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案例报告——心理“饥渴”的单亲女孩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作者姓名:唐吉余
工作单位: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
【摘要】:高二女生小美(化名),近来因为情绪不稳定,注意力难以集中,而由家长提出咨询,她本人也很着急,愿意配合,并希望早日改变现况。在咨询中发现小兰情绪不稳定与其亲子关系紧张、沟通不畅、感觉不到父母的爱有关。本例运用家庭治疗与认知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改善亲子关系,取得了明显的咨询效果。
[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小美(化名),女,16岁,汉族,高二学生。
2、个人成长史: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自小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严重病史,家族中无精神病及遗传病史。生活于单亲家庭,2岁多父母离异,与爸爸、奶奶生活在一起,母亲另嫁他人。从小由奶奶照顾衣食住行,跟奶奶的感情较好,爸爸上班,很少过问她的事情。与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小美性格内向,自卑,敏感,比同龄人显成熟,很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没爱好和特长。
3、精神状况:来访者与人交往自然大方,接触交谈合作。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
4、身体状态: 医院各项体检报告均正常。
5、社会功能: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到正常生活。
6、心理测验结果: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杨X的言语、操作和全量表智商分别为112、87和96,在言语、操作和总智力上,言语智力发展稍好些。
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精神质50、内外向35、神经质65、说谎45,偏向于内向不稳定。
[主诉及个人陈述]
主诉: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着急前来咨询。
个人陈述:
很小父母就离了婚,妈妈远嫁他人,自己跟爸爸和奶奶一起生活。从小就由奶奶照顾起居,奶奶很疼小美,对其学习和生活都照顾得无微不至,爸爸上班很少管。从小学到初中小美的成绩都很优秀,还担任班干部。到高中后,成绩不断滑坡,现只能维持中等成绩,数理化等理科成绩极差,只有英语成绩仍然保持中上水平。近段时间不知怎么回事,孩子情绪很不稳定,上课经常走神,小考成绩又有下降,家长和孩子都很希望能上重点大学,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因而前来求询,期望能通过咨询稳定孩子情绪,使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并提高学习成绩。咨询的目的是解决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和注意力易分散的问题。
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如以前,很着急。不过上课容易分神,集中不了注意力这个毛病上小学初中时就有,只是最近有加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因为现刚进入文科班,自以为以前五的成绩来到新的班上,该是自己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的起点,班主任肯定会较重视自己。不过刚到新的班上还没一周,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连串的“于己不利”事件给班主任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先是早晨上学迟到,被班主任发现,自认为是给班主任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接着又忘记自己是值日生,没搞卫生就回家了,第二天班主任找到小美询问没搞卫生的原因,再次给班主任一个不好的印象。昨天是英语三级考试,自己又因为午睡起晚了点,加上交通阻塞而迟到半个多小时,结果未能进入考场。叙述的过程中,小美边不断地流泪,边悔恨地痛骂自己没用,这么一点小事都干不好。其实自己也很想认真听课,但就是控制不了,听着听着,心思就到别的事上去了,自己也颇感困惑与着急。虽然咨询是由奶奶建议,但自己也很赞同。小美还说,自己的外语不错,很想考北京外国语学院,然后出国。
[印象和反映]
小美文静,话少,看起来懂事、上进、敏感,缺乏自信。身材清瘦高挑、脸色红润、健康。善于察言观色,视对方接受的程度来决定自己的开放度,对陌生人不信任。
[评估和诊断]
1、心理状况的评估:目前注意力不集中,心情比较苦恼困惑,影响正常生活,可知心理状态异常。
2、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鉴别诊断: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从来访者自述觉得自己有问题又主动求治来看,来访者有完整的自知力,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
3、诊断依据:
从智力测验结果参考分析:小美是个中等智商的孩子,并不像她自己所认为的那样,自己很聪明领悟接受能力都很强,孩子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有过高的倾向。
从EPQ的个性问卷结果分析:精神质和说谎两个指标得分正常,神经质分偏高,个体情绪不稳定;内外向性得分较低,个体较为内向。
综合上述信息,可将这个案例诊断为一般的心理问题,只是由于小美太过注重别人的看法,而带来的患得患失的情绪变化。具体表现是情绪波动大,注意力难以集中。
[制定咨询目标]
最终目标:成为乐观自信的人,坚定地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长远目标:满足孩子对爱的心理需要,降低孩子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太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近期目标:稳定情绪,集中精力学习;
具体目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支持、理解和关心小美。
[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方法与原理
方法:认知领悟疗法 家庭系统疗法
原理:
认知领悟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咨询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咨询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来帮助求助者确定问题,使用语义分析技术来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来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经过认知复习巩固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使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
