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探

2014年03月23日 心理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探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98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以湘西州民族中学为例
                         
                     作者:湖南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校长 王 斌

    (中国全民健心网编者按:湘西州民族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于领导重视、专业老师得力,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且心理教育工作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开始发挥示范作用)
    内容提要: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期, 物质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和谐成为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情绪敏感易变,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身心发展带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性,在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冲击下,他们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已影响到身心和谐的健全发展,甚至影响到部分学子的学业完成。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本文对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如何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品德教育为平台,以人的发展为旨归,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素质, 让每位学生的高中生活都充满阳光。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   课题研究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重要阵地,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德育为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大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经济文化尚不发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严重滞后,开展好这项工作显得尤为迫切。湘西州民族中学作为湘西州唯一一所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样板校建设学校,在“德育为首、素质为重、质量为主”的人才培养观指导下,积极探索民族地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新对策,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德育为平台,以人的发展为旨归,让每位学生的高中生活都充满阳光,努力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
    关于健康,WHO在1990年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的意义更重要。心理健康,是指要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最低限度是无心理疾病,最高限度是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担负着两项任务,一是心理素质教育:教育、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助其成才,学业、事业成功;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促其适应社会,正常的成长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的一项科学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利教、促学、益社会的奠基工程。
    在欧美等国家,心理健康教育被认为是人们对传统心理咨询感到不满之后,力求改革、提高的产物。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没有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背景,学者们认为学校的德、智、体、美、劳各育都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德育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有混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湖南日报报道,2012年11月30日-12月5日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了首次全民健心研讨会暨湖南第十五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来自全省的200名心理专家参会,呼吁通过全民健心工程的实施,切实优化国民的心理素质,维护人们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第二届世界健康博览会将于2013年11月在上海举行,康博会主办方将专门针对心理健康,开设以心理咨询、健康教育为主的健康服务区,并邀请专业心理治疗师免费为到场观众和市民做心理健康咨询,意在呼吁全社会关注心理健康。
    显然,我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倡导“全民健心”, 而少数民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教育实践还是教育理论的研究都远滞后于其他地区,湘西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则几乎还是空白。
    目前,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1998 所,其中大学 3 所,中等职业学校 25 所,普通中学 190 所,小学 1538 所,特殊教育学校 3 所,幼儿园 239 所;另有教学延伸点 84 个。共有教职工 38437 人,其中大学 2150 人,中等职业学校 1182 人,普通中学 11194 人,小学 14035 人,特殊教育学校 65 人,幼儿教师 1498 人,离退休教职工 8313 人。① 据湘西州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省级课题组,通过走访座谈调查获得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1年,湘西州普通中小学没有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一所普通中小学学校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湘西州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过去不少学生因为贫困而焦虑厌学进而辍学,“湘西自治州中小学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救助保障体系研究”针对民族地区贫困学生救助的理论和应用展开了详实的研究,建立了救助保障体系,规范了贫困生救助工作,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困失学。民族贫困地区学子在救助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进、提高,获取经济救助的同时,仍然有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
2012年湘西州高中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统计表②数据表明,我州七县一市、州民中、州二民中,在校生共计370546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220838名,有焦虑现象的37994名,有厌学现象的40934名,有其它心理困扰的75497名学生。

