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要重视“双心健康”的意义

2015年10月29日 心理保健 要重视“双心健康”的意义已关闭评论 阅读 964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转载与您分享,祝您少点烦恼,多点开心!谢谢您的收藏)
   
发表者:
秦黎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中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心理疾患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和压力较大,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市民生命健康的两大“杀手”。且这两种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导致越来越多的“双心”患者病情更加恶化。

      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躯体的疾病只是一方面,心理上的问题有时可能更严重。统计结果表明,目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中合并有抑郁、焦虑等心理科病症者约达70%,这些“双心”(即心血管病和心理疾患双重疾病)病人需同时诊疗两种“心病”,但由于患者对此方面认识不足、心内科医务人员对非本专业的心理专科知识欠缺、多学科协作医疗有待完善等原因,心内科对心血管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漏诊误诊率高达84.1%。.

      据统计,到心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70%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异常,而不良情绪可以单独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并影响药物或手术的治疗效果,也已得到大量研究证明。由于心血管专业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低,造成在心脏科看病的许多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做了大量检查,却没查出毛病得到治疗。“为此,现在医学界提出 双心治疗 的概念,即在强调治疗患者躯体上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因此,设立“双心门诊”十分必要。所谓“双心门诊”即心脏及心理门诊。由经过专业心理培训的心内科医生出诊,在诊治患者心脏疾患的同时,对存在心理疑惑或心理疾患的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及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疑惑,对患者的心理疑虑进行咨询,对存在明显焦虑或抑郁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使心脏病患者享受包括心内科、心外科、心脏监护、心理危机干预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变为可能,达到“双心”均健康的理想状态。患有顽固性高血压、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心脏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起搏器及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难治性心力衰竭以及难以解释的心脏病症状的7类患者,应成为临床“双心”疾病的重点排查人群。

      约70%的心脏病患者合并有焦虑或抑郁的心理障碍疾病,但大都不会去看心理科医生,而仅因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等躯体症状去心内科求医。同时,约三分之一到心内科就诊的患者并未患器质性心脏病,各项生理指标也没有明显异常,出现的类似心脏疾病发作的“症状”实为其内心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疾病所致。这些患者由于缺乏对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不仅造成了对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加重了病情,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比如抑郁障碍就是冠心病发病和加重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抑郁患者与非抑郁患者相比,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6倍。

    需要“双心门诊”干预的心血管患者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患者尽管在检查后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但常因自觉胸闷、胸痛而依然怀疑患上了心脏病,加之身边总听到有人因心脏病去世的消息而越发惊恐、忧虑不安;第二类患者有胸闷、心悸的症状,心电图表现仅为早搏,并没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医生的不正确解释而导致患者心脏病不重、精神压力很重;第三类患者是曾接受过介入、搭桥、起搏器植入等手术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尽管手术治疗很成功,但在经历了急救、手术、病友死亡等刺激,再加上对疾病预后的不了解,从而产生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对于上述存在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通过临床“双心门诊”医生及早识别、诊断与治疗将会大大改善预后。

    “双心门诊”,“双管齐下”为患者诊疗躯体与心理问题,可以帮助病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