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不想养出白眼狼,就一定要让孩子受这三种苦
(全民健心网编辑:朱君)
被万般呵护、精心照顾的孩子,往往学不会感恩。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放手让孩子吃点苦。
——虎妈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动图: 一只小鸟竟不知自己有擒获小虫的本领,张大着嘴巴在后面追赶着一只小虫子,却怎么也吃不到。
有一个高赞评论引人深思:那样子,像极了被父母溺爱的孩子。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但一味地宠溺只会让他们在离开父母后丧失独立生存的能力。
正如白岩松所说:
“吃苦教育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别让孩子在该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 为人父母,想要养出优秀的孩子,从小就要让孩子吃这三种苦,是责任,更是远见。
吃读书的苦:人生的高度取决于书本的厚度 你还记得《超级演说家》第二季的冠军刘媛媛吗?
这个出生在河北北皋镇刘岗村的90后女孩,父亲高中毕业,母亲未读完小学一年级,家中还有两个哥哥,家境贫寒。 她的小学生活是在村子里面度过的,村里很多孩子上到初中毕业就不再读书了,而她在11岁那年被父母从农村送到市里读初中。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她的父母也和村里其他人一样,早早让孩子外出打工,身处寒门的她,也许很难实现人生的三次逆袭: 第一次是从山村到北京,她高中便立志考入北大,可高考却与北大失之交臂,本科期间不忘初心,最终经历6个月的复习,成为了北大法律系的一名研究生;
第二次是从淘汰边缘到《超级演说家》总冠军,她在舞台上的4分钟演讲令鲁豫称赞; 第三次是从学生到创业公司CEO,24岁创办北京媛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第一年就赚到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
她用自身行动和经历验证了曾在演讲中说过的话:
“大部分人都并非出身豪门,而是要靠自己,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对于刘媛媛来说,这个绝地反击故事的背后,没有什么幸运和天赋,有的只是父母在她学习上的支持,她自己更是拼了命的学习,主动吃读书的苦——
她是全校女生中起得最早的,每天早上5点20透过路灯照在玻璃门上的光背单词;
冬天起不来床的时候,她会在床边放一盆冰水,水里面泡一块毛巾,早上在意识模糊的时候,用毛巾“啪”地糊在脸上,逼迫自己清醒。
苦海有涯,学海无涯,志者方能勇攀高峰。
即使出身寒门,只要孩子能像刘媛媛一样有着同命运死磕的精神,刻苦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并且在大学努力奋斗,不虚度不堕落,就能撬动命运的杠杆,将自己的人生推向理想的彼岸。
读书和不读书的孩子,过得是两种人生。这句话有点粗糙,但事实就是如此。
读书的孩子,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及时反思和复习,早起背书,熬夜刷题,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胸有成竹地迎接中高考,拿到了心仪的录取通知书。
不读书的孩子,人在课堂心在神游,课下悠悠转转,只顾玩耍,一步一个差距,最终被同龄人甩在最后,学习不能跟上,离开课堂后,就只能辗转于工厂,拿着微薄的薪资养活自己。
教育界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前半生偷的懒,要用后半生拼命还。
孩子,早起难吗?学习累吗?读书苦吗?
当你经历了社会的苦后,你就会明白:
读书不苦,真正难的苦的是你后面的人生,如果你选择逃避读书换来五六年的轻松,那么未来30年你都将会在悔恨和艰难中度日。
一个人的高度,取决于他脚下书本的厚度。
想让孩子拥有灿烂且自由的人生,成长路上,读书的苦必不可少,只有让他们用知识武装自己,一路过关斩将,才能尝到生活的甜。
吃批评的苦:不管不骂不罚培养不出优秀孩子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
“现在的孩子骂不得、说不得,批评不得,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
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教育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
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是个典型的严父。
他的次子闻立雕小时候最是贪玩,放学回家常常不做作业。
有一次被闻一多发现后,儿子撒谎说老师没留作业,父亲看出他的心虚,过来就要拿鞋底子打他。
像这样在父母面前“无理取闹”的事,在少年时代的立雕身上时有发生,成年后的闻立雕,先入北方大学文学系学习,后进入中央团校读书,毕业后分配到团中央工作。
自从父亲离开后,闻立雕才体会到了父亲的伟大和良苦用心。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大树,父母偶尔也要扮演啄木鸟的角色,顽劣捣蛋、嚣张跋扈、自私蛮横、骄傲自满就是孩子身上的害虫,父母只有帮助孩子剔除身上的坏毛病,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
当然批评孩子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恰当的方式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人民日报曾为家长们提供了11条科学批评的方法,总结为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 批评前,注意场合,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
- 批评过程中,要就事论事,不能翻旧账;多和孩子增加身体接触,比如搂着孩子肩膀讲道理,用眼睛正视孩子,可以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 批评后,父母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心理安慰,批评和鼓励相结合,能促使孩子尽尽快改正错误。
《增广贤文》有言: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好的教育,必定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父母,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生活中,孩子撒泼胡闹,不懂礼数,在长辈面前没大没小,父母就要及时管教,让他明白守规矩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学习上,孩子偷懒,耍小聪明,为了早点出去玩,抄答案,写字潦草,应付了事时,父母要及时批评,让他明白学习态度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父母时常教导,孩子才懂礼;父母严格要求,孩子才出色。
优秀孩子都是父母管出来的,别让你当下的每一份纵容,成为孩子未来路上的一个个“雷区”。
吃坚持的苦: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研究人员将几个孩子安放在一个房间,每个孩子获得一颗棉花糖,并告诉他们15分钟内不能吃掉这颗糖,如果做到,就会获得更多的糖果。 过程中,有的孩子只能坚持一会,早早便吃掉了糖,有的孩子熬过了15分钟,得到了更多的糖果。
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对这几个孩子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
能够坚持超过15分钟的孩子,在未来工作生活中,大多事业有成;
相反那些很快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不善于应对压力,缺乏处理生活的能力;
这就表明,从小越能坚持的孩子,越容易获得成功。
正如曾国藩所说:“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坚持,能磨炼孩子心智。
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你就只能囿于原地,无法向前,没有经历过深刻的痛苦,就体会不到酣畅淋漓的快乐。
学习是枯燥的,只有学会坚持的孩子才能收获智慧的果实;
练字是乏味的,只有学会坚持的孩子才能迎来赞赏的目光;
弹琴是痛苦的,只有学会坚持的孩子才能听到雷鸣般的掌声。
难题面前,父母教会孩子坚持,他们就能拥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性;
求学路上,父母教会孩子坚持,他们就能养成独立自主认真学习的习惯。
自律以坚持为基础,当孩子站在自律的门前用力敲时,总能进到门里,进了自律的门,孩子未来的路才会越走越顺。
为人父母最大的遗憾,就是在该推孩子一把的时候选择了放弃,有原则的坚持,才是对孩子负责。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长李政涛在演讲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作为家长的我们,思考今日教育的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们要给孩子什么样的人生?”
一块硬币有2面,就像孩子的人生也有2面,一面是:你想给他们什么样的人生,就会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
另一面是:你给了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就会让他们度过什么样的人生。”
读书的苦,能让孩子人生更有价值;
批评的苦,能让孩子内心更强大;
坚持的苦,能让孩子才智更卓越。
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三种苦。
愿所有孩子都能把握青春年华,不做懒汉,不留遗憾;
愿所有父母做好孩子的监督者,不忘责任,及时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