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心工程的功能研究
(此文发表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5年第10月,391-395页)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心理学教授、中国全民健心网首席专家肖汉仕
湖南 长沙市 410081
摘要:全民健心工程是从全民的心理需要出发,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通过他助与自助,以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为目标的系统实践活动。全民健心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居民的全面健康,有益于社会心态的优化、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一项利民益社会的奠基工程。
关键词:全民健心工程 心理素质 健康 社会心态 社会治理
The Study Function of all the people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ject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 Xiao Hanshi 410081
Abstract:national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ject refers to the of practice which aims at the optimization of nation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promotion of mental health with the approach of carrying out nation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ll-round optimiz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providing all-round social 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for people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ject is beneficial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 quality, the overall health of residents, the optimization social mentality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It is a foundation projec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people as well as the society.
Key Words: national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ject; psychological quality; health; social mentality; social governance
一、全民健心工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
全民健心工程是从全民的心理需要出发,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通过他助与自助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以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为目标的系统实践活动。
全民健心工程具有以下特点:一、面向全体居民,二、服务人生全程,三、以满足人们的心理健康、适应、发展和幸福需要为出发点,四、以促进心理健康状态的优化为直接目标五、以心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手段,六、同时采用多种途径,七、依靠全民积极参与,八、需要各方面的有机配合,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全民健心工程的目标体系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增强心理能力以提高心理素质以积极预防相关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是通过多种途径促使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优化。提高心理素质既是全民健心工程的积极目标,也是实现心理状态健康化必要前提和内在条件,因而是全民健心工程的首要任务。其具体目标是增强以下十种心理能力:即性格修养能力、自我激励能力、理性认知能力、调适情绪能力、应对挫折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积极应变能力、自我开发能力、获取快乐能力,并积极防治有关心理问题。与此同时,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加以各种心理服务促使人们的心理健康逐渐优化,相应地达到十种状态:即性格完美、积极向上、认知合理、情绪适当、意志良好、行为适应、人际和谐、适应环境、自我实现、内心幸福。
由于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受着现实心理环境的优劣、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社会心理支持与专业心理服务的有无,以及自我心理保健水平的共同制约。
要想实现“健心”的这些目标,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问题防治两种模式并举。注意三个原则:即面向全体与关注重点结合,他助与自助结合,满足个体心理需要与保持社会适应结合。依靠政府、专业工作者、居民、群体这四个方面的配合。同时采用五条途经:即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社会心理支持、完善专业心理服务、优化现实环境、依靠自我帮助。其效果是看居民的十种心理能力是否有所强化,十个方面的心理状态是否有所优化。全民健心工程的科学有效及可持续实施需要创造七个条件:一是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二是政府有具体决策、三是各个方面积极配合、四是有专业人士、五是有必要的激励措施、六是有必需的工作条件、七是全民有自觉的行动。
二 实施全民健心工程的意义
全民健心工程目标的实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不仅有利于国民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全面健康,也有益于社会心态的优化、社会治理的科学化。
1、全民健心有利于国民心理素质的提升
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取决于国民的素质,而心理素质不仅是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它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民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中国梦,必需依靠全体国民良好的素质做保证。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不仅为其他素质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实现每个国民的个人梦与中国梦提供必不可少的心理正能量与内在动力。全民健心工程的目标或任务之一是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为帮助人们增强心理能力,满足人们心理发展的需要。
这里的心理素质是指在遗传基础上,在教育与环境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具有的各种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的心理能力包括性格修养能力、自我激励能力、理性认知能力、调适情绪能力、应对挫折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积极应变能力、自我开发能力、获取快乐能力。
依靠有关心理能力的增强与科学的教育和良好环境的积极影响,逐步培育出完美的性格品质。在内在动力的推动下自觉自愿地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能够如实感知、合理期望、科学思维、理性应付。情绪体验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发生频率与所遭遇的现实大体一致;情绪表达的结果利大于弊。行为具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能够有效应对挫折。依靠自我监控促使行为表现与自身的认知、情绪、意志基本一致,与各种社会角色基本符合;与所处社会的主流文化、道德规范、所处群体及环境的合理要求与规则基本适应。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时能与他人保持必要的交往、有效沟通、和谐相处,关系正常,拥有各种朋友圈与社会心理支持网。对客观现实能够科学认知、适当接纳、合理认同、尽量悦纳,积极调整心态,主动完善自己以适应现实环境的客观要求。能够自我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所拥有的智力潜能、现实资源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多数时候是处于平静、平衡、安宁、愉快、舒畅、开心、安全、坦然、喜悦、和谐等积极的心境之中。
