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自恋人格

2016年12月09日 心理保健 自恋人格已关闭评论 阅读 1,036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丁昆雯转载与您分享,祝您多点开心,少点烦恼!谢谢收藏)
       你的交际圈中定然有痴迷于自己形象的人吧。

       打开社交媒体,轻轻滑动手指,滚滚的自拍照会向你涌来。甚至你本人很可能也是这众多自恋者中的一员。

       有关专家说,自恋者通常认为自己比周围人更聪明、更优秀、更重要——他们也希望别人能这样看待他们。
心理学家将自恋定义为:

        夸张、不切实际的自我形象。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将它看做一种性格特征,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它被看成一种心理障碍。

        基思·坎贝尔在其课程中指出,自恋者一般都有点自私,并且这种特点会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显现出来。

        坎贝尔说,“自恋就像疾病一样,自恋者自我感觉不错,但周围人却因此遭殃。”

         由于自恋,政治领导者或是有权势的人可能会做一些冒险的或不道德的决定。自恋型的伴侣也可能不忠,易出轨。

         作为一种性格特点,自恋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浮夸型自恋和脆弱型自恋。

         然而,自恋的这两种形式,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展现出“自恋的黑暗面”。

         还有一种更为极端的自恋类型,它被看成是一种心理障碍。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已经有研究认为自恋与基因有关,但仍无法得知哪种基因更易导致自恋。

        基因、环境、文化背景都可能影响自恋的形成。

        专家谈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自恋人数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社交媒体为自恋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但它确实为自恋者创造了一个赢得别人注意和赞赏的平台。

        当自恋者自我膨胀的观点受到他人质疑时,他可能就会变得咄咄逼人、愤恨不满。

        视频解释道,自恋者也有可能变得更无私,但这可能要通过心理治疗或培养同情心的方式得以实现。

        自恋者通过反思自身行为或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心,可以改进自己的行为举止。

        然而专家称,要想降低自己的自恋情结绝非易事。对自恋者而言,改变浮夸的想法进行自我反思是有难度的。

        在自恋类型中,浮夸型自恋者最为常见。

        这些人性格外向、控制欲强,希望引起别人注意。

      这种自恋者在政治首脑、文化领袖等名人中最为常见,他们“向往别人的注意、追逐权力”。

       如果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在这种成长环境下,就容易培养出这类自恋性格。

       脆弱型自恋者可能更为矜持一些。

       他们的权利意识更强,别人的一个无意之举,可能就会让他们感到自己被威胁或轻视了。

        而冷漠、控制欲强的父母更有可能培养出有这种性格特点的孩子。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更为极端的自恋类型,它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

       这种自恋类型在男性中更为常见,仅占男性总人口的1%到2%。

      专家称,这类人也有一种权利意识,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赞赏,涵盖方方面面。

      视频中还举了一个例子,讲的是一个自恋者对孩子的配偶过度关心,只是为了赢得他们的注意。

       自恋型人格障碍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标签: