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企业员工心理辅导工作初探

2012年11月20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企业员工心理辅导工作初探已关闭评论 阅读 966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给人们带来了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随着企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各种思潮对员工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企业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给员工带来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由此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新的挑战。

  一、员工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

  在社会变迁和企业变革过程中,导致员工心理问题出现和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

  1、知识更新和岗位竞争的紧迫感增加。在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企业改制、主辅分离、机构重组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过程中,必然会精简冗员或淘汰落后的技术,这就使员工在掌握岗位新知识、新技能等问题上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员工为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岗位竞争的紧迫感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

  2、工作节奏的紧张感增加。市场的瞬息万变,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一体化、规范化建设的大量投入,带来了工作的快节奏和超负荷。员工在快速多变的工作节奏和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中,再加上人际关系趋于复杂,必然会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长此以往,容易积累成疾。

  3、利益分配的不平等感增加。近些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对社会上和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拉大,一些员工产生了较强的失落感和不公平感。

  4、企业文化价值的差异感增加。当前企业人员的变化速度加快,老领导与新员工,新领导与老员工,老观念与新规范,新观念与老规范,在相互交替、相互适应过程中产生磨擦。特别是“80后”、“90后”员工,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思想相对活跃,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广,社会期望值较高,对提高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强烈,在文化价值的认同上会产生差异,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困感和迷茫。

  5、家庭生活的压力感增加。在社会整体生活水准上升,生活质量要求提高的背景下,大部分人群很难体验到生活的幸福感。照顾老人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异地上班导致夫妻两地分居问题、个人情感问题等是让企业员工感到精神压力大最主要原因。目前子女就业困难、物价上涨、医药费负担、购房困难等综合生活成本的提高,更是员工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的源泉。

  6、对健康的渴求与怕患病的担忧感增加。在快节奏高压力工作下生活的员工,都希望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但在环境污染未见好转、职业病频发、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现实影响下,担心白己健康水平下降怕患大病的心理不断增长。

  上述六方面心理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反应到员工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并对企业的工作效率、队伍稳定与和谐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又是当前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更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种历史责任。

  二、员工心理辅导的探索与思考

  1.转变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

  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掌握开启职工心扉的“金钥匙”,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聘请心理专家举办讲座、利用内联网开辟“心理健康”宣传专栏、举办“阳光心态”、“快乐工作”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讲解心理疏导对于缓解压力、释放心情的重要作用,积极促进员工交流减压的良性互动。对于不同层面的员工,可根据岗位、年龄、学历、家庭状况等情况,将其分别建立档案,根据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集中反映出的问题,采取分类咨询、个体谈心、互助交流等形式给予心理关怀,及时了解员工所需、所想,从源头上帮助员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搭建心理疏导平台,与员工亲密“牵手”

  搭建心理疏导平台,及时根据员工的心理状况加以适当的疏导,可以有效地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如成立“幸福家园”、“温馨家庭工作站”、“舒缓解压站”、“员工心灵驿站”等,通过“一园三站”搭建员工关爱平台,与员工亲密“牵手”,定期对职工进行心理疏导,向员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避免不良心态的累积,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员工心理失衡的诱因。借助有利的平台资源,做好重点人员的心理疏导,特别是在员工发生违章违纪时、员工受到处分时、新员工入职时、员工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及时与其进行心理预防谈话,消除员工心理波动和情绪变化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帮助员工调节好心态,积极正确地面对工作中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坚持与管理相融合,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往往由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所引发,比如分配上的不透明,直接导致了员工的猜疑;用人上的搞亲疏,直接导致了员工的不满等等。因此,在日常心理疏导中,管理者应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使其有充分的参与权、话语权、监督权、民主管理权。通过建立和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厂务公开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理性化的沟通渠道,让员工及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诉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以有效地消除误会、避免谣言、缓解压力、增强彼此信任,从而达到调适员工心理,化解劳资矛盾,实现有效约束失当行为和过激行为的目的。换一个角度说,企业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健全科学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真正让员工当家作主,参政议政,推行公开透明的用人机制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才是解决员工心理困感的最根本方法。

  4.发挥“春雨”效应,营造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

  发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效应”。一是“知时节”,通过开展调研和发放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掌握员工的工作状态、精神状态、福利待遇、思想动态等情况,尤其要关注在企业改制、机构改革、人员调整等工作中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员工的“第一知情人”;二是“随风潜入”,把握员工入企上岗、入党评先、转岗分流以及参与重大会议、重要活动等各种时机,及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结合企业各时期的具体工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将员工辅导工作同步推进、切入渗透。三是“润物细无声”,注意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生活工作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对员工进行正面引导,塑造“阳光心态”,针对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员工职业规划、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工作,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感受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面对激烈竞争和日益加快的工作节奏,企业还应当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开展挑战自我、磨练意志的团队训练活动,开展广泛的读书活动和经常性的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相互交往、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使员工在各种活动中充分陶冶情操、展现自我、提高能力、愉悦身心,以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营造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共同构建幸福企业。
谢谢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www.zhpsy.org

欢迎收藏、宣传、链接中国全民健心网,通过您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