2012年全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湘西州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制表人:李彬       填报日期:2012年4月
单    位  在校学生
人数
寄宿生人数 贫困生分类 家  庭  贫  困  原  因 贫困生心理现状
女生 寄宿生  特教生 农村
户口
少数
民族
合计 孤儿 单亲 低保 重大
疾病
突发
事件
其他 焦虑 厌学 其他
吉首市 45919 17895 7894 9658 2 11042 12630 13773 163 1438 840 1526 928 8684 3895 2861 3523
泸溪县 41043 16202 9764 13646 0 17255 12579 17991 123 273 101 172 95 17227 2147 1158 14666
凤凰县 46988 22988 22677 20744 0 40137 44741 41453 145 7825 13312 8186 6007 5978 20872 12576 5058
花垣县 39667 16114 7841 7933 0 29815 37673 16798 136 1223 858 672 449 6496 2566 1404 4938
保靖县 31446 10856 6355 5914 86 10118 10307 10979 200 1724 917 805 234 7073 1647 6588 2746
古丈县 14569 9307 5876 8501 77 11021 11198 11732 84 894 1703 571 315 8165 1503 1281 8948
永顺县 70998 52811 22531 36530 71 60967 60967 39803 702 2564 8185 4367 0 23985 1974 10447 27382
龙山县 73464 27710 15458 17600 57 28479 28918 32176 198 3183 4425 1780 828 21806 2860 4566 7780
州民中 3650 1973 628 860 0 740 954 1065 3 22 48 83 8 901 140 0 0
州二民中 2802 1602 571 717 0 833 871 899 8 122 159 174 45 391 390 53 456
合计 370546 177458 99595 122103 293 210407 220838 186669 1762 19268 30548 18336 8909 100706 37994 40934 75497

    调查统计显示,湘西州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为全体在校生的59.59%;存在焦虑厌学及其它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多,比例为少数民族学生的69.92%;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有强烈自卑感、焦虑厌学,多愁善感、逆反心重、人格偏执等。
    民族贫困地区学生现实生活环境与理想生活的强烈反差,使他们身心发展带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性,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处理、人生观的树立等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贫困学生对理想的追求迫切,精神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常常事倍功半。由于他们抵御挫折的能力差,自卑心理重,久而久之形成自已天生“愚笨” 的消极暗示,进而产生焦虑情绪、厌学行为。留守学子生活与学习环境的艰难、民族认同感等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偏激,每遇矛盾冲突,便产生强烈的排他性,总认为他人跟自己过不去,逆反心理将自己封闭起来,性格越来越孤僻,最终无法适应集体生活。贫困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贫乏所产生的偏激、自卑、孤僻的心理和逆反心态,往往阻碍他们科学人生观的形成。因为贫穷,最易形成“金钱至上观”,认为人生唯有金钱是真理;因家庭经济的窘困,常使他们将自己视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产生的强烈自卑心理,自信心严重不足,面对困难、挫折与失败,常感无能为力,进而多愁善感、悲观厌世;因贫困而产生的偏执人格,最易以自我为中心,藐视别人和社会,甚至产生对国家和社会的仇视心理。民族贫困地区不少学校因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在各班级的师资配备上有轻重不一的作法,使贫困学生心理障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的扩散性。
    湘西州民中面向湘西州七县一市招生,现有6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8%,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数1/3。2010—2011学年度,共有127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经济资助,其中,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760人;宏志生、希望之星生198人;中央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成长计划等其他6个资助项目资助学生317人。2011届贫困家庭大学生共167人受到资助,受助率达100%。③按常理来说,在切实解决了家庭的经济困难后,孩子们应该安心求学,一心向学,但部分贫困生在摆脱经济困扰的同时,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焦虑不安、举止反常,甚至拒绝接受经济资助。在校学生除了较普遍地存在着“独生子女早期社会化不良综合症”和“青春期危机超前症”的双重弱势外,还表现出来自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的孩子们焦虑、厌学、社会适应不良等心理及行为,这部分学生在入学、分科、学考和高考时表现出来的焦虑、厌学往往比一般学生强烈,个别学生的心理困惑甚至影响其不能完成学业。
基于以上认识及州民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构建特色教育体制
(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认识到位
    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民中教育特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0年,州民中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发展五年规划中,成立了由校长挂帅、主管德育的副书记直接领导,学生科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校长负责领导制定了整套符合本校的发展规划和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德育工作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实开展,建立保障体系,从组织上规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组织规划地位、机构设置模式,对实施工作所需的财力物力、专兼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编制也做了明确要求。
    2011年下学期,学校在湘西州中小学校中率先设置心理教师岗位,专门引进了湘西州教育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创建湘西州中小学校首个心理访谈室,明确了州民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关爱心灵、塑造人格、发展个性”。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四化”倾向,即医学化倾向、片面化倾向、形式化倾向和孤立化倾向,进行广泛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开展心理辅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活动,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自觉主动的成长与发展。
(二)建立州民族中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人员设施配备到位
    成立湘西州民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研讨、指导、组织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集中调研座谈会的统一部署和湖南省文明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州民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决定建立 “湘西州民族中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学校优先建设辅导中心,在逸夫教学楼一楼划拨300平方米,总投入30余万元,历时三个月,2013年8月20日,中心宣告落成并正式运转。中心专业设施设备齐全,设有“六室一网一线”,即办公接待室、沙盘游戏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宣泄室、个体咨询测量室、音乐放松阅读室六个功能室,开通热线电话0743-8568913,维护 www.xxzmz.com网络平台,并按照“政府牵头、社会参与、专业化运作”的模式,面向全州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辅导中心配备专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接受省、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业务指导,坚持公益性、科学性、保密性原则,利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人格健全发展提供专业辅导。实施途径和管理做到横向到位、纵向到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于德育,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别于思想教育工作,保证了辅导中心运行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三)校长亲自参与形成的校本教研体制,课题研究组织实施到位
2011年,州民中参与和承担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立项课题《湘西民族地区贫困生焦虑、厌学心理分析与疏导研究》课题实验学校子课题《湘西州民中贫困生焦虑、厌学心理分析与疏导研究》、湖南省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湘西州民族中学弱势学生焦虑、厌学心理分析与疏导研究》两个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的工作。
    校长亲自参与形成的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体制,研究内容具体可行,组织实施到位。校长明确提出,我们的研究应研究学生切实存在的问题,找到帮助他们解决的方法、策略、途径,必须突出科研的实效性;我们的科研,应以课题研究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课题研究培养出一支懂教育心理、善用教育心理原理、方法施教的队伍。课题研究服从学校教科室校、州、省三级课题建设管理。
学校建立了由校长王斌、党委副书记谢尔担任正副组长的课题组,聘请湖南师范大学肖汉仕教授、吉首大学孟娟教授为课题组顾问,课题组核心成员由3名中学高级教师、11名中学一级教师、1名护师组成。其中有3名德育主任、1名资助专干、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研究成员来自学生科、校团委、校医务室、三个年级组,涉及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音乐、体育、信息技术、教育心理等学科,课题组阵容强大,结构合理。
    课题组在确定研究对象过程中,以贫困生集中的宏志班为切入点,推广至全校贫困生,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系统(SAS)》测查,回收焦虑一测、二测量表1194(925、200、50、19)份;编制高中生厌学情况调查量表,对实验班及对照组进行测查,回收有效问卷408(205、203)份;进行湘西州民中学生价值观调查、女生生活调查,回收问卷352份、431份。依据结果分析,建立心理档案162份,采用“随机有目的性抽样”方法从研究对象中确定最终的研究样本。
    研究培训过程中,湖南师范大学肖汉仕教授书面指导三次,课题组依此修订了研究方案;吉首大学孟娟教授指导德育主任、班主任、课题组任课教师开展测查工作、团体辅导工作,为家长作“怎样成为好家长”专题讲座。校长亲临每次培训活动,强调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德育主任、班主任为主体,朋辈咨询为辅,所有教职员工为基础和以家长社会为强大后备力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在开展量化、质性研究过程中,依托心理访谈室工作进行了个案研究,积累个案206例。写有疏导笔记两百余份,积累典型个案十五例。课题组以班级为单位,以实验班班主任为核心提出问题,由德育主任牵头,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参考目标结构表,以团体辅导课为载体,拟定辅导活动设计方案,分主题在班内开展辅导活动,在年级中进行观摩,在全体学生中推广、应用,课题组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先后进行了12次团体辅导,有效地扩大了心理辅导范围。对心理访谈室、宏志班班主任、课题组成员、学校提供的个案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样本调查和个案研究获取的新事实得出初步结论,运用生-家-生-校心理疏导策略和情景假设、体验顿悟、行为指导、行为改变(知情意行)策略对缓解焦虑,减少、消除厌学行为效果较好,有待后一阶段进行验证。课题研究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手段,建立了课题成员QQ群、州民中家长QQ群,同时完善与维护校园网心理健康教育栏目,利用家校通平台、湘西教育E网、全民健心网,《团结报》进行知识宣讲、网络沟通,成果推广。
    校长亲自参与课题分工、师资培训、团体辅导及专题讲座活动,课题组形成高效运作的组织管理与研究机制,严格执行课题研究月工作汇报制度,校、州、省三级课题建设初现成效。课题组成员在校长的带动下,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得体会及时整理总结撰写成论文,2012年撰写论文20余篇,获省级一等奖5人次,省级二等奖7人次,课件设计获省级一等奖一人次,课题主持人荣获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学校因工作出色被评为2012年湖南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三、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对策
(一)课题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结合”
1.将课题研究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结合起来。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要按学生成长规律进行系统安排,如对高一新生进行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树立自信心的教育;指导高二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最大限度的减少分科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当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来临时,以消除学习焦虑、调整心态为教育目标。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如对突发死亡事件恐惧的应急心理干预。通过个别疏导、团体辅导、班级辅导、校级专题心理辅导讲座,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将消除焦虑情绪、矫正厌学行为的课题目标与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工作目标融合在一起。
2.将研究者与施教者结合为一体,研究者就是施教者,施教者就是研究者。
    对研究者进行培训提高研究能力,提高施教者的心理素质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聘请吉首大学心理学教授开设培训讲座,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指导各年级德育主任通过主题月教育、国旗下讲话、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等德育工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工作。
