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感受教师生活的幸福

2014年02月21日 心质培养 感受教师生活的幸福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18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袁丽蓉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摘要:幸福是一种高水平的生活满意程度,是以高水平的积极情绪和低水平的消极情绪为特征的积极心理状态。幸福是快乐的和对当前行为意义的理解。
关键词:教师,需要,幸福感
       马斯洛说,人的需要有如下这些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低级需要,譬如安全需要的满足,只能产生慰藉、松弛的作用,很难让人心醉神迷、浑然忘我。而高级的需要,譬如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则能引起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和内心生活的丰富感。为了高级需要的实现,人们往往可以牺牲很多东西,譬如,花费较多的资金提高学历,为了心中的原则抵挡诱惑和危险,为了自我实现而放弃钱财和名声的索取。低级需要比较容易 满足,譬如,我们只需吃一点食物就可以没有饥饿感,我们也可以花一点钱去享受美餐,但是友爱、尊重的需要却是不容易满足的,需要通过长期的付出和努力去赢得。
       什么是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敬重,如希望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所成就,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获得一定的名誉和成绩等。稳定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他人内心的认同和尊敬之上。
      什么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健康型自我实现是对自我的发挥和完成,使自己的潜力得以实现。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要忠实于自己的本性。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无法宁静。自我实现者的兴趣、态度和选择,是建立在内在的现实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相对的外在的基础上。可是这一点很难察觉。一个人如果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就。
      超越型自我实现需要,是受超人类的、存在性价值或宇宙价值的激励,超出了自我。譬如自愿放权,自愿放弃所有财产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内在需求与外部条件有很大的冲突。首先,教师的职业,给人的印象是卑微。一套房,一部车,送一个孩子上大学,平日生活稍有富余,钱少时间少投资怕冒风险,省吃俭用存点钱养老,这几乎是纯粹的高中教师谋生的最高境界。而年轻教师,常常是一辆单车,一篮青菜,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一考二评三学习,背着房贷没钱旅游,空有好身材不敢进衣店,逢年过节回家囊中羞涩,愧疚感、挫折感、无力感、压抑感,充满了我们的生活。
      其次,教师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有个亲戚问我:你们学校的老师管得学生住不?孩子任性起来搞不好会打老师哎。据他的逻辑,孩子打老师,是老师的管理能力有问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对!这句话千真万确!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教师承受着来自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的重量,内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个别教师产生了人格分裂,有的选择了自我放逐,还有一部分凭借心中的信念在坚守。我们都这样想:摸着良心做事,无愧就行。于是默默无闻成了事实。可是面对长达几十年的教师生涯,面对日复一日的教育生活,我们自身的幸福感在哪里?
      现在我们处于社会转型期,也许各个行业都有它的困境。我们期待有一天,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达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教师可以轻松地买房买车,月工资过万,不但可 以养活一家老小,供自己的孩子上学,还有能力支助贫困的学生。大家在家人面前,在亲切面前,在各种公众场合,可以挺直腰杆,以教师身份为骄傲,而不用自我解嘲。过年的时候,学生成群结队地给我们拜年。毕业很多年了的学生,都还念念不忘他的恩师。
    可是,摸摸袋子、走进自家房子、看看教室里的孩子,觉得这样的理想就像是天方夜谭。那么,在巨大的差距中我们怎样寻找幸福?
对于任何困境,也许只有一种办法,就是直接面对。停滞和逃避都不能使现状变得更好。在低收入情况下面对教师这个职业,背负职业的责任感,需要的是一份道义良心。我们孜孜不倦的态度、披星戴月的工作就是这种道义良心的明证!
