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辅导个案 | 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案例的心理辅导

2023年09月19日 信息之窗, 心质培养 辅导个案 | 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案例的心理辅导已关闭评论 阅读 866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摘要

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是指个体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蓄意伤害自己且不被社会接受的行为。NSSI 多始于青少年早期且持续多年。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危机愈发凸显,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逐渐成为更多中学生面临的情绪危机之一,悄悄在学生群体中兴起并相互效仿。借由一则真实案例呈现了中学生出现 NSSI 行为后的心理干预过程,包括原因分析、辅导方法和效果、案例反思等,以期能够提升对中学生 NSSI 行为干预的效果。

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是指个体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蓄意伤害自己且不被社会接受的行为。研究表明,NSSI多始于青少年早期且持续多年。近年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逐渐成为中学生面临的情绪危机之一,悄悄在学生群体中兴起并相互效仿。目前,关于 NSSI 与自杀行为的关联,心理学界持不同观点。部分学者认为,NSSI 行为是部分个体的情绪适应和表达能力较差导致的应对压力和不良事件的消极方式,对个体进行积极应对方式的训练可以减少 NSSI 的发生。另外也有研究表明,NSSI 和自杀是一个连续体,随着时间的推移,NSSI 发生的频率会越来越高,伤害越来越大,最终导致自杀。

个体出现 NSSI 行为,很多时候是在提醒我们个体在情绪管理和表达方面出现了值得关注的信号。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由于情绪多变敏感,易冲动,自尊水平高,对内心关注多,无论 NSSI 是否最终与自杀行为关联,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这种行为,及时觉察原因,提供心理支持,减少长期 NSSI 对其心理和身体带来的伤害。本文以真实案例为基础,呈现了中学生出现 NSSI 行为后的心理干预过程。

01个案概况

小静(化名),女,八年级学生。一次课上英语老师发现小静正在用美工刀划手臂,立即柔声制止并没收美工刀,请班长带小静到医务室处理伤口。下课后,英语老师带小静来接受辅导。

在充分的共情下,我与小静建立了信任关系,小静向我吐露心声。原来她从五年级就开始自伤,有一次爸爸妈妈在家爆发了激烈的争吵,自己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做,于是用圆规戳了自己几下,似乎这样做之后就没那么怕了。那段时间家里气氛很紧张,小静经常躲在自己的房间里,难受的时候就用圆规戳自己。断断续续持续到六年级,因为新冠疫情原因在家参加线上学习,但学习总是没法投入,第一次用美工刀割了手臂导致出血。从那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心情不好就会割手臂。到现在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期间也会觉得自己这样做不对,很自责,尝试停下来后又忍不住反复,会更用力割自己,既自责又绝望。进入初中以来,因为比较内向,在班上没什么朋友,难过的时候就会用刀割手臂,班主任和周围的同学并不知道自己这样,因为无论多热都穿长袖,掩盖手臂的伤痕。小静说, 父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行为, 一开始很关心,也会制止,后来见自己并无改善,也逐渐不耐烦,到现在已经麻木了。

掀起小静的袖子,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划痕,有些是陈年旧伤,还有些是还在结痂的新伤口。讲完自己的故事,小静面无表情地对我说:“老师,你别管我了,我是个没用的人,我也麻木了。”

02个案辅导

(一)原因分析

小静的自伤行为第一次出现,是在父母关系不和引发了她紧张、害怕的情绪,而自己又不知如何处理的情况下,采用自伤行为来缓解情绪。后来因为情绪管理能力没有得到及时的提升,又继续采用这种情绪缓解的方式,其他多种诱发因素(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也会让她反复自伤,逐渐形成依赖行为,最后使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父母对小静自伤行为的“麻木”态度和小静在校人际资源的欠缺,也是促使她持续自伤的重要原因。目前看来,小静的自伤行为让她逐渐丧失了改变的动力和勇气。

(二)辅导计划与过程

鉴于小静的自伤行为持续较久,并且她的改变动力严重不足,需要长期连续的辅导和陪伴,所以制定如下的辅导计划并付诸实践。

第一,评估自杀风险,确定危机等级。

首先对小静进行心理危机风险评估,以确定小静是否有自杀的风险。如果有风险,需要先进行危机干预;如暂时无风险,可进行下一步的辅导干预。

小静对我基本没有隐瞒,可以感受到她对我的信任,因此我首先对她的自杀风险进行了评估。

心理教师:看到你手臂上的伤痕,我很心疼。每一次划伤手臂的时候,你一定非常难过吧!绝望时,站在窗边,甚至有跳下去的冲动,经常有这样的想法吗?

小静:嗯,每次如果割得太久了,麻木了,就会想一了百了。但是最终我没有勇气!

心理教师:什么想法让你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

小静: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有点不甘心吧!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做过,我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心理教师:对未来的渴望让你更看重自己的生命,这是你的力量!

小静:可是我怕我坚持不下去……

心理教师:你很想改变目前的情况,但是因为找不到好的方法,所以想通过结束生命来结束困扰?假如老师愿意和你一起面对这个困难,寻找解决方法,你愿意尝试吗?

小静再次沉默,流下了眼泪。从进入辅导室起,她的情绪一直非常平静。此刻,即使她没有回答我,我也感受到她内在生命的渴望。根据评估,我判断小静暂时没有很大的自杀风险,但是需要及时干预。为了保证安全,我与小静进行了安全约定,下次再有冲动自杀的想法可以来找我,我与她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本次辅导耗时一个多小时,虽然还未涉及小静的核心问题,但是与小静建立了信任关系,也帮助她舒缓了心情。在结束辅导前,我给小静布置了一项作业:留意一下,自己在什么时候不太会有自伤的想法,不自伤的时候一般都感受如何,想法如何?如果这期间情绪困扰难以承受,可以随时来找老师,如果自己可以承受则约定下周同一时间再来心理室。针对控制不了的自伤行为,可以先用橡皮筋弹手腕来替代刀片划手臂,尽量不伤害自己。

第二,开展家庭辅导,寻找人际支持。

除了直接对小静进行辅导,还需要对小静的家庭系统进行适当的干预。我与小静的父母达成一致,积极关注小静的自伤行为,予以支持。另外,帮助小静在班上寻找重要他人,获得人际支持。

送走小静之后,通过班主任邀请小静父母到校,我跟班主任一起进行了一次三方会谈。小静父母反馈,小静从小就比较内向,小学的时候也很少见她与其他同学一起玩。父母确实知道她的自伤行为,之前也会关心她,但是时间久了,觉得她有点无病呻吟,就慢慢想淡化。我为小静父母讲解了青春期的情绪特点,指出目前自伤已经严重影响她对自己的评价,甚至还有自杀风险。小静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我对如何回应小静的情绪、如何主动与她沟通和关心她给予了一些建议。

另外,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也表示,可以安排一些热心的同学坐在小静附近,多给予她帮助,带动她。小静很喜欢语文老师,班主任跟语文老师沟通后,在课堂上给予小静更多的关注和肯定,尽量让她在班级中有更多的积极体验。

第三,修复自我认知,重聚心理能量。

对于 NSSI 的干预常用 CBT 疗法,通过正念训练、痛苦难受训练、情绪调节训练和人际效能训练让个体实现改变与接纳的平衡。但是我认为,DBT需要比较高的认知接受能力和自控力,但是小静目前心智发育不够成熟,且深陷情绪困扰,可能并不太适合。我决定运用叙事疗法的理念,帮助小静重建对自我的认知,把自己和自伤行为区分开。同时可以通过影响地图的绘制,帮小静找到自伤行为的安全因素和危险因素,增加对自伤行为的理性认识和控制感,积累心理能量。

小静第二次到访时,当她告诉我她再一次划伤自己的时候,我还是很难过,同时我也清楚地明白:小静的自伤行为干预任重而道远。我决定先从这次的自伤开始,走进小静的内心世界。以下为辅导片段。

小静:那天从您这里回去,我也告诉自己,我不是一个人,老师会跟我一起。虽然我觉得自己没用,但这次我还是有些期待的。开始的两三天都还好,我把您给我的橡皮筋戴在手上,提醒自己,每次如果心情不好,我就用橡皮筋弹自己,那几天好像这个橡皮筋是我的定心丸一样。

心理教师:你接纳了老师的建议,对自己重新有了期待和积极的暗示,这是个很大的进步。

小静: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事实证明,一切都是假的,我是不可能摆脱它的……

心理教师:你说的它指什么?

小静:让我伤害自己的声音,有个声音一直告诉我,让我去割自己。听到这里,我与小静进行了确认。她知道声音是内心的冲动,而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可以确定小静并不是幻听,只是由于自伤行为太久,对自己产生了深刻的怀疑。于是我使用叙事疗法的外化技术确认小静的症结。

心理教师:如果给这种声音取个名字,你愿意怎么称呼它?

小静:它会让我不受控制,让我失控,就叫它“失控”吧。

接下来,我与小静一起绘制了影响地图,确认了“失控”的危险因素,按影响程度排序为:一个人的时候、有某些挫折事件的时候、回家晚上睡觉前。并确认安全因素——语文课上,课间同学一起聊天而自己围观的时候,看自己喜欢的书时。通过外化和影响地图的绘制,我提醒小静,“失控”仅在某些时刻频繁出现,还有很多时候是没有出现的。结合上次布置的家庭作业,小静反馈,自己没有被“失控”影响,没有伤害自己的时候,心理是平静的,觉得自己其实也没有那么差劲。

经过前面的辅导,小静的情绪比来时好了一些,我让她评估了自己想要赶走“失控”的愿望水平,她评价为 6 分,剩余的 4 分表示还没有找到可以让自己不受“失控”影响的方法。所以接下来的辅导中,我需要给她提供一些方法支持。