   “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主力军,主要从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创造宽松和谐的班级心理环境;二是通过心理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诵读活动与竞赛,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团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增强良性竞争意识、锻炼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三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通过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施教者的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行为问题。使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只注意到学生行为问题的表面,并将之很快上升德育的高度,导致一些不当的判断,而是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学生行为背后的基本的心理需要,更多地给学生积极的关注。施教与研究的结合,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与反思工作,让我们能够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从一种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
3.课题研究与教育活动相结合。
    研究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动向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通过现场咨询、心理沙龙、知识竞赛、诵读比赛、论文征集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社会实践、大课间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同时,研究与音乐课、语文、体育等学科教学相结合,发挥多种渠道的教育作用。音乐课的轻音乐欣赏教学,有利于个别疏导进行放松训练缓解焦虑的情绪。语文教学课外扩展阅读,丰富了心理沙龙读书上的选材。利用朋辈影响,选择对学生有较明显的心理指导意义的题材,组织大家朗读讨论、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等。古今中外一些经典故事和热映的电影也可以成为很好的素材,如“田忌赛马”、“曹刿论战”、“马钉的故事”、“三个爱德华”、电影“诸神之战”以及埃及古老传说、古希腊故事等。体育学科中充分利用湘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苗族拳术等民间体育项目与心理学放松术结合起来,既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传承创新了民族文化,同时达到了良好的放松效果。这样的活动对调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帮助学生建构心理自助效果显著。
(二)对民族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全程指导
    如前所述,民族贫困学生在入学、分科、学考和高考时表现出来的心理困惑往往比一般学生强烈,个别学生的甚至受其影响不能完成学业。州民中宏志班学生个个来自于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心理健康问题相对集中。对待民族贫困学生,由学校带动家庭、社会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对民族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予以全程关注。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一个成功的家长应该懂一些心理学。学校建立了州民中家长QQ群,固定时间开放“心理访谈室”、“心理热线电话”,利用家校通、校园网络、家长会,建立家校共育的通道,教给学生、家长简单的心理保健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帮助他们认识事物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指导家庭对孩子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正确的内容、良好的行为、恰当的方法影响和教育孩子。
    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暑假社会实践与调查等活动,主动争取关工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创建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对宏志生从高一入校至高三毕业予以全程关注。学生高一入校,即为全体宏志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普测,建立心理及测量档案。注重个别疏导,以团体辅导为切入点,有效地扩大辅导对象,以主题讲座的形式推广至全体学生,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心理健康活动开展以学生为本。个体咨询时间、预约时间以学生为主,一般定于中午或者课外活动时间,这就要求心理教师爱岗敬业,以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工作时间。
    团体辅导活动分年级进行,高一举办“扬起自信的风帆”、“从民中走向成功”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团队凝聚力;高二分科,进行“换位思考轻松生活”、“让生活更美好”团体辅导,为全体宏志生作心理调适、人际关系调整;高三备考,“开心快乐好人缘,幸福生活每一天”、 “展开腾飞的翅膀”减轻学习压力、调整高考前心态,轻松备考。毕业之后,对进行过心理辅导的学生进行效果评估及去向跟踪。
以点带面,向州民中全体学生推广实施。在宏志班做过团体辅导之后,利用周末讲座和晚自习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先后进行“认识自我幸福生活”、“做一个秀外慧中的人”、“展开腾飞的翅膀”、“放飞梦想自由翱翔”等专题讲座,对学生考试焦虑进行了调适,健全人格进行了培养。
(三)分层次、有目标的具体辅导
    具体辅导分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全体辅导三个层次,辅导目标为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进行知识教育,从而调整认识、改变态度、稳定情绪、进行行为矫正。
    心理健康具体辅导过程中,要善抓契机,高考百日誓师、学生成人礼、高校自主招生面试,以及每年5月心理健康月,都是促进教育成效的契机。学校做足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扎实有效提高学生、教师、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维护其身心健康。心理教师切实做好面试辅导,帮助学生轻松应试。遇到偶发事件更要及时介入进行心理干预。如一女生在家沐浴因煤气中毒不幸身亡,另有一男生暑假溺水身亡,遭受两次死亡事件冲击的部分同班学生表现出情绪受挫、饮食不敢、恐惧独行、夜不能寐等现象。心理教师及时运用叙事谈话和“突发事件应急会谈”(CISD)法进行疏导,引导学生宣泄,给予学生强大的心理支撑,帮助学生勇敢坚强的走出事件的阴影。
三、民族地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初现成效
(一)有效策略、途径与模式
1.个案辅导策略
    运用生-家-生-校心理疏导策略和情景假设-体验顿悟-行为指导-行为改变(知情意行)策略对缓解焦虑,减少、消除厌学行为效果较好,有待后一阶段进行验证。
2. “横向到位、纵向到底”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横向到位指学校通过校长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直接负责,由学生科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专职教师、德育主任、班主任、资助中心专干、医务室、团委志愿者协同,带动家庭、社会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纵向到底” 指从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活动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分三个层次,由实践到理论研究将工作落实到位。
3.“三因”育人模式
