有一次机会,在本该发奋读书的年纪沉迷游戏,贪图享乐,最终只会自毁前程。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当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时,不应只是推卸责任:“游戏毁了那么多青少年,为什么不禁止游戏?”

而是要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多问自己一句:“为什么是我的孩子沉迷手机?为什么别人的孩子不会深陷“垃圾快乐”。”

02

为什么有的孩子容易沉迷“垃圾快乐”?

网上曾流传一段话:

四十年前,人们惊呼武侠小说会毁掉下一代;

三十年前,人们惊呼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脑和游戏会毁掉下一代;

现在,人们开始惊呼手机会毁掉下一代 ……

但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任何力量能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心理学者曾奇峰曾对一个沉迷游戏的家庭做过现场访谈,当时那个孩子说:我每天除了睡觉,基本都是在网上玩游戏或者聊天。

当曾老师问他网络能带给你什么呢?

孩子回答道:

“可以让我听不到爸妈的啰嗦,他们自己每天都抱着手机玩,却成天就知道说学习怎么重要,还警告那些和我一起去网吧的同学不要跟我玩,让我很没有面子。”

短短几句话,道出了很多孩子沉迷手机的真相,这也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缩影。

孩子沉迷手机只是表象,背后的家庭教育才是根源所在。

成长在这三种家庭环境下,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机,家长可以自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一种家庭:贬低式教育,让孩子缺乏价值认同。

事实证明,一味的打击式教育,对孩子来说,只有打击,毫无教育可言。

生长在这类家庭的孩子,从小缺乏父母肯定和认同,当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找不到自信时,就很容易沉迷手机游戏中的虚拟世界,试图寻找自信和成就感,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强烈的反差对比,会让孩子只想沉溺在价值认同高的虚拟世界。

第二种家庭:缺乏陪伴和沟通,破裂的亲子关系,最容易引发孩子逆反心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发布的“中小学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中显示: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亲子关系越差,越容易导致孩子形成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

反之,父母和孩子亲密度越高,懂得陪伴和关爱孩子,孩子越不会沉迷网络游戏。

父母只有真正地关心孩子,及时地回应他们的要求,才能和孩子有效沟通,增加孩子安全感。

第三种家庭:“百分百控制教育法”,最多管住孩子初高中,一旦上了大学,孩子脱离父母后将会遭到反噬。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在考上重点大学后,因为沉迷游戏导致挂科,严重者甚至遭到退学。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在初高中过度干预孩子,让孩子完全丧失自由和隐私。

强烈控制欲的父母往往会带出自制力极弱的孩子,在无人管束的时候,更容易沉迷之前父母反对的东西。

父母所有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只会让亲子关系和孩子心理健康出现更多的裂痕。

03

父母是孩子和“垃圾快乐”之间的一道墙

吴军在《大学之路》中说到:

“教育最可怕的就是:用上一辈的思想,教育当下的人,去迎接20年后的未来。”

未来是科技时代,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运用智能手机而不沉迷其中,是当下父母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位合格且负责的父母往往能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成长,在便捷的互联网中寻找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养料,唯有如此,父母才能成为孩子和“垃圾快乐”之间的一道墙。

1、立规矩,设置手机使用时间,父母双方统一战线。

自父母给孩子手机的那一刻,就应当约定好玩手机的时间。

比如,在每周一、三、五、日设置固定的手机时间,可以是完成作业后的一个小时内。

告诉孩子可以将自己玩手机时需要做的事情列好清单,在拿到手机时先完成清单上的事情,这样不仅能教会孩子“延迟满足”,也能让孩子分清主次,带着目的去看手机。

除此之外,父母意见统一是手机家规顺利执行的前提和保障。

李玫瑾说:

“管孩子,只需要一种声音。”

定下的手机使用时间,就要严格遵守,不能因为孩子在父母一方使性子,爸爸或者妈妈就妥协。

父母妥协次数多了,孩子就不会将“我玩手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免在无人约束的时候沉溺手机中难以抽身。

2、筛资源,借助平台优势,寻找优质资源,拓宽孩子视野,增长见识。

我们都知道很多平台都是算法机制,你喜欢观看哪类视频,平台就会将更多同类型用户和内容推荐到你的首页,以此吸引你的注意力。

如果我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观看优质的学习资源,让他们从视频中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人文历史,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他们就不会被一些低俗无趣的内容牵着鼻子走。

这里为大家推荐整理了一些优质的纪录片和TED演讲,家长可以收藏下来,假期空闲时间,陪孩子一同观看:

自然科普:《地球脉动》《蓝色星球》《冰冻星球》《人类星球》《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人文历史:《中国通史》《世界历史》《河西走廊》《大明宫》《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敦煌》

阅读文学:《典籍里的中国》《但是还有书籍》《“字”从遇见你》《书简阅中国》

寓教于乐:《中国唱诗班》《跟着书本去旅行》《此画怎讲》《历史那些事儿》

TED演讲:《优秀的人都是怎样训练大脑的》《迷茫的时候如何修正自己的人生》《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时间》《20岁光阴不再来》《增强信心的三个技巧》《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请停止与他人比较》《如何专注在重要的事上》《做勇敢的女孩》《怎样打败孤独和负能量》《沉迷垃圾快乐,自律和自虐也救不了你》《越努力,越幸运》

正如一位班主任所说:

“不管是手机、游戏还是视频,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打开方式。”

这些优质的学习资源才是孩子玩手机的正确打开方式。

3、做表率,家长首先不能沉迷手机。

罗老师曾问网友:你是喜欢听爆笑段子,还是喜欢读莎士比亚?

很多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再问:如果选一个留给孩子呢?

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莎士比亚。

可现实是,热衷于刷爆笑段子的父母很难培养出热爱阅读的孩子。

孩子最终变成什么样的人,取决于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表现。

教育路上,父母要以身作则,别再靠嘴教育孩子,请用行动做榜样,带动孩子远离垃圾快乐。

点亮文末【在看】,愿所有父母都能做好孩子的“救援者”,帮助孩子扫除垃圾快乐的障碍,驰骋在人生的跑道中,在该奋斗的岁月里,对得起每一寸光阴!

(文章全文转载于:家长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