家庭系统疗法认为,个体离开家庭系统是不能被充分了解的。一个基本的原则是系统一部分的变化会引起这一系统其他部分的变化。如果家庭单位产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对个体产生影响。同样,如果系统(家庭)中的个体发生了变化,整个单位会受到影响。因此,治疗包括在与家庭成员交往的背景下对个体的问题进行评估和治疗。个体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交往,影响着个体的自我概念,与他人的关系和世界观。根据系统理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属于一个家庭系统的感觉,也有分离和个体的感觉。来访者的问题通常被看作是系统功能的症状。家庭系统的模式与内部心理理论相反,那些理论将个体的问题看作内部冲突的结果。家庭治疗法的一些假设的观点包括来访者的行为:(1)也许是为家庭的功能或目的服务;(2)是系统不能有效工作的结果;(3)来自于代代相传的功能失调模式。从理论上讲,治疗师帮助来访者更有效地与生活中重要的人进行交往,不管这些人是否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根据该理论的倾向,这一治疗法有各种目标:有些是解决来访者和家庭中目前的问题;有些是尽快尽可能有效地解决家庭影响危机;有些是创造一种可以为系统中注入新的信息的环境,使家庭自己可以进化;对系统重组以便家庭中所有成员的自治都受到鼓励;教授交流技巧;教授解决问题的技巧。
2、双方责任与义务:
明确心理咨询即通过求助者与心理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治疗技术共同商讨、寻求解除求助者的困惑。求助者必须按时赴约,努力完成咨询员与其商定的家庭作业,配合完成咨询安排的心理测试。咨询员必须尊重求助者,为求助者的访谈资料和心理测量资料保密,了解咨询员采用的方法及原理。
3、咨询时间:咨询时间设为每周一次,一次一个小时,收费为每次80元,大约需要2-4个月,共进行了11次咨询。
[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的划分:心理诊断、心理帮助和结束巩固三个阶段。
2、各阶段的任务:第一阶段是确立诊断,探讨问题原因。包括建立关系、信息收集、诊断问题确立目标。第二阶段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三阶段是巩固提高。咨询员要帮助来访者巩固咨询所获成果,适应结束咨询的情况,并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行为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3、完成情况:
本例其中小美的奶奶2次,父亲1次,小兰8次。
诊断阶段:第一次到第三次
与作为小美监护人之一的奶奶访谈,用于询问个人资料,求助原因,家庭环境,及其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确定咨询时间和收费。初步咨询方案:提供温暖开放接纳的咨询环境,采取真诚理解的态度赢得小美的信任和开放,鼓励、挖掘闪光点以增强小美自信,了解求助者本人对咨询的态度和感受。
第二次: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以倾听为主。求助者仍然深陷于近一周所发生的三件事的痛苦之中,反复的就事论事,咨询无实质性进展。咨询者敏感地察觉到可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第三次:与奶奶会谈,奶奶谈到,孩子最近情绪的波动可能与其母亲有关。前不久,孩子母亲去过家中,孩子一向很痛恨母亲,那天孩子跟母亲大吵了起来,母亲还动手打了孩子一巴掌。
第四次:心理测验。
帮助阶段:第五次到第十次
第五次到第八次求助者开始坦言父母离异对自己影响很大,老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班里也担心同学知道自己家庭的实情。因此谨言慎行,不敢出任何纰漏。也正因为这样,从小就形成了敏感、自卑的性格。求助者很痛恨自己的母亲抛弃自己和父亲,曾跟再婚后的母亲打过架。父亲虽然没有再娶,但平时对求助者也不怎么关心,只有奶奶非常重视和疼爱这唯一的一个孙女。但求助者仍然很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认为自己身上缺乏爱,所以特别在乎旁人,尤其是那些自认为对自己较为重要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对自己的关心度和重视度。求助者一再严格要求自己,并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好评与重视。咨询师用认知的方法跟小美澄清一些问题:父母离异是他们之间出了难以化解的问题,与子女无关,更不能说是妈妈狠心抛弃了你,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妈妈现在找到了她的“幸福”,爸爸也得到了解放,你作为女儿应该要祝福他们,而不是痛恨。而且,既然父母离异已经是无法挽回的事实,就应该坦然面对,不要遮遮掩掩的,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与重视是每一个人都非常渴望得到的,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愿以偿当然是好事,不过要是没能如愿以偿,也不必为此而气馁,而是要继续加倍努力才是。至于亲人的关心与爱护,不是有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嘛,爸爸这么多年来辛辛苦苦地上班挣钱,支持家里的经济开支,还一直单身一人,难道这不是对你的关心与爱?
第九次:与父亲会谈。父亲是个个性内敛的人,虽然很爱孩子,但平时很少表现出来,父亲称自己正是为了求助者才没再娶的,父亲为孩子也已经付出很多了。
第十次:与小美会谈,更坦率的交流,侧面传达父亲对其的付出,建议平时多跟父亲沟通。孩子表示认同,同时也认为这一周来,父亲已经开始有表示爱的行动了。再次给小美分析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个性要强,太过注重别人的看法,患得患失,情绪敏感而脆弱,自傲又自卑,存在不合理信念,过分概况化,将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并有夸大趋势。然后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小美改变认知,增强自信,缓解焦虑,从而保持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巩固阶段:
第十一次:与小美会谈,很高兴,神情也很轻松,表示近来情绪基本稳定,学习状态好了很多,上课能用心听讲了,小考数学也拿了67分,是进入高中以来的最高分记录。咨询结束。
[效果评估]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定:情绪基本稳定,学习状态较好,上课能够集中注意力,考试也稍有进步,跟家人的交流多了,尤其是跟爸爸的沟通良好,对自己的能力也开始自信起来,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再苛求别人的认同和赞扬了。
(2)家长对咨询的反馈:反映孩子在咨询结束后表现相当不错,很少再有上课分心的问题出现,每天的情绪也好了很多,学习成绩有进步。
(3)咨询师的评估:孩子的问题经常会表现为家庭的问题,在本例中由于父母离异,亲子沟通不善,造成了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足够爱的心理“饥渴”,进而开始在家人以外的群体中寻求,一旦这一寻求遭遇阻碍或挫折,就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在经过11次的咨询后,家庭亲子沟通更加顺畅,孩子的心理需要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基本达到了长远目标。求助者本人对咨询比较配合和主动,能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至于远期目标还需要一个长程的咨询过程才行。
参考文献:
1.龚耀先、蔡太生.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 湖南地图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 P37;
2.冯观富.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与管理.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3. (美)萨默斯-弗拉纳根(Sommers-Flanagan, R.), (美)萨默斯-弗拉纳根(Sommers-Flanagan, J.)著;陈祉妍等译.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