     人皆有恻隐之心。身为教师都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素质差,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没有多大的前途。可是今天坐在教室里的孩子就是明天孩子的家长。一想到这点,就想起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十几岁的学生竟然没有廉耻,行为也粗暴,头脑也荒芜,这些学生明天将会为人父母,让人打冷战。不愿去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的让人心力交瘁的论调,只是可以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多一点恻隐之心,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多一点付出。不过千万不要期待有什么回报。教师所做的事情功在千秋,教师是一个价值感非常充足的职业。
     人们都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园丁的幸福就在于看着自己培育的花儿鲜艳地绽放!教师确实是知识的渡船,是心灵的引路人。给迷途的青年送去一缕阳光,给弱小的心灵一丝温暖的慰藉,给有才能的学生以鼓励,给落后的孩子以帮助,教导他们,使之成人成才!在工作中可以交流情感,获得感动,体验助人的幸福。这些东西也许比生意人实现赚钱的目标更能让人快乐。
马斯洛说,人命定是自由的。真正的自由意味着:从可供选择的多种可能性中作出深思熟虑的选择,这个选择反映了你真正的愿望和深刻的价值观,坚决抵制迫使你的意志自由向外部的或内心的力量妥协的压力。我们通过自己所作的自由选择创造我们自己,我们有能力选择不同的的行动路线。但是,选择了之后,我们又常常会沉溺于成规,倾向于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阻挠我们的意志的人身上,抱怨模糊了行动,以至于延误了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有调查说,有心理疾病的教师占半数。我不太能相信这个数据,我怀疑这个消息的来源是否可靠。至少我周围的老师们心态都还不错。谁的生活没有烦恼,教师生活的烦恼更是琐碎,要付出情感,却很少收到情感的回报。重要的是不把烦恼内化为自己心里的情结,不用外在的不如意来伤害自己,不因他人的漠视而泯灭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在孩子择业的时候,出于自私的心理,教师这个职业也许永远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但是我不会因此而否定自己的人生,而会坚持说:妈妈是个教师,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都尽心尽力,无怨无悔。
说到这里,再来想想幸福。幸福不是圆满,而是满足。它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满足感和工作的价值感。
     哲学中有一句话:我的思想,就是我的世界。人通过心眼看世界。每个人的思想中都有通向幸福的路径,于是我们在这样的路上走着。
那么面对生活,在有缺陷的生活之中,我们怎样寻找一种精神上的自足呢?
      我非常向往《论语》中的幸福的境界:“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意思是说,吃点粗茶淡饭,喝点水,弯曲手臂就可以枕在上面睡觉。快乐也就在其中了。这就像一个精神的图标,告诉我们朴素的生活也可以过得很快乐。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颜回,穷居陋巷,生活困苦。困苦到什么程度呢?颜回死后他的家人没钱安葬他,而是在孔门弟子的帮助下才完成葬礼。但是《论语》记载说: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箪食,一瓢饮,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独有颜回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我非常惊讶古先贤的这种人生境界,滚滚红尘之中,谁能逃脱一颗追名逐利之心?能把日子过顺,过一种自然的生活就很不错了,要终其一生心境都保持这样的恬淡安然真是不容易。
      中国的古典诗词也是如此,表现了一种令人向往的可以超越功利的态度。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临江仙》(明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他们寄情山水,把世间的烦恼忧愁忘于江湖之间,身处红尘而能潇洒恬淡。他们能够很淡定,拥有心灵的自由。
       教师实际上过的是一种类似于渔樵耕读的生活,虽然没那么悠闲,一般而言没时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是至少每天可以和家人在一起,于平淡生活中享天伦之乐;每天可以和学生在一起,虽然学生令人头疼,但心灵比较纯净,而且相比其它工作,有较多的自主权,可以按自己的意图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别的行业都羡慕教师的假期,慨叹之余我们付之一笑。正如陶渊明种田的滋味只有陶渊明自己懂得。一个农夫并不懂陶渊明耕田的苦乐,我们看陶渊明也是隔着纱幕去假设。当然,从诗作看,陶渊明的高远不是装出来的。陶渊明与农夫的不同就在于他对自己的生活有理性的觉察和观照,知道自己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并且认同这种生活,这就是心境平和的根源。所以,幸福需要站在高处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省察,我在过什么样的生活,这种生活是不是我由衷的选择,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有了这样的思考才能安心工作,幸福度日,才能沉浸于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
      只有沉浸才能带来快乐,而感性的沉浸是建立在内心的理性认同基础之上的。培养一种善于沉浸的心态对于幸福生活非常重要。
下面我就和各位老师分享一下我生活中的沉浸于幸福的小片段。
       两前我去云南旅游,第一次到那么美的云南,非常愉快。心里也没有负担,很轻松。还有同行的老师们都很高兴,在汽车上唱歌,在飞机上看云,每到一个景点就拍照。云南轻柔的云,壮丽的雪山,秀美的蓝月湖,都让人觉得心旷神怡。有一天是在晚上,汽车开了五个小时左右,要赶往宾馆投宿,我虽然有些困倦,但是满车都是快活的笑语,往窗外看看,沉黑的夜,无比的温柔。我就觉得特别满足,觉得生活中竟然有这么美妙的时刻!当时我的心里就想写一首诗,现在想起来很有趣。回来之后,我写了一首《蓝月湖之梦》。
.蓝月湖之梦 2010.8.2 . 