    有目标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形成了团体辅导“三因”育人模式,即“因时育人”、“因地育人”、“因才育人”。因时育人,指高一高二高三不同时段,心理健康教育有不同的阶段目标,施以教育时还应考虑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间的衔接与系统性,最终构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体系,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特点。因地育人,指不断强化环境育人的功能,修建州民中心理辅导中心,由功能齐备的“六室一网一线”取代单独的“心理访谈室”, 大大改善了心理健康教育条件,温馨、舒适的环境可以更好地进行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排解情绪,放松心情,端正心态。因才育人,指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我们的教育需因人而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促其适应社会,正常的成长发展。通过实施不同途径手段方法教育、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挖掘潜质,助其成才,获取成功。
(二)揭开湘西州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新篇章
    课题研究是提高我们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2011年,州民中参与和承担的两个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的工作,揭开了湘西州普通高中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新篇章,填写了湘西州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空白。
通过课题研究,解决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总结了教育教学经验,改变了一些教育教学行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效的结合了起来,得出一些民族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方法、途径和模式。课题的创新性、重要性与可操作性不仅对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发展具有贡献,在实践中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组创设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环境,结合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分类指导,打造了区域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特色。
    湘西州民族中学是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创建州民族中学心理辅导中心,对民族地区贫困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为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树立了标杆,为引领全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全省发达地区及先进单位看齐提供了保证。
(三)州民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州乃至全省的影响
    虽然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刚刚起步,研究也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州民中作为湖南省学校心理教育理事单位,带动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吉首市民族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以此向全州中小学辐射;课题研究涉及了各科教学,牵动了年级组、学生科、校团委、社团部, 带出了一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雏形,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课题研究营造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氛围,影响到家庭、社会和我们地区;课题研究的出色成绩,获得湖南省教育学会的高度赞誉,2012年被评为湖南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2013年教师节,州委书记叶红专率领副州长艾可知一行慰问州民中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亲临州民中心理辅导中心,嘱咐学校负责人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应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时对党政机关干部也应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作了指示。相信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关心下,在州民中心领导班子的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州民中心理辅导中心工作的发展将不断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将担负湘西州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培训、科研的重任,必将引领湘西州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向全省发达地区及先进单位看齐,必将引领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向前迈进。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良好的状态。”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是保障其身心健康成长的场所。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到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要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摒弃“唯分数论”的标准,必须把人的心理素质纳入培养范畴。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更应该看到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学校、家庭、社会都要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送给孩子一个阳光的心境。

参考文献:
1.刘利民.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基[J].人民教育,2013(2):2-5
2. 何妍 任玉丹.专家解读新修订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J].《基础教育论坛》,2013(3):51-56
3. 曹能秀、王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4.傅林.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乌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5-48
5. 邱其荣 岑延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德育配合的实验报告 [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12):7-18
6. 施燕.保证学生健康心理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N].中国教育报,2001-9-17(3)

注释:
① 湘西州教育局.湘西州各级各类学校统计表.2006. 8
②湘西州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湘西州高中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统计表.2012年.4月
③湘西州民族中学.州民中学生资助情况统计表.2010-2011学年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