第四,开展行为训练,记录聚焦积极。

小静提到自己曾经尝试控制自己,不去自伤,但并未坚持到底,反而变本加厉。在第一次的辅导中,我为小静提供了橡皮筋法代替自伤行为。在前面重建自我认知时,又帮小静梳理了她自身的力量和周围安全因素对她的帮助。五感放松法作为补充方法,主要就是针对自伤行为无法控制而出现的时候,帮助小静专注当下,平复心情,增强行为的控制力,转移负面情绪引发的自伤念头。最后,使用希望卡片技术帮小静记录美好感觉,聚焦积极方面。以下为辅导片段。

心理教师:我们一起来玩玩粉色小象的游戏吧。现在请你在脑海中想象一头粉色的小象,想好了请点头示意老师。接下来,请你不要在脑海中想象一头粉色的小象,你做到了吗?

小静:刚开始确实做不到,后来我看到那个沙具,就做到了。说不要想象的时候,我发现越是不要越是顽固。于是我想,如果我的脑袋里装了别的东西,也许就没有粉色小象的位置了,我把注意力放在老师身后的那些小公仔身上,果然粉色小象就不见了。

小静指着沙盘柜上一个沙具,我很为她高兴,因为她在做不到的时候还能努力,并找到了方法。

心理教师:老师为你的妙招点赞!其实这就是老师接下来想跟你分享的五感放松法。你脑海中的“失控”声音就像这头粉色小象,越是不想它出现,越是很难赶走它,最好的做法就是像你刚才那样,用其他事物来替代它的位置,让自己摆脱它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每当“失控”出现,再次来干扰你时,首先用橡皮筋弹手腕,让自己清醒一下,接下来完成以下五个任务(有条件时尽量记录,没有条件也要说出来):(1)找到 5 种看到的物品;(2)找到 4 种听到的声音;(3)改变 3种可以触摸的物品;(4)闻一闻 2 种自己身边的物品;(5)回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上。

讲解完毕,我带领小静进行了练习。为了让她的动力再足一些,我邀请她写下希望卡片。

心理教师:小静,如果有一天“ 失控 ”不来了,你变成了你希望的样子,你会做些什么?

小静:(沉默)我想我可能会像其他同学一样,放肆喝一杯大大的奶茶,睡个长长的午觉,慢悠悠地起床,然后到阳台上……老师,你别担心,我不是想跳下去,我是想认真地看看外面的风景,最后可能再去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吧!

心理教师:这真是美好的时刻!假如一切如你所愿,你觉得谁看到你的变化最感到开心?

小静:我想,可能是高老师(语文老师)吧!高老师在周记中给我留言,说我是一只迷路的精灵,希望我快点走出迷雾,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我想,如果我变得正常了,她一定会为我感到高兴。

心理教师:那你愿意把你的愿望写在希望卡片上,然后跟高老师分享,请她做你的见证人吗?

小静:好!

这次辅导用了接近一个半小时,在希望卡片完成的那一刻,我看到有亮光重新出现在小静的眼中。最后我给她布置了作业,请她把每一个成功赶走“失控”的时刻记录下来,如果没有成功,也不要自责,可以到老师这里寻找力量。

03辅导效果与反思

我们约定每周见面一次,在后面的连续三周时间里,小静都能按时赴约,并讲述她的改变。她提到爸爸妈妈尤其是爸爸对她态度的变化,提到新同桌对她的关照,还提到语文课上自己被临时安排做演讲记分员时的手忙脚乱。看得出来,她很享受这种改变。三周内她出现过两次自伤行为,之后马上来找了我。相比之前,这两次的伤害程度不深,并且她能不再过分责备自己。

反观本次辅导,让我对 NSSI 行为的辅导有了如下三方面的认识。

首先,中学生的 NSSI 自伤行为更多与消极情绪的不当表达有关,情绪管理能力的不成熟加剧了行为的成瘾,成瘾后难以自控的自伤又会让学生陷入自责困境中。自伤行为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自信,如果单纯进行行为训练,复发可能性大。

其次,本次辅导的流程是:评估自杀风险—修复学生支持系统—修复学生自我认知—开展行为训练,主要采用了叙事疗法的外化技术、评估技术、见证人技术等。用更适合中学生的对话方式,帮助学生重新找回对自己的正确认识,这样做不用直面学生的不合理认识,避免学生不接受新的信念而影响辅导关系,同时也可以从学生的叙述中发掘学生更多本身具有的资源。

最后,辅导 NSSI 学生切忌急于给方法,急于否认学生的错误认知。尽管辅导的核心是修正学生的错误认知,但是认知技术的使用需要建立在深度共情和稳固的信任关系上。另外,NSSI 学生的行为接近成瘾,在辅导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反复甚至恶化,辅导老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全文转载于:心渠活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