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幼儿家长应如何加强对幼儿的心理教育

2016年11月22日 心理保健 幼儿家长应如何加强对幼儿的心理教育已关闭评论 阅读 995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推介
    吉首市思立幼儿园  张慧
    摘要: 幼儿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为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态度,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注重对幼儿知识技能的培养和身体体质的锻炼,还应更加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教育  
 
    二十一世纪,面对我们的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人的创造力、理性选择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作为教育理念、教育途径、教育技术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走进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学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注重对幼儿知识技能的培养和身体体质的锻炼,还应更加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我们应该注意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在幼儿的成长中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幼儿教师怎样做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放到重要位置。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教育。  
    教师普遍比较看重幼儿的知识技能的培养,为幼儿开办了英语、美术等特色班,家长们也热情极高的地送孩子到各种特色班学习,有的甚至每天指导课程排得满满的,根本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承受能力,对孩子的情绪、情感、态度等不太在乎,这样就忽略了幼儿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对本班发展好的幼儿常常都给与更多的机会,而对班级中发展相对滞后的这部分幼儿关注却不多,这样就影响了孩子自信心的形成;教师也非常注重环境的创设,环境创设越来越高档、优美,采用的材料也都非常的复杂,往往只注重外在因素,而忽视了与幼儿的交往和沟通。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再次,教师应该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幼儿健康教育是关键,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以保教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与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一、给幼儿构建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环境。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创造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上,真正的走进他们的世界。人们常说,幼儿教师要有妈妈的爱心,是啊,用真心去换取幼儿的信任,使他们感到在安全、温馨的氛围中生活。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幼儿实践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情感氛围,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总之,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创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二、给幼儿创建一个健康的集体氛围  
    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它们之间缺乏交往,对集体生活也就非常的陌生,而且他们大多都有任性、依赖性强,唯我独尊等等特点。 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例如班上有一位小朋友,上学已经挺长时间了,但是从来不和老师、小朋友说话,自己一个人慢慢吞吞的,平时只是点点头、摇摇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平时和他多谈话,找一些主动地小朋友约他玩耍,鼓励他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久而久之,他便由被动变成自觉地参与,并且有了主动与同伴交往的愿望。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活动与同伴游戏的机会,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从而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和意志品质。  
(1)开展各样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  
    在幼儿园里,幼儿的游戏是多种多样的,游戏除了满足幼儿个人的心理需要外,还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例如,情境性游戏中“开超市”的游戏:教师事先布置一个正在营业的超市环境,并备有若干商品,请幼儿分别扮演顾客、售货员等角色。那么,幼儿在游戏中无论扮演的什么角色,从中学习到怎样和人交往;又如,运动性游戏:这类游戏活动量较大,像捉影子、吹泡泡、玩水、玩沙、堆雪人、跷跷板、放风筝、玩风车、打电话等等,充分满足幼儿好活动的特点,发展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这样,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   
(2)在游戏的趣味中感受游戏规则的基本要求,培养幼儿意志品质。  
    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遵守规则的能力也较差,针对这一共性特点,教师应选择一些规则性较强的游戏,将游戏与规则融为一体,使幼儿在游戏中将被动遵守规则转变成为一种主动行为,目标最终在愉快中完成。例如在游戏“小青蛙打呼噜”的游戏中,音乐开始的部分,“小青蛙”们都快乐的玩耍,当音乐进行到有“当当”的钟表响时,“小青蛙”们立刻停下,倒在地上闭上眼睛假装睡着了,嘴里还要打呼噜。在游戏中,幼儿努力控制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在愉悦的氛围中遵守游戏规则,培养意志品质。
(3)通过游戏真正走近幼儿的心。  
    在游戏中,幼儿的表现各不相同,或是非常兴奋、高兴的手舞足蹈,或是情绪激昂,积极配合教师,或者比较害羞,在旁边静悄悄的看着别的幼儿活动,或者很胆小,不敢主动去参与游戏……正是通过这些表现,幼儿的内心世界慢慢的表现出来,教师应该多观察,深刻了解每一位幼儿的特点,做到真正走进幼儿的世界,真正了解幼儿的想法,真正走近幼儿的心。  
四、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对幼儿的干预帮助。  
(1)移情训练:即让自己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引导幼儿采纳他人的观点,使幼儿能够更好的从他人角度出发,获得情感共鸣,并逐步摆脱自我中心,从而增加亲社会行为的举动。  
(2)角色扮演:即通过有意识的角色任务如:扮演“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各种角色,培养幼儿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当幼儿能够明确自己的度色地位时,通过活动中的角色任务的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学习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行为,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榜样示范: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后果,幼儿也能习得某种行为。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应该为其树立切实可学的榜样,而在幼儿自主的区域活动中这种榜样的作用更具有影响力。  
(4)模拟社区活动、社区生活开展区域活动,利用社区、家庭资源,培养幼儿亲情、友情、关爱等亲社会行为,以社区为平台展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五、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辩别力差,对成人依赖性强,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幼儿生存环境直接作用于幼儿发展。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幼儿在园、在家受到同样的教育,更使幼儿在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需要发挥家庭、幼儿园教育合力,共筑幼儿心理健康环境,以此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为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态度,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教师需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所以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能机械地一个一个照搬照套,而需结合实际进行培养。幼儿是祖国的明天,幼儿是祖国的希望,幼儿教师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使祖国的花朵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