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为促进心理健康提供必需的前提,也为其他素质发展提供基础,而且促进着个体的顺利社会化。同时,全民健心工程的实施通过优化国民个体的心理素质,将促进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2、 全民健心有利于人们的全面健康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全民健心工程不仅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且也将促进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
2.1健心有利于促进人们心理健康
由于长期忽视心理素质的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人们的心理素质发展严重滞后,心理保健意识与心理保健能力严重缺乏,加上应有的社会心理支持与心理卫生服务不足,以致心理问题难以完全避免,并且呈现出日益严峻化趋势。
在社会转型期间,市场经济带来了激烈竞争,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加快,住房、工作、婚恋、人际交往等问题,都成为压力的来源。焦虑、抑郁、愤怒、牢骚、浮躁、悲观、失落等消极情绪较为普遍。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10年初公布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已超过1600万。目前,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左右。有超2600万人患抑郁症,七成患者伴有焦虑症状[1]。全国至少有5600万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尚未接受过任何有关的医疗服务,即使是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每4人中也仅有1人接受过正规的精神科医疗服务[2]。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职业人群中,超过50%人群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然而90%的抑郁症患者都意识不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中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患者更多,还有大量的居民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即使心理健康的人也难以完全免除情绪困扰与偶尔过大的心理压力。
如今人类已经过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了心理疾病时代。正所谓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各行各业各有其压力,每个人从新生儿到临终都有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都需要心理的支持与服务。虽然只有少数人存在心理康复的需要,但是多数人将面临心理适应的难题,每个人都有心理发展的欲求。因此,人人需要护心。
社会心理环境的优化无疑有利于减少劣性刺激,心理能力的增强将大大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与恶化,并。
面向全民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帮助人们树立并强化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具备心理保健能力,学会心理调适,在积极自助的同时,也能够坦然、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社会心理支持的建构,将使人们在心理矛盾、处于逆境、遭遇挫折、受到委屈、处于心理应激状态时能够及时获得心理帮助,得到理解、鼓励、支持、开导、启发、肯定、安慰、劝告、同情、倾诉等社会心理支持。
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将使人们有话有处说、说话有人倾听、忧愁有人排、烦恼有人解、压力有法缓、心态有人测、障碍有人除、心病有人医,从而实现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和及时矫治。
全民健心工程的实施,将通过及时的心理卫生服务给有心理问题的人雪中送炭,矫治心理障碍;帮助心理处于亚健康的人及时获得社会心理支持以恢复心理健康;对于心理健康人也可以锦上添花,促进心理素质进一步优化,实现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
因此,全民健心工程的实施将有助于各类人群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和心理健康状态的促进。
2.2健心有利于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人们比较注意预防病从“口”入,却容易忽视病由“心”生或病由“情”生。中医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惊恐伤肾”的说法。现代医学通过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研究发现,心身疾病日益增多,已经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病由心生是一个事实,医学证明,76%的疾病都是情绪病[3],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等。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则被称为心身障碍,例如神经性呕吐、偏头痛等。广义的心身疾病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心身疾病可能发生在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骨骼肌肉系统以及恶性肿瘤、皮肤病、耳鼻喉等身体的各个方面。
可见,心理因素在许多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的发生与恶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心身疾病的发生与病人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心理紧密相关。
因此,躯体疾病的预防与矫治都除了健身与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健心与必要的心理干预,正所谓心病需要心药医。
通过健心工程的实施,可以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减少心身疾病的发生,通过社会心理支持以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通过自我调适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可以缓解情绪障碍与心理压力,通过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心身疾病患者的康复率。
2.3健心有利于促进人们社会适应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反映,社会变化必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我国现代社会已经呈现出一系列变化特点或趋势,例如经济市场化与国际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选择自由化、管理法制化、信息膨胀化、传播快捷化、知识更新频繁化、生活节奏快速化、科技影响深远化、竞争激烈化、协作紧密化、人际关系复杂化、贫富差距扩大化、人口老龄化、宏观生态环境恶劣化。这些社会现实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人们的心理发展、潜能开发与自我实现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人们心理适应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给人们的心理健康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与威胁。要想兴利除弊,需要全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维护心理健康,积极适应社会变化,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要想具备现实社会对人们心理素质的客观要求,必需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与自我培育,有意识地加强心理修养以优化性格品质;注重承受挫折、适应变化、管理情绪、调适压力、控制行为等心理能力的训练以促进心理的社会化;激发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以促进对社会的主动适应。
2.4健心有利于促进人们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主要指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思想情操,在自然界及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循的一定规律、规则、规范,具备应有的核心价值观等。