你是雪山的精灵
用你圣洁的清凉
来安慰远方的来客
你呀,是贞静的秀女
用你彻骨的纯净
来濯轻我们疲累的双足
你的雪山魂梦般的诗篇
漫在浅滩的五色石上
是最初那一尘未染的蓝天
化作一只透明的精鸟
飞扬在这伸向天宇的高山
停泊在这雪山碎骨的沙滩
沉默在这一米阳光的天堂
那是蓝色的诉说
比松间的明月更清
比石上的流泉更静默
你沉静的眼睛如梦般的迷离
你自在地流淌呈着清香一脉
如赤子的任真
如诗经的无邪
你在等待着谁
你在召唤着什么
时空里走来旷远的歌声
神灵微笑着低语
就让我用沉默的虔诚举双臂向天
用浸润清澈的眼眸
归依你的永远鲜洁的蓝月梦
       这是我生活中的一朵快乐的小浪花。旅游很容易让人沉浸,没有压力,自由,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有新的风景。善于沉浸是一种幸福的心态。
      生活中小小的幸福随处可见。有一次,我去打牌。我很少打牌,打过的那几次多数是输。那次打一块的跑胡子,我竟然赢了5块钱,我非常高兴,第二天心情都很好。但是我爱人,他如果打牌赢5块钱,如果我问他,今天什么战绩?他会干脆说:没输。当然我不会勉强自己,非得对自己说,5块钱算什么,看看别人赢了1000!这不是自找烦恼吗?生活又何尝不像牌局,不能悔牌,也不是一定能拿到一手好牌,也不是以我的能力一定能打好手中的牌。所以,尽力之后,接纳、宽恕自己,学会满足,快乐就能常伴左右。在生活中,适当运用下行思维,有助于化解烦恼,获得好的心态。
       可是生活中烦恼毕竟存在,并且有些不易化解,那么面对这样的烦恼,我们有哪些办法呢?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ABC理论。
      A指诱发事件,B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思维、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都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由诱发事件A引起了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C,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思维、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换句话说,当某人在C点感到烦恼、抑郁、焦虑等情绪时,这并不是因为所发生的事件A直接引起的,而是由想法B使自己确信了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假说。
理性情绪疗法的中心目标是矫正不合理的观念和非理性的情感及不合理的思维模式,以理性治疗非理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改变认知来减少情绪障碍。
案例:
      张扬认为数学老师没理他(A),他就想(B),老师故意不理我,是对我有意见,看不起我,因而郁闷不乐,越想越难受(C)。而方侃在同一事件(A),却是这样想的(B),老师可能没听见他的问候,或者老师在想什么事,没注意到我;即使听到了,没理我也许可能有其他的事情。方侃可能无所谓,照样平静地生活(C)。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人的的情绪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之中前者可能持有“别人绝不能公正地对待我”的信念,后者则可能持有“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信念。合理信念会引起人们适当、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那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此下去只有忧心忡忡、烦恼痛苦,最终导致情绪障碍和心理障碍。
      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的寓言,他每天都在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滚下来,再推上山。周而复始,永无休止。生命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消耗。在这种观念下,人生被认为是荒芜的、没有意义的,各种娱乐被认为是喧闹的绝望。这种灰暗的论调不能给人带来幸福,却恰恰迎合了人内心的倦怠感、无力感,迅速蔓延。消极心理学笼罩了过去的一个世纪,渐渐违背了心理学的初衷:使人生活更美好。于是在21世纪,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它认为关注人性的积极层面更有利于深刻地理解人性,它倡导美德、宽恕、感激、智慧、乐观,它使普通人通过自我调整生活得更好。
有一个女大学生,因为家庭的歧视和爱情的失败,进了精神病院。她在日记中写道:“来世作草木,枯荣无泪痕。”一个人的心灵可以痛苦到这种程度。而我的QQ好友里面有个女学生签名说:“拿真心去喂狗!”这就是两级,一个是从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一个是完全否定自己内心的需求,进而否定外在的世界。这都是非理性的表现,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伤害。
       人非草木,怎么会没有痛苦?对于痛苦,佛教提倡悲喜自若。好的心境就是,能哭就哭,能笑就笑,不勉强他人,不勉强自己,在苦中感受快乐,不压抑,自然朴素。有的时候,痛也许正是温暖所在。保持一份朴素的心情,正视生活中的悲喜。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把这句话幽默地套用到生活之中,可以这样想:我这样痛苦,证明我的心还在。
        有很多事,我们无能为力。譬如倒向我们的墙,流失的时间,无法选择的出身,永远的过去,别人的嘲笑,不可避免的共同结局。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都会少一些东西,接纳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发现生活赋予的幸福;以乐观的激情去工作,实现自我;以接纳和宽恕的心情去品味生命的滋味。
谢谢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www.zhpsy.org

欢迎收藏、宣传、链接中国全民健心网,通过您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