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优等生”的心理障碍

2014年03月23日 心理教育 “优等生”的心理障碍已关闭评论 阅读 940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任木千子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在人们的心目中,能升入重点中学的学生往往品学兼优,而重点中学的优等生更是能上重点大学的“苗子”。因此,很多人就错误地认为,他们在心身和人格上都应该比其他学生更加健康和健全,所以,一旦他们出现“越轨”行为,人们就会惊诧不已。其实,优等生也是人,每个人的内心与外部世界都会发生巨大的冲突和碰撞,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冲突和碰撞,就极有可能诱发心理疾患。优等生的心理障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高自大心理:
 重点中学的优等生往往都是“家里受宠,学校被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大多一马平川,春风得意,很少遭遇坎坷挫折。因而,他们大多目空一切。这种自高自大的心理使他们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因而往往会为偶尔的几次考试失败而沮丧,从而开始由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转化为自我怀疑、自我怨恨。当怨恨在心中结成块垒,他们就很难悦纳自我,往往由极端的自傲心理转化成极端的自卑心理。
  焦虑恐惧心理:
 从表面上看,那些重点中学的优等生们长期处在被褒扬、被欣赏的位置,因而,他们的内心一定充溢着成功的喜悦。但是,只要深究其里,便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优等生们大都有较高的目标定位,但当预期的目标受诸多的因素制约而未能实现时,他们强烈的自尊心便会受到伤害。他们担心被人瞧不起,害怕考试名次再往下跌,以致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和应试能力下降。
  嫉妒敌视心理:
 优等生较高的目标定位和角色定位,使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持其“惟我独尊”的局面,很难容忍其他竞争对手“第一”,因而在优等生群体中,嫉妒心理的表现也较为突出。他们对竞争对手的长处优势和荣誉多有不满情绪。虽然适度的嫉妒可以激发人拼搏进取的内驱力,但是有的人却会走向极端,因嫉妒而产生厌恶他人、憎恨他人、仇视他人的心理。而敌视心理的产生往往会使他们对竞争对手采取不道德的攻击报复行为,如无中生有、恶意诋毁,甚至还会伤害他人。
  闭锁排他心理:
    有些优等生为了保住自己的“第一”宝座,很少与其他同学沟通。这种闭锁心理往往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产生隔膜,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并且会出现越孤独越排他的恶性循环,使得行为更加怪癖和偏执,形成严重的人格缺陷,影响他们的成长进步。
  
    以上四种不健康心理是优等生群体心理障碍的突出表现,另外还有猜疑心理、刻板心理、支配心理等不良心理存在。这些心理障碍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大多交互作用、恶性循环。只是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场景,某种心理障碍会愈显突出,因而需要家长和老师全面认识,并从根本上帮助那些优等生尽快走出困扰他们的心灵误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