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例咨询个案谈网瘾的咨询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作者:常德市十三中学 刘光顺
去年暑假接到一个咨询的案例,基本情况:强强,我市某中学初一学生,小学时成绩挺好,现在学习成绩已跟不上班。学校是下午六点放学,可他每天都要到晚上八点半才回家。对于强强晚回家的现象,平时忙于生意的爸爸妈妈也很长时间后才发现。爸爸从儿子的同学那了解到,放学后的这两小时,强强都会悄悄跑进网吧上网,老师也经常找其谈心告诉他染上“网瘾”的坏处,可强强都没听进去;家长下了禁令不准上网,强强也当耳旁风。 最近,强强不满足于从生活费挤出一点小钱上网,甚至偷偷两次将爸爸的烟拿出去卖钱用来通宵上网,爸爸知道后又生气又担心,“我和他妈妈平时要做生意没时间陪他,也不可能天天跟着他,真没想到他现在变成这样了,不知道拿他怎么办。以前那个爱学习守纪律的儿子哪去了。”爸爸很发愁。
听孩子父母述说后,我首先拉近距离,建立良好咨访关系,收集了常规资料,比如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同伴关系,性格和兴趣特长爱好,师生关系,最爱的学科,是否有亲近的好朋友,他们都有什么爱好,对自我的描述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平等交流,引导他领悟。
一、 分析上网利弊,正确面对网络。
初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观与是非判断力,大都知道上网的利弊,我就事论事,同学生共同探讨和分析,自己领悟和觉察:网络有哪些好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你上网又做些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当了解到上网主要是打游戏的时候我们一起分析打的什么游戏,多长时间,有什么感受,对学习对身体,对家庭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坏处,我发现他视力可能不好的时候问了他眼睛怎么样,他低下了头,说视力只有0.8了,我知道他为自己视力下降痛心了。
二、 自主协商,控制上网时间。
由于他认识了自己上网的利弊,有了控制上网的动机,就和他约定了上网时间和内容,制定了计划,逐步减少时间,比如,只能周末去上网,且不超过3小时。并以文字方式,签订协议,由于这个协议充分的尊重了孩子,是他自觉自愿的,不会让其反感,所以他愿意去做,并且愿意接受监督,这样就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增强了自制力,提升了意志品质。
三、 找到兴趣爱好,发展替代方法。
收集资料时候我发现强强以前很爱下象棋,并且水平不低,在初一时候还得到过学校的大奖。说到这里,我发现他头也抬起来了,眼睛都亮了,有些自豪,进而我让他领悟下象棋的意义,后来我问他周末准备做什么,他说准备跟父母申请周末报象棋培训班。后来回访发现他真的把精力转移到了象棋上,下棋技术不断提升。还结交了很多棋友。
四、 转移环境,回避上网诱惑。
引导强强戒除网瘾可从远离网络诱惑开始,怎么样减少上网诱惑呢,思考几分钟后他自己领悟到,上下学不经过网吧,远离网吧,减少和断绝昔日一起打游戏的朋友交往。我竖起大拇指,给他鼓励。后来又和家长说,在家不提上网事情,说话不用“上网”这个词。切忌:“今天放学了不能上网”的叮嘱,而是改成,今天放学后我会做好你最喜欢吃的菜站在阳台上等你,这样孩子一放学想到的就是父母在家翘首以盼,桌子上热气腾腾的饭菜的情景,自然早回家。
五、 多些陪伴,减少空虚寂寞。
原来父母忙于生计做点小生意,很少陪孩子和管教孩子,每天都是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家。
孩子没有事情做,同学一邀请,就去上网了。面对强强的情况,我跟家长一起进行了“孩子上网我有责任”的讨论,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够、孩子回家没有伙伴,孤独寂寞又没什么好玩的事情打发时间,容易被网络世界所吸引。和孩子关系处理得好不好,相处时与子女的沟通交流是否存在障碍,是不是平等交流等。让家长领悟:亲子之间的交流应该像一个水管,只有水平的时候才能互相流动,只有互相流动你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只有确定了家长与孩子在“爱”的表达过程中不存在问题,才能更好的为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打下基础。我建议家长要主动和孩子处理好关系,并让家长明白: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关系大于教育,平时多陪孩子,比如在一起劳动,一起吃饭,散步,逛街,爬山,打球运动下棋等,在劳动和游玩活动中既增进了感情,创造了幸福,又了解了孩子的思想和心理情况。现在父母在孩子放学时候派一人在家,做饭,让孩子一回家就感到关爱温暖。
经过三次咨询,小孩子再没有去网吧通宵上网,半年后回访,家长说周末学习象棋去了,学习成绩也进步到了二十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