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如何做合格的家长

2016年11月12日 心理教育 如何做合格的家长已关闭评论 阅读 97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李美英转载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各位博友、以及阅读我博文的朋友们好!在你阅读我的博文时,你可能会想,这个家伙熬灯耗油的写这些做什么?还有谁会看这些文章?呵呵,我是一名研习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近二十年的心理学工作者,我是一位略懂心理学的人,我的愿望是凭借博客、讲座、工作坊和选修课等平台让更多的人通过心理学而受益。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探讨和学习,不仅使你成为一位合格的家长,同时也能成为一位具有心理学智慧的人。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碍于自己的面子,把孩子当成了自己追求虚荣的一种工具和砝码,这些家长不能在亲子关系及教育中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出现了极其错误而自己又始终难以觉察的心态或做法:
    1.完美主义心理。这种心态在家长身上主要有两种具体的表现:一是追求高标准,要求孩子成为最佳、达到第一;二是要求孩子十全十美,不允许孩子在发展中出现错误或失误。普天下的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鹤立鸡群,在群体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这种心理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已,因为尖子生、鹤立鸡群者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孩子都是平平常常、甚至学习和竞争处于下游的姿态。做父母的一定要反思,自己在小学、中学学习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吗?即便是,你遇到的对手和自己孩子现在的对手一样吗?很多家长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在单位与同事的比,在社区与邻居家、亲戚、同学的比,而且比的时候总是说自己孩子差!同龄的孩子、同班的孩子、同性别的孩子有可比性吗?他们的生理、心理、个性、气质、行为和家庭教养一样吗?家长一定要记着,人是有差异性的,差异性!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生活中追求完美没错,但处处、时时、事事追求完美就不是一种正常心理。完美主义有四个特征:第一两极化思维,不是成功就是失败;第二将所定目标视为自尊的必要条件;第三过度关注未来;第四有夸大的“放大镜效应”的思维。
    2.弥补未了心愿的心理。有的家长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上大学或上了不理想的大学,于是便把上大学和上重点大学的期望放在儿女身上;有的家长因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想学乐器未能如愿,就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非要孩子学乐器;在在这种心态促使下,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压力都变得越来越大,孩子学习成绩稍有波动,乐器学习稍有放松,家长就失眠、情绪激动,轻则批评训斥,重则辱骂身体冲突;有位儿童心理学家对此这样评论:“孩子在某些领域的突出表现实际上是满足家长 的期望,弥补了他们的人生缺憾,而不是孩子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因避免这种错误心理,不能为所欲为,把孩子看成个人的财产,认为任何人都无权干涉自己教育孩子。否则,你满足了自己的心愿,但孩子却成为一个没有人生快乐、没有自我、没有自信心、充满奴性的人,这你愿意看到吗?
    3、盲目竞争心理。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有竞争不可怕,但是很多家长过分地像孩子渲染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拼斗,夸大竞争的残酷性和无序性,“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很有代表性。很多家长,从孩子读幼儿园开始,就教育孩子在学习和人才表现上处处超过别人,教育孩子为超过别人而不择手段,有的家长告诫孩子在学校不要把参考书和资料给同学看,更不要与同学分享学习方法,避免别的孩子超过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非常狭隘、错误的教育和心态,如此只会是你的孩子一味竞争、而不会合作,缺乏团队精神,在进入大学以及社会后会吃尽苦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