道德健康要求严于律己、自尊自爱,对他人谦让友爱,对工作爱岗敬业,对父母孝敬,对物爱惜节俭等等。这些既是道德健康的基本要求,也是良好性格品质的应有体现。良好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是道德健康的基础。现实社会中,良好心理素质的缺失是道德不健康甚至违法乱纪的根源之一。例如,缺少自尊自爱的人容易放任自流,缺乏他人意识的人容易损人利己,缺乏理性平和心态的人容易偏激冲动,缺乏积极进取心的人容易自暴自弃,缺乏自律意识与自控能力的人容易越轨违规。
道德健康不仅需要道德教育,也需要心理教育,正所谓育人先育心,现代德育需要从“心”开始,排除盲目逆反、对抗、偏执、固执等心理障碍,激发内在需要与动机,才能促进道德教育入耳入心,变“要我”为“我要”,实现道德要求以及应有的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化。通过良好性格品质的培育、心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心理优化,进而塑造出健全的人格,增进道德健康。
3 全民健心有益于社会心态的优化
社会心态产生于社会个体心理,又以整体的形态存在,进而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影响着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大局。良好的社会心态,是促进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心理基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心态是改革发展的“风向标”、文化建设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安全阀”。个体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社会心态的优劣,社会心态的好坏又反作用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当前我国的社会心理状态存在许多不理想的因素,令人担忧。例如自卑、自负、偏激、浮躁、消极、悲观、失衡、妒忌、怨恨、苦恼、困惑、焦虑、抑郁、怀疑、恐惧、不安、无助、空虚、冷漠等消极心态较为普遍。一些社会公众表现出极端化、情绪化、畸形化的思维方式和心态模式。社会群体性不满情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的人经常处于负性情绪之中,有的烦躁时会持续很久、生气时怒不可遏、发火时不顾一切,却意识不到不当情绪对自己的健康、事业、幸福的消极影响,许多人既不会自我调适,也不主动求助,任其恶化。这样容易在某些外在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引发不当行为甚至群体性事件,在情绪失控状态下,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小小的事件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刑事案件。
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进一步扩展,需要标准大幅度提高;社会不信任感扩大并固化,群际冲突与社会矛盾增加;底层认同及弱势群体认同比较普遍;民意极端化,常常表现出一边倒的声音和行为;一些不利于个人健康与社会和谐的负向情绪基调不容乐观,社会情绪的耐受性和控制点降低,社会事件的引爆点降低。大量自杀、自残现象以及凶杀、暴力、群体事件的存在,大多数与当事人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素质低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关系,有的成为社会事件的导火索或催发剂。
这些现象与我国相应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与心理疏导机制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它使得社会个体生活压力、心理压力难以获得所需的社会心理支持,难以及时得到缓解。个体心理失衡,负性情绪弥散加剧着社会心态失衡现象。同时,由于社会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的不完善,致使心理障碍难以及时发现,或得不到科学及时的干预,以致心理压力因得不到缓解而带来严重情绪困扰,轻度的心理问题演化为重度的心理障碍甚至恶化为精神疾病。
不良的社会心态不仅制约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破坏人际关系、影响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阻碍着个体的顺利社会化,而且也容易引发不良行为和群体性事件,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威胁着社会心态的和谐、安定和可持续发展。
要想遏制当前社会心态不良,社会心理问题严峻化的趋势,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实现社会的和谐,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需要在开展全民健身的同时,也迫切需要实施全民健心工程,在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心态建设,通过全民健心工程在实现心理文明的同时,也为其他五个文明建设提供所需的心理素质与健康心态。实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的要求“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加强社会心态建设,一方面需要面向全民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为全民及时提供所需的社会心理支持;努力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尽量减少劣性刺激,最大限度地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对心理高危人群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服务,以预防恶化;提高心理障碍患者的及时就诊率和康复率。另一方面,面向全体居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建构并完善面向各类心理求助者的心理服务机构,以满足人们心理发展、心理适应与心理康复的需要。将心理与行为问题预防在发生之前,解决于发展过程之中。从而通过个体心理素质的优化,心理健康的维护促进社会心态的优化,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奠定必不可少的心理基础。
4、全民健心工程有益于社会治理现代化
心理影响行为,心态制约状态,人的心理素质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表现。因为人的行为除了受制于外部的影响外,还受着内在的认知、情绪、意志的共同制约。现代社会治理需要以人为中心,从单纯的行为管理向心理深化,需要从“心”开始,深入于“心”,以心导行,由自律向他律转化,避免单纯的强力控制或疲于事后应付。
现代社会管理面临老办法不灵,蛮办法不行的挑战,容易陷入管理者辛苦,被管理者痛苦的尴尬局面。其原因之一,是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训练,以致不少人的心理素质适应不了现实社会对人们心理素质的客观要求,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差、自我调适能力弱,内在应有的需要、动机缺失。这一心理现象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障碍与不良行为甚至群体事件,威胁社会的安定,制约改革的进行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有可能成为改革攻坚的障碍与陷阱。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时,尤其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康的心态,具备应有的心理承受力与心态调适能力,为改革攻坚提供心理资源与精神正能量,为此,迫切需要实施全民健心工程。
全民健心工程的实施将促使社会管理者优化管理理念与思路,与时俱进,积极改善各种管理措施与方法,注重心理关怀,了解人的心理需要,满足合理需求,学会心理疏导,提升心理工作能力。这样,一方面提高社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大量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有效化解矛盾,减少社会管理的行政成本和心理伤害;而且将更有效地促进家庭、单位、社区、社会的安定、和谐、文明及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全民健心工程是新时期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创新的必要举措,对于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具有独特的功能。
可见,全民健心不仅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全面健康,而且有益于社会心态的优化、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一项利民益社会的奠基工程。实施全民健心工程已经不再是现代人的奢侈品、也不应作为装饰品,已经成为每个人终身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