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03月13日 心理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关闭评论 阅读 989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作者:常德市鼎城区花船庙小学 聂涌
内容摘要: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心理教育契机,充分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健康人格、渗透、作文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和切入点。我认为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时间充裕、互动性强、开放多样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巧妙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优化心理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里,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这一精辟见解不仅强调了师生交往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怎样才能善于与学生交往。 
(1)以朋友的身份走进课堂
    试想:一位摆着架子,整天板着脸不和学生沟通的老师,怎么会让孩子们没有心理负担的和你接触?又怎会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呢?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不成熟,遇事容易受到挫折,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就更需要老师做他们的知心人,耐心的倾听他们的心里话,敞开心扉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这样,他们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敢于面对挑战,适应社会。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就没有太多的顾虑,学生发言也会积极很多,在语文课堂上回答问题就不会拘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没有心理负担,思考问题的环境也轻松了,效果自然好了很多。
(2)以长辈的身份开导学生
    教师的身份应是多重的,教师的责任也是多方面的,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让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然而学习上的困难还会使他们产生忧虑。如有的孩子,父母对他们的学习期望值很高,这些学生在考试前就会忧心忡忡,怕万一“失手”,该如何是好?教师这时就应该以长辈的姿态出现,告诉学生成绩并不代表全部,它只是我们平时学习的一次并不全面的检查。况且,语文这门功课不是一个分数或等级就能测量出来的,只要你认真学习,学到本领,不要太在乎这一两次成绩,如果我是你的父母,我会理解你的,相信你的父母也会的。细心的开导,孩子们会逐渐对忧虑慢慢减轻。解开了束缚之后,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会更佳。 
二、提高自身修养,注重人格的表率作用。
    教育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利用人格的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消除他们的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以逐步增强学生对人、对社会、对自然强烈的责任感和建设未来的使命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搞好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教育。
    教育改革不断的发展,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光凭每周几节课的学习当然是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所以,我们必须“开小灶”——搞一些语文活动给学生补充“营养”。 
    平时我就结合语文实践活动,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策划一个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活动,并有计划有步骤开展。诸如“我能行”系列活动:“上课大胆发言,我能行”、“帮助他人,我能行”、“待人宽容谦让,我能行”、“克服困难,我能行”……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锻炼,培养心理素质。
四、挖掘教材榜样,培养健康人格。
    (1)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教材非常重视人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关键,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的得到渗透。教材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它不仅选入了大量文字优美的课文,还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他们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和国际主义情感等,其实这都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教材中《万里长城》、《秦兵马俑》等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让学生为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骄傲,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审美感是一种与人的审美需要相联系,由美、丑现象所激起的一种高级社会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课文举不胜举。用这些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教育学生,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更加乐观、友善、热爱人生、热爱生活。 
(2)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耐挫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表现主人公遇到挫折后不气馁,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优秀品质。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这些模范人物为榜样,学会处理挫折的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可以说,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语文课本就处处隐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五、以作文为渲泄,保持阳光心态。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达的欲望,要“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的,随时随地的倾听你的诉说。那么,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会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的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总之,教学是一个非常有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开辟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片天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就像古诗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像春雨润物那样,悄无声息地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的推动素质教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