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去心理咨询,你也得做个专业的访客

2014年09月27日 心理保健 去心理咨询,你也得做个专业的访客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74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徐德祥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精神科和心理门诊可以说是一种“特殊门诊”。一方面,时间非常宝贵,三五分钟难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患者因为注意力、情绪等问题,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充分理解医生的话。那么,作为咨客,如何做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心理咨询效果呢?

      在我们的传统意识中,医生就是一种权威,很多咨客到处找权威,以为找到一个很权威的心理医生,一切问题都可以搞定。这样的意识带到心理咨询中就有问题,在咨询中有权威欲和表现欲的心理医生恰巧是很糟糕的医生,他们习惯培训当事人,拿心理学理论(大棒)来教导你。这是心理医生的防御,是专业能力不够的表现。往往心理咨询成功的关键在于咨客自身的准备、内在成长的动力和咨询中是否真正的投入。有经验的医生总是在评估当事人的领悟能力,自我改变的动力和对问题的痛苦水平。

对于心理咨询师,我们要了解以下关键词:

心理咨询师不是:

1.仅听你倒苦水的垃圾桶;

2.你闺蜜;

3.算命的;

4.给你开药保证药到病除的医生;

5.神仙,拯救你的人。

心理咨询师是:

1.你的地图和拐杖;

2.帮你透过表面看深层问题的人;

3.促使你反省的人;

4.指出方向的人;

5.给予你力量的人

——如你没有改变的愿望和行动力,心理咨询师无用。

如何认识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个新兴职业,在一般人眼中还有些许神秘色彩。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压力,如果出现了自己难以排解的情绪问题,你会不会求助于心理咨询呢?

      心理咨询是一个帮助当事人了解、接纳、发展自己的过程。很多人认为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去心理咨询。其实不然,心理咨询一般针对没有达到明显病理程度的心理问题。普通人的苦恼中也反映出心理不够健康的成分,积累的多了,难免会出现心理障碍。在西方,想了解自己的个性找什么性质的工作更合适,可以找职业心理咨询师;家庭关系出现问题时,可以寻找家庭心理治疗师。有烦恼都可以去心理咨询,不一定非等到苦恼不堪,甚至需要休学、停业再去亡羊补牢。

      不过,咨客需要了解的是,对于心理治疗来说,咨客自身才是治疗的主体,咨询师只是一种工具,只提供一种环境,帮助你对自己觉察与分析。如果你不想分析自己,找心理医生就有点奢侈。如果只想倾诉,最节约的办法就是打免费的热线电话,或是找朋友倾诉。

如何进行心理咨询治疗?

      心理治疗不像普通的医学,它并不那么在意诊断,也不是看一次病,处一次方你的问题就好得了的。这需要两个要素,一是时间准备,一个最简明的短程治疗也需要八到十次,每次30-45分钟。二是经济准备,目前心理收费很乱,但只要在医院,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一块钱。在社会咨询机构,可能会高一些,大多一小时一百五十元左右,有的按次收费,二百到三百元次。当然,如果你咨询的次数多,就可以谈,让对方把价钱减低一点。也有个别医生要价很高,一次一千元,有些涉外的医疗机构,一般一小时要收一百美金,那是周渝打黄盖,打的愿打,挨的愿挨的事。

在具体进行心理咨询时,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准备“问题清单”。

      这是因为有的心理疾病可能影响记忆力等认知功能,有了这个清单就有备无患了。问题清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精神及躯体症状、以往的治疗经历、想询问医生的问题,以及想让医生知道的“特别内容”等。

      其次,举例说明病情。

      如果你说自己“神经衰弱”、“抑郁”,医生并不知道你到底怎么样了。最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晚上睡不着、不想上班、上课老走神等。同时还要告诉医生,这些症状给你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多大影响,比如,工作容易出错、经常吵架、考试不及格……

      最后,确认听懂医生的话。

      回答完医生的问题,倾听完诊断和建议后,最好在心里简单重复一遍,以确认自己真的听明白了。
 

      在心理这个“特殊门诊”,有一些禁忌一定要避免。第一,不要“考医生”,更不能隐瞒。心理疾病多数病程长、情况复杂,有些患者会隐瞒一些信息,甚至故意“考验”一下医生的水平。事实上,这种做法很容易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全面判断,甚至导致误诊。第二,自行调药。精神科药物与其他药物不同,一般需要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随时调整剂量。而患者或家属自己做主调药量的情况非常普遍。务必注意,如果想调药,必须和医生说明理由,并询问医生意见,听取医生的建议进行协商。

      不过,心理咨询或治疗成功与否并非完全取决于咨询师,业内普遍认为,70%的疗效来自求助者改变的愿望与行动。因此,寻找合适的咨询师和治疗师,进行接触和协商,并在随后的互动中建立起积极的关系是产生效果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诊室里的感悟只有落实到生活中,才能有效改变生活状态,逐步走出烦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