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上竞争激烈:累死了家长 逼疯了孩子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更有利的位置,一道道升学的关隘已经成了家长们的一个个心结。一个新名词“教育焦虑症”正在使人间最美丽的母爱变味,焦虑的妈妈们变得越来越凶猛了
前一段时间,一桩家庭悲剧震惊了社会,浙江金华一个13岁男孩命丧在自己妈妈手中,而起因只是因为周末的早上赖床不起,更令人惊异的是,这个杀人母亲在高校工作,平时对孩子疼爱有加,是什么让一个妈妈对亲生儿子痛下杀手?
“是长期的教育压力导致的焦虑,是恨铁不成钢引发的愤怒,当某种她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反复出现的时候,负面情绪的积累导致过激心理出现,行为失控,于是悲剧发生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韩美龄这样向记者分析,她表示,这个案例虽然极端,但类似的这种焦虑情绪在很多家庭中却相当普遍,应当引起警惕。“每年有上百个出现心理危机的孩子来心理咨询中心求助,大多是初中和高中学生,很多人抑郁、自闭、厌学、网瘾,甚至多次自杀。分析他们心理问题的成因,大多数都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根源,就因为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孩子却病倒在‘起跑线’上。”据调查,目前出现各种心理疾患的青少年呈逐年递增趋势,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家长焦虑引发的,“教育焦虑症”正在摧毁越来越多的家庭。
网站自测焦虑症状 引发众多家长恐慌
母亲杀子案件这几天是一些教育网站家长们热议的话题,“你焦虑吗?”甚至成为家长网友们的问候语,记者在“e度”教育网站看到,有热门帖子列举出家长“焦虑症状”,提供大家自测焦虑程度。
测试称,如果这些症状出现4条以上,说明已经出现焦虑,8条以上则情况严重,应当引起警惕。跟帖家长纷纷表示恐慌:“我们单位,一屋子的妈妈们,几乎全部焦虑啊!”“一会儿,明白过来了,不逼孩子了,大家纷纷带孩子玩,减少课外班,一会儿,被某事或某现象刺激,又纷纷把课外班报上,总是这样反复折腾……”不少家长表示有程度不同的焦虑症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活。
在有焦虑症状的家长中,打骂孩子已经是一种常态,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在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身上,出现这样的情况似乎让人难以理解,然而现实就是如此。一位重点小学的数学老师告诉记者,她发现班上有个女孩胳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一问才知道是妈妈拧的,“就因为在家给孩子讲题,讲了好几遍,孩子没怎么听懂,家长一着急就上手了,其实这个女孩在班里学习一直不错,总能排进前几名。”男孩子挨打的情况就更加常见,记者所接触到的多名小学男生的母亲表示,都曾经不同程度打过孩子,“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压不住火,打过之后觉得很后悔也很心疼,可下次还是忍不住。”在很多家庭,亲子战争一触即发,焦虑情绪就像一种有毒气体,无处不在。
这种焦虑从何而来?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表示,这种状态起源于一种“群体性恐慌”,“中国的家长,尤其是城市的家长中,正蔓延着一种群体性的恐慌,他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的后面,输在起跑线上。”
起跑线上的竞争 累死家长逼疯孩子
“今年开春以来,我接到四例因学习压力太大而想死的学生,两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韩美龄语气沉重地告诉记者,“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学校和家长,这些孩子的家庭通常亲子矛盾很突出。”她表示,在这些孩子的口中,家长的形象就是“喋喋不休地抱怨”、“没完没了地唠叨”、“挑剔”、“打骂”等等,“很多孩子有明显的考试焦虑症,有些孩子出现幻觉,抑郁自闭,有自杀倾向;有的出现心理倒退症状,二十出头还像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还有严重的已经患上精神分裂症。”
据了解,来到美龄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数量正在逐年上升,这些孩子所说的很多话令人听起来非常痛心,“有次举办亲子心理沙龙,我坐在一群孩子中间,问他们有什么烦心事。‘我的压力好大啊!’一个8岁的孩子脱口而出。‘我感觉活着没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一个三年级小学生之口。‘我害怕自己考不上重点初中,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接着说。‘如果考不上名牌大学,以后就很难找到好工作。找不到一个好工作,我这一辈子不就完了吗?’说这话的高三男孩已经出现典型考前焦虑症。”
“听孩子们说出这样的话,就可以知道平时父母是怎么对他们说的,孩子的焦虑情绪很大一部分是家长灌输‘传染’的。想想当今的孩子,不到1岁开始识字,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学算术,两三岁开始学乐器,四五岁开始学小学课程……这是绝大部分当今孩童正在经历的生活轨迹。父母总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为输在起跑线上了,孩子的这一生就完蛋了,他们在孩子还没有能力起跑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先焦虑紧张了,当孩子稍微有些能力,更是拼命地给孩子填充,最后孩子承受不了,崩溃了。”韩美龄向记者分析。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资料,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主要为多动症、网络成瘾等等,而大学生中16%至25.4%有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抑郁、强迫等症状,心理精神障碍已经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同时,焦虑抑郁症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精神暴力” 以爱的名义进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专家孙云晓一直在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他告诉记者,至今也无法忘怀一个13岁的宁夏小女孩,小女孩在小学毕业典礼的当天上吊自杀了。她的爸爸妈妈看到孩子的遗书时悲痛欲绝。孩子写道:“爸爸、妈妈,我是个差生、我没考好,我上不了重点中学,我死了,可以给你们省10万元。”
这10万元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10万元是上重点中学的择校费,家长曾经和邻居议论这些事情,说一个认识的孩子没考上重点中学,是花钱上的,6年大概要花10万元,表示很贵。孩子听到了,负担越来越重,最后承受不了这种恐慌选择了轻生。“什么是童年恐慌?童年恐慌就是,儿童由于面临巨大的压力,不能理解、不能承受,而产生的一种焦虑。而这种恐慌正在越来越厉害地在未成年的孩子中弥漫着。”孙云晓说。
在美龄心理咨询中心,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15岁的小程最近半年来时常出现胸闷、心痛、喉咙被掐紧感、呼吸困难、有窒息感,去医院检查多次,各项生理指标均属正常。心理咨询师和小程聊过之后,才发现他的身体不适来源于解不开的心结。这个阳光帅气的男孩,一直是家长和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去年6月,初中升高中考试,他自觉平时成绩不错,考重点高中有把握,但考后实际分数与自己估分相差二十多分,以至考重点高中落榜。为此,家长为他上重点高中掏了一笔不小的择校费。“我想不通为什么考分和平时成绩会差距这么大,平白让爸爸妈妈多掏这么多钱,我真没用!我觉得对不起他们,辜负了他们的期望,还给家里带来了这么大的家庭负担。我很想好好学习,可越急越学不好,成绩不升反降,整天惶惶不安的,好像有什么大事要来临……”小程因为心理受到极大挫伤,导致出现了各种生理反应。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摧毁是用爱的名义在进行。”韩美龄表示,他们为孩子付出了金钱、时间和精力,甚至完全牺牲了自己,然而越付出越焦虑,即使不像那名杀死儿子的妈妈那样直接使用暴力,但是冷暴力和精神暴力在更多的家庭存在。“家长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自己连电影也没看过,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甚至还要具体说出自己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这些逐渐成了压在孩子身上沉重的负担,最后一根稻草最终把孩子压垮的时候,“家长就成功地用爱把孩子亲手毁掉了。”
■每天晚上,都忍不住坐在孩子旁边,生怕他(她)浪费时间;
■一到晚饭后就坐立不安,老想进屋看孩子做作业是否认真,但又怕打扰他;
■常常忍不住一遍遍问孩子考了多少分;
■整天提心吊胆,度日如年,一听到孩子没考好就忍不住发脾气;
■有时变得比往常更严厉,说话偏激,有时变得比往常更亲切,连自己都觉得不自然;
■听说孩子要测验考试,自己便坐立不安,觉得压力比孩子还大,却要装得若无其事;
■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惊动了他;
■担心孩子太疲劳,又担心他们营养不够,内心忐忑不安,怕孩子考试那天会生病;
■无论干什么,心都挂在孩子那边,坐卧不宁,心悸、心慌,希望孩子快考完;
■莫名其妙地抑郁、痛苦、难过,悲伤得不想做任何事,有撑不住的感觉。”
【回顾:宁夏13岁少女之死拷问小升初择校歪风】
2005年7月,当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参加毕业典礼时,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却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在她留给父母的短短100多字的遗书里,“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等字眼,深深地刺痛着人们的心。如花的少女,为何选择了不归路?是什么让她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如此沉重的负担?
令人震撼的遗书
秀秀的父母回忆说,7月10日早上,秀秀称要到学校领取成绩单,可到了上午9时多,她的同学们都陆续回家了,而秀秀依然未见。多处找不到秀秀,父亲11时匆匆骑自行车赶回家中却发现,女儿躺在沙发旁,浑身发紫,手脚冰凉,旁边的茶几上放着一瓶剧毒农药和一封遗书,沙发旁的电话机也挂了下来。父亲赶忙将她抱起送到了离家最近的医院。中午12时,秀秀经抢救无效死亡。
遗书中秀秀的话令人震撼:“妈妈、爸爸,对不起!我没有办法,我只能这样做,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一个差学生,您和爸爸那么辛苦,我让您每天都生气,我死了您就和爸爸把店卖了,每天都在家休息吧。您养了我13年,花了好多好多的钱!我死了我可以帮您们节约10万元。对不起,我要陪爷爷去啦。妈妈、爸爸、哥哥、姐姐(秀秀的嫂子),对不起!我辜负了你们的心了!我是个差生!”
秀秀的邻居反映,秀秀性格开朗,很懂礼貌,平时帮妈妈做生意,邻居们都很喜欢她。秀秀的母亲说,秀秀是家里的快乐之源,哥哥已经结婚并搬出去住了,只有秀秀陪伴着这老两口。秀秀所在学校的教务处杨主任也说,秀秀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在学校的人缘很好,去年“六·一”时她还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秀秀的班主任曹老师更是十分喜爱秀秀,每次放学,秀秀都会晚一些走,帮助老师收拾教材、擦黑板、摆好桌椅等。谁也没想到,如此惹人喜爱的一个小女孩竟会选择自杀……
孩子总担心成绩差给父母带来负担
秀秀平时心理很健康,人也特别聪明。母亲告诉记者:“孩子突然选择这条路,从遗书和遗物里看,可能是孩子觉得成绩差对不起我们。”
秀秀的母亲回忆说:“最后一次和孩子交流是在一个月前,孩子说他们学校的考生中,有报一、二、九中的(银川市最好的几所初中),她说自己也想报。我劝孩子说,十五中也不错,你成绩没有他们好,那些中学你要是考不上了会不高兴的,妈妈不想让你不高兴。孩子却羡慕地说,班里的一个同学考了这几所中学而且都考上了,现在不是学校挑他,而是他挑学校。”
“考试前孩子又问我考不好怎么办?我说,‘妈妈不会怪你,首先爸爸妈妈文化低,帮不了你什么,第二你经常帮妈妈做生意,耽误了你学习的时间。’孩子听了特别高兴,考试完后有一天告诉我‘如果考不上大学我就去当兵’。平时我们一家人都特宠她,虽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孩子要什么都会买给她,孩子也特别懂事,特别体谅父母,从不乱花钱。”
据秀秀的母亲介绍,遗书中说到的10万元,可能是孩子平时在大人们聊天的过程中无意间听到的。尽管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家长往往要付出多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费用。在各地,公办学校按照“一费制”的收费政策执行,而依托公办学校举办的民办学校和按民办学校机制运行改革的实验学校则高价收费。在银川市民办初中按每学期每生2000元,小学按每学期每生1200元标准收费,住宿费另算。这意味着,如果通过考试能够上这些集中当地优质教育资源的民办初中,三年下来,仅学费家长就要承担12000元,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如果一些家长进行择校,就需再交几千元到上万元数目不等的择校费,一个普通家庭更是难以承受!记者采访了秀秀所在的小学校长和教务处主任,他们说,秀秀自杀的当天上午,同学们正好在学校里举行毕业典礼,而她根本就没有去学校参加活动,连成绩单也没有来领。秀秀在学校表现一直都非常好,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女孩之死择校之痛
银川市一位教师说,在择校热的社会大背景下,择校的压力是导致秀秀自杀的主要原因。
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学生打好基础的时期,他们应该轻松地走进初中校园。然而,在择校的压力下,他们的校园生活难以平静。甘肃省社科院社会学家毕可生说,据调查,2004年上海义务教育新生升学时,49.23%的小学一年级新生、74.63%的初中预备年级新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入学考试和面试。35.85%的家长也曾想方设法为孩子择校。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愈演愈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学校四处伸手,千方百计挖取优秀生源,借“升学率”提高知名度,以知名度吸引低分生,以低分生获取高收益。择校费也已经达到数千元、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
在公办学校择校热的同时,各地兴起的“名校办民校”更是助推了择校之风。银川市虽然严禁公办学校间高价择校,但近几年,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当地采取依托有名的高中来办民办初中的“名校办民校”的做法,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取择校费。
毕可生说,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已经凸显:在小学阶段,学生之间已经开始以成绩论英雄,让学生产生“学习成绩不好即差生”、“上不了好的初中学校即失败”的心理。同时,有钱有权人家的孩子却可以通过掏高额费用和各种关系来上好的初中,教育公平严重缺失。择校现象的出现,扩大了阶层差距,加重了家长负担